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 宮桂芬
?
中國肉雞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 宮桂芬

1.畜牧業生產周期性波動依舊明顯,白羽肉雞產業“觸底”。各畜種在產能調節到位的情況下,生豬養殖效益進入上升通道,平均出欄一頭生豬養殖戶盈利109元,牛、羊、奶牛效益縮水,不及2014年水平。家禽行業,除白羽肉雞產業在2015年觸底外,蛋雞、黃羽肉雞、鴨業、鵝業、鴿業等平穩或向上發展,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
2.禽蛋及禽肉產量情況,協會測算,2015年,雞蛋產量2 157萬噸,禽肉產量2 201.34萬噸。
3.各禽肉及雞肉產量占比。雞肉占60.64%、鴨肉占31.52%、鵝肉占6.84%、鴿肉占1%。
4.效益方面,家禽行業各版塊出現分化,白羽肉雞產業遭遇“30年最差行情”。2015年,白羽肉雞產業鏈處于深度虧損之中,其他禽種總體平穩,有些處于震蕩調整期,有些則出現了向好的跡象??偟膩砜矗仪菪袠I各版塊中,盈利的禽種及代次有所增加,虧損的禽種及代次有所減少。
5.禽產品貿易困難增加。禽產品貿易受疫情、貿易政策,乃至雙邊政治關系等復雜因素的影響。2015年我國禽產品貿易表現為三個下降:貿易量下降、貿易額下降、貿易順差下降。其中,順差下降是由兩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出口至日本市場的熟食及調理品的量額下降;二是,來自巴西的雞翅增加。
1.我國禽產品貿易的總體情況。近年來,隨著乳品等的進口增加較快,導致我國禽蛋、禽肉等禽類產品的貿易量額占畜產品貿易量額的比重呈下降態勢。2015年,禽類產品貿易量為99.79萬噸,占畜產品貿易總量的12.05%;禽類產品貿易額為28.61億美元,占畜產品貿易總額的10.87%。禽類產品貿易實現順差8.50億美元。禽產品貿易順差減少主要是由于雞及相關產品貿易順差減少所導致的。2015年,我國出口至日本市場的熟食及調理品量額下降,導致禽產品出口金額下降;來自巴西的雞翅取代了來自美國的雞爪,成為我國進口的主要禽產品,導致禽產品進口金額上升。2015年,來自阿根廷智利的雞及相關產品也有較快的增長。
2.雞肉及相關產品的貿易情況。2015年,雞及相關產品進口的突出特點為量額反向變化,進口數量減少,進口金額增加,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發生變化,凍雞翅所占比例上升,凍雞爪所占比例下降。雞及相關產品的出口有較大幅度下降,出口數量減少了7.00%,出口金額減少了13.61%,主要原因在于出口日本產品的量額有所下降。
2015年禽肉人均占有量為13.28千克/人。長期來看,我國肉類消費結構的改變主要體現為,禽肉和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的增加,對以豬肉為代表的“紅肉”形成了替代之勢。但受傳統飲食習慣所限,豬肉仍然是國人肉類消費的主要產品,禽肉占肉類消費比重增加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需要指出的是,禽肉,尤其是雞肉消費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較大,有些事件是對行業本身問題的擴大和炒作,有些事件與行業沒有關系,完全是某些部門不科學的炒作所導致的??傊磥硪欢螘r間,如果能夠排除突發事件的干擾,禽肉所占比重繼續增加的希望還是很大。
1.引種減少,種雞存欄下降。受美、法相繼暴發禽流感影響,2015年引種量大幅減少,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國內白羽肉雞行業產能壓縮的作用。祖代種雞存欄下降幅度較大,總存欄同比下降了14.02%。2015年平均的全國父母代種雞存欄量與2014年水平相當。但是,2015年末全國父母代種雞存欄量較全年峰值已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體現了“去產能”化向父母代推進的積極信號。
2.種雛雞、商品雛雞銷售困難,波動劇烈,種雞場虧損嚴重。2015年,父母代白羽肉雛雞銷量大幅減少,但行情較差,父母代雛雞平均價格為9.88 元/套(成本17.15元/套),祖代場虧損嚴重。
2015年,全國商品代白羽肉雛雞的銷售量約45億只,商品代白羽肉雛雞的平均價格為1.38元/只(成本價2.43元/只),商品代白羽肉雛雞價格波動較為劇烈,全年沒有穩定的盈利期。商品代雛雞銷售虧損較為嚴重。
3.毛雞社會收購價未及成本水平,商品肉雞養殖虧損嚴重。
4.雞產品虧損,價格下降,屠宰企業處于虧損狀態。2015年全國商品代白羽肉雞出欄量可達42.83億只,按全凈膛率75%折算,產品產量約為758萬噸。雞肉價格持續走低,2015年豬肉價格的強勢上漲對雞肉的帶動效應不大,但自2015年9月豬肉價格出現調整后,則連累雞肉價格繼續走低。
1.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2016年的引種規模難以準確測算。父母代雛雞價格上漲速度較快,祖代場獲得盈利。
2.考慮到宏觀經濟步入新常態,畜禽消費增速放緩,以及父母代種雞環節處于“供求再平衡”的過程之中,因此2016年的父母代種雞存欄規模以及商品代雛雞供應能夠滿足市場需要。
3.商品代雛雞的價格將受短期供求因素影響而呈現較為劇烈的波動,行業“去產能”的效果將得到顯現,行業整體出現回暖勢頭。雞肉價格將好于2015年,但由于白羽雞肉仍以“凍銷”為主,考慮到獨立的屠宰場及經銷商具有較大的庫存能力,因此,雞肉價格上漲的速度將較為緩慢。
1.關于多少祖代存欄規模較為合適的探討。按照行業過去約定俗成的觀點,100萬套的在產祖代較為合適,在新的形勢下,80萬套則是比較合適的水平,原因分析:(1)100萬套在產祖代是按年出欄50億只白羽肉雞推算的,但是H7N9以來,歷年的白羽肉雞出欄量均不及50億只,其中2015年為42.83億只,因此需要重新測算。(2)如果行業強制換羽過多,行業仍有可能出現過剩。(3)近年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原本傳統的白羽肉雞主要消費市場的集團客服采購減少,突發事件以及針對肉雞的謠言,對行業的影響仍然存在。
2.雞肉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熟食及調理品)比例有待提高。數據顯示,一條龍企業,雞肉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熟食及調理品)比例平均水平20%左右,企業之間差異較大,最高的可達60%,但有的大型屠宰企業目前沒有深加工產品或比重很低。相對于其他肉用禽類,食品加工業中較多采用的是白羽肉雞,因此白羽肉雞相對來說具有更多的工業屬性。但就白羽肉雞行業自身而言,其用于食品加工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未來提高熟調比例將成為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3.我國祖代白羽肉雛雞的引進受到封關影響,但2016年種源供應能夠滿足市場需要。我國分別于2015年1月、11月對美、法封關,雖然對祖代白羽肉雛雞的引進造成影響,但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國內白羽肉雞行業壓縮產能的作用。由于2015年仍有72.02萬套的祖代白羽肉雛雞的引進加之強制換羽的實施(祖代、父母代都可以開展),因此,2016年的父母代雛雞及商品代雛雞的供應還是有保證的。
4.禽產品乃至主要畜產品需求彈性小于供給彈性,供大于求產業出現虧損,因此產能控制非常重要。一個能夠獲得合理利潤的行業才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因此,畜禽養殖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是非常重要的。而實際上,供給與需求不匹配,產能過剩在很多行業都存在。白羽肉雞行業在2015年觸底與2013年引種達到高峰密切相關。雖然在“封關”的情況下,行業產能趨于合理水平,但行業必須要堅持已經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產能調節機制,才能保證行業出現根本性的好轉。
5.“供給側改革”成為年度熱詞,目前正是畜禽養殖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有利時機。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短期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長期正是追求一個“供需相互匹配”的新經濟結構。目前,白羽肉雞行業已經完成了一波壓縮產能的過程,中小散戶呈現不可逆的加速退出,產業內部的產能與需求比較適應。因此,正是畜禽養殖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有利時機?!肮┙o側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點在于對產業結構的調節。因此,產業應改變初級農產品比例過高的問題,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環節。(本文根據會議錄音及資料整理,未經專家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意見為準。)

公益電影《公雞母雞拖拉機》電影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