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坤
(凌源市應急供水建設管理處,遼寧朝陽122500)
?
PCCP管道承載特性及管線設計研究
周立坤
(凌源市應急供水建設管理處,遼寧朝陽122500)
摘要:輸水管線周圍的土體承載能力較低,孔隙較大,容易導致不均勻沉降。以青龍河引水工程輸水工程為研究對象,首先對PCCP管道承載特性進行研究,分析了管道旋轉角對承載特性的影響,并計算了管道位移特性。其次對PCCP管道設計進行探討,研究了管道埋深和防腐。根據現場試驗,提出了減小管道旋轉角的方法,為類似輸水管線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PCCP管道;承載特性;施工技術;青龍河
軟土基的塑性較強,其固體力學性能與普通土基不同[1]。由于土體結構,軟土基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載荷,具有固體的力學性能;但當外部載荷較大時,軟土基發生塑性形變,同時由于軟土具有較大的粘度,其經常導致管道事故[2]。PCCP管道直徑較大,一般由預應力混凝土制備,具有良好的伸縮性和耐腐蝕性,抗滲能力也優于一般管道[3]?;趪鴥妊芯壳闆r,對PCCP管道工作機理進行研究,分析了旋轉角對運行的影響,計算了 PCCP管道的位移特性。通過現場試驗,對PCCP管道施工工藝進行探討,希望為今后輸水管道結構設計提供參考。
1.1 接縫寬度與轉角關系
青龍河水源段為單管線輸水,線路全長58.11km,其中管道長56.11km,隧洞長2km。PCCP管道直徑為1200mm,其中過河和管道壓力大于1.0MPa的為鋼管,其他為 PCCP管。鋼管長34.90km,PCCP管長為20.6km。PCCP管有內襯式(PCCP-L型)和埋置式(PCCP-E型)兩種型式,本工程管徑為1200mm,采用埋置式即PCCP-L結構。PCCP管道接口技術有單膠圈和雙膠圈兩種,雙膠圈接口技術安裝后可以進行密閉性檢測試驗,比單膠圈接口技術更加可靠,因此PCCP輸水管道接口采用雙膠圈技術[4]。
PCCP管道接頭為搭接,正常工況下,接頭可以旋轉一定角度,這種設計組織了彎矩傳遞,使管

如管道直徑為1.2m,則A點處的最大縫寬為2.3cm,當轉角為1.5°時,PCCP管道間的最大縫隙為8.7cm。道具有較強的抗變形能力。但當旋轉角度超限時,插接管出現較大應力,并使管道結構破壞。圖1給出了管道旋轉示意圖,PCCP管道直徑為D,長度為L,管道間的最大縫寬為Δ,最大旋轉角為θ0,則:

圖1 管道旋轉示意圖
1.2 彎曲管段受力分析
PCCP管道通過旋轉可以抵抗剛性約束,但如果旋轉角度超限,管道則會出現彎曲,假設此時的選擇角度為θ(θ>θ0)。轉角位移計算式為[5]:

式中:MA B、MB A為2段管道的彎矩;θA、θB為旋轉角;L為管道長度。
假設插入上一段管道的長度為6cm,管道直徑1.2m,經計算得出不同超限旋轉角度下的PCCP管道應力分布情況,如圖2。由圖2可知,管道旋轉角超限0.01°時,PCCP管道中的最大應力已達264MPa;管道旋轉角超限0.02°時,最大應力已達540MPa,已超過管道屈服應力,此時管道已經損壞。

圖2 不旋轉角度下最大應力分布
1.3 管道位移特性
在軟土基上安裝PCCP管道,由于載荷不均勻性,回填土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出現不均勻沉降,這部分不均勻載荷作用在PCCP管道上,存在安全隱患[6]。因此分析PCCP管道的承載特性,首先應對不均勻沉降進行研究。當載荷大小相同,但土體材料不同時,管道就會出現不均勻沉降,為了研究不均勻沉降與管道旋轉角的關系,建立了機動場極限分析理論,如圖3。

圖3 管道沉降與土體強度關系機理
假設單位長度的管道質量為pw,則軟土基極限承載力pu=pw,管道外徑為Dt,軟土基不排水強度為c,則PCCP管道沉降計算式為[7-8]: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因此,我國人民對于農作物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農作物就是大豆。大豆不同于大米等用處較為單一,大豆本身的用處非常多,能夠實現多樣化使用。但是由于我國的農業生產一直都是小農耕種的情況,我國的大豆種植是沒有一個嚴格標準的,從而導致了我國大豆的種植水平一直無法提高,這樣就沒有辦法生產出優質的大豆。這對于我國種植行業而言,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基于此類情況,本文做出如下研究:

若管道1的不排水強度為30kPa,管道2的不排水強度為10kPa時,經計算2段管道間的旋轉角度為0.5°。假設回填軟土的壓實度相應,當鋼板樁撤出后,側面地基土會對PCCP管道產生側向壓力,由于回填土和地基土的力學性能不同,因此相鄰管段受到的載荷也不同,導致PCCP管道出現不均勻的水平位移。
2.1 埋深設計
輸水管道由南至北縱貫凌源市,穿越了凌源市大凌河西支和青龍河2條河流,所經地段主要為河道、河灘地、山溝、山坡地,管道埋深1.35m,開挖深度為3~4m,地層巖性主要為砂卵石、含碎石粘性土及少量的強弱風化巖。根據開挖斷面地層巖性確定開挖邊坡,砂卵石、含碎石粘性土、強弱風化巖的開挖邊坡分別為1:1.5,1:1,1:0.75。根據開挖深度及邊坡初步估算開挖量。
根據地質勘測資料,除個別地段外,管道地層巖性主要為砂卵石、含碎石粘性土及少量的強弱風化巖?;A承載力均大于150kPa,DN1200的PCCP管道埋深6m時對基礎荷載為 80kPa,遠小于基礎未經修正的的承載力,基礎承載力滿足要求。在樁號為25+502~26+145的地段局部有淤泥質土為不良地質段,需換填砂土。將淤泥全部挖除,分層回填砂土,換填材料采用強度較高、穩定性較好、均勻摻加砂石料的粘土。換填墊層的厚度不宜大于3m,且下部淤泥層覆蓋較薄,深度小于等于2m的淤泥質土層,采用換填墊層的方法處理,不同墊層厚度與PCCP管道旋轉角的關系如圖4。

圖4 墊層厚度與PCCP管道旋轉角的關系
由圖4可知,隨著墊層厚度的增加,PCCP管道旋轉角逐漸降低,說明碎石墊層可以有效的將應力耗散。在管道施工中鋪設碎石墊層,可以有效的減小管道轉折角,提高管道使用壽命。
2.2 防腐設計
根據PCCP管道鋪設段地下水和土壤資料,地下水對混凝土及鋼筋均為無腐蝕,但對鋼結構具有腐蝕性,所以PCCP管外壁不做防腐蝕處理,但管道承插口采用密封膏密封,防止地下水腐蝕承插口處鋼結構。鋼管內防腐層的措施十分重要,它不僅影響管道的使用壽命,而且還影響管道的輸水能力。目前采用較多的鋼管內防腐措施主要有水泥砂漿和有機涂料等。近年來無毒有機涂料在鋼管內防腐中被大量采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所以該輸水工程鋼管內防腐采用無毒環氧樹脂涂料防腐。
2.3 試驗段現場試驗
由于 PCCP管道旋轉角只有 0.1°~0.3°,因此可采用剛性防護措施對混凝土管道進行保護。當管道受到局部載荷作用時,剛性保護層可產生微小形變,抑止旋轉角出現。在現場取1400m管線作為研究對象,管道編號為26-1250~26-2650,回填土壓實度為85%,碎石墊層厚度為20cm。施工完成一段時間后,對現場PCCP管道旋轉角進行測量,結果見表1。

表1 PCCP管道旋轉角監測數據
從現場監測結果看,管線的平均旋轉角最大值為0.8°,平均值為0.55°,與回填土壓實度為90%相比,平均旋轉角增大。對管線周圍土體進行貫入試驗,發現不均勻沉降是導致管道旋轉的主要原因。由于壓實度較低,20cm厚度的碎石墊層產生的形變不足以抵消局部載荷,因此應在此基礎上鋪設土工格柵,提高基底的力學性能。此外,施工中應盡可能的提高回填土的壓實度,以減小PCCP管道旋轉角。圖5給出了間隙為0 cm和間隙為3.8cm的PCCP管口。

圖5 管口處的間隙情況
通過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得出了減小管道旋轉角的施工工藝:
(1)在PCCP管道下方鋪設碎石,在管道側方設置砂包角;
(2)土質較差時,應鋪設20cm以上的碎石墊層并設置土工格柵;
(3)盡可能的提高回填土的壓實度。
當外部載荷較大時,軟土基發生塑性形變,同時由于軟土具有較大的粘度,其經常導致管道事故。PCCP管道直徑較大,一般由預應力混凝土制備,具有良好的伸縮性、耐腐蝕性和抗滲能力。本文首先對PCCP管道工作機理進行研究,分析了旋轉角對運行的影響,計算了 PCCP管道的位移特性。通過現場試驗,對PCCP管道施工工藝進行探討,研究表明:鋼板樁撤出后,側面地基土會對PCCP管道產生側向壓力,導致出現不均勻水平位移;管道施工中鋪設碎石墊層,可以有效的減小管道轉折角,提高管道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吳海林,冉紅洲,周宜紅.考慮混凝土軟化特性的鋼襯鋼筋混凝土壓力管道承載性能研究[J].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2014(06):1108-1114.
[2]賀杰.淺談大型供水工程科技檔案管理模式[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5(01):76-78.
[3]孫顯峰.管道陰極保護防腐措施在大伙房輸水工程中的運用[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5(06):35-37.
[4]李保華.大口徑PCCP管線承插式絕緣接頭技術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5):65-66+94.
[5]唐連濤.PCCP插口內壁混凝土環裂形成機理及控制措施研究[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5(05):67-69.
[6]武立強.用早齡期法推定PCCP管芯混凝土 28d抗壓強度[J].水利技術監督,2015(03):60-62+98.
[7]喬裕民,侯仰增,畢士君,金曉鴻.PCCP管道外防腐涂料消耗量計算方法的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04):59-61+77.
[8]于龍.關于PCCP管道采購招標控制價編制的探討[J].水利技術監督,2014(06):27-29.
中圖分類號:TV6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305(2016)02-0045-03
DOI:10.3969/j.issn.1008-1305.2016.02.020
收稿日期:2015-08-26
作者簡介:周立坤(1980年—),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