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蒙
2015年,周治芳家庭獲得了四川省2015年“最美家庭”的稱號,周治芳一家都是普通的農民,一家6口相親相愛,和睦共處。39歲的周治芳,用愛為全家人描繪出了一副美好的未來圖景。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新民鎮燎原村,是個美麗的小山村,22年前,周治芳走進了燎原村村民喻銀武的家。那時,周治芳只有17歲。
當時的喻家用“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喻銀武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全靠母親拉扯喻銀武兄弟姐妹長大,當時,喻銀武的妹妹尚且年幼,而母親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家庭生活的重擔落在了新婚的周治芳與丈夫身上。
最初,周治芳覺得婆婆對自己不算體貼,喻銀武有4個兄弟姐妹,自己和丈夫為了這個家已經付出了不少,婆婆卻還要求頗多。周治芳的心里十分不舒服。而婆婆卻覺得以前兒子以自己為中心,現在對妻子卻比對自己更好,有些“吃醋”。就這樣,婆媳倆犟了起來,誰都不肯服軟,誰都不想讓步,婆媳關系漸漸緊張起來。
周治芳懷孕后,喻家分了家,周治芳與丈夫從婆婆家搬了出來。懷孕5個月時,周治芳鼻出血,10天后才止住。喻銀武疼愛妻子,那段時間,周治芳只能躺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夫妻倆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但喻銀武仍舊想方設法地照顧妻子,為她制作營養的飯菜。孩子出生后,由于先天體質較弱,經常生病住院,為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待孩子稍微長大后,周治芳和丈夫便一起到工地打工并學習建筑裝修。生活終于又回到了正軌。
那段時間,周治芳的婆婆正在幫喻銀武的妹妹帶孩子,因為經濟困難,婆婆平時很簡樸,常常一個月都不買肉吃。婆婆身體本就不好,本該享清福的年紀卻還要幫著兒女做事,周治芳夫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生活改善后,夫妻倆經常做些好吃的給婆婆送去。婆媳倆的關系漸漸好轉,一家人在和睦的氛圍中快樂生活著。
好景不長,不久后,周治芳與喻銀武的女兒生病了,孩子一直低燒不退,流鼻血不止。急壞了的夫妻倆將女兒送去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了他們一個噩耗,女兒患上了“血癌”。高昂的醫藥費和某一天會突然失去寶貝女兒的痛苦將這個小家庭逼入絕境中。
看著女兒稚嫩的臉龐,夫妻倆秉著不顧一切也要救回女兒的信念,咬緊牙關,拼命地賺錢。為了給女兒治病,能借的親戚都借了,而這所有的壓力,都只能兩個大人來承受。
醫生建議夫妻倆還年輕,可以再要一個孩子,用臍帶血來救大女兒,周治芳再次懷孕。小女兒欣悅就在這樣萬眾期待的目光中誕生了。不幸的是,盡管經過多方努力,在小欣悅一歲時,大女兒還是永遠地離開了愛著她的爸爸媽媽。
在大女兒病危期間,曾經表示想要看看老師。周治芳連忙聯系孩子的老師,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女兒生病前對她關愛有加的老師,直到女兒去世,都以種種理由沒有出現??粗畠菏臉幼?,夫妻倆既難過又憤恨。女兒去世后,夫妻倆開始埋怨老天的不公,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無法相信任何人。
時間總是治愈傷痛最好的良藥。生活的磨難并沒有打垮周治芳夫婦,看著懵懂的小女兒,他們決心將悲痛收進心底,堅強生活下去。夫妻倆又像為大女兒治病時那樣忙碌起來,在打工賺錢的同時,還要照顧年幼的小女兒。慢慢地,喻家的家庭收入得到了改善,幾年后,夫妻倆不僅將大女兒生病時借的錢還清了,還蓋起了新房,并逐步添置了家具、電器。
現在,喻銀武、周治芳家在當地算是比較富裕的小康家庭了。自己的生活好了,夫妻倆就更加掛念日漸年邁的父母,雖然婆婆有5個子女、周治芳的父母也有3個子女,但他們還是決定把兩家的3個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F在,喻家一家6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互相謙讓,家庭和睦。
因為大女兒的離去,周治芳對小女兒十分溺愛。夫妻倆拼命賺錢,就是為了給小欣悅好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周治芳一定滿足,她覺得,孩子只要吃好穿好身體好就行了,別的一切都不是問題。
就是這樣的愛,讓小欣悅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不遵守紀律,在課堂上亂跑;回到家中,也不做作業、不看書……當時的小欣悅仿佛是一匹脫韁的小野馬,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人生的白紙中,恣意地畫著圖案。
慢慢地,看著靜不下來,沒有主動性,做事拖拉的女兒,周治芳開始意識到問題的重大。為了能夠和女兒更好地溝通,矯正她的行為意識,周治芳開始和女兒一起學習。周治芳當時已經三十多歲了,而她只上過3年小學,長久脫離學習與書本,使得周治芳幾乎成了文盲。周治芳便從拼音開始,慢慢學寫字、學讀書。她不僅和女兒一起學習學校里教給的知識,還發現了電子產品的作用,開始學習操作手機和電腦,想學成后,利用這些產品讓女兒看看外面的世界。
女兒學校的楊澤玉副校長得知了周治芳的情況,主動關心幫助她,并向她推薦了婦聯、家長、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誦讀、家庭教育沙龍、琢玉讀書會等活動。周治芳還動員丈夫也參與其中,幾年來,全家堅持每天一起學習、討論、誦讀經典,家里還專門制作了一個小黑板,周治芳與丈夫、孩子每天都把當天學到的一句經典勵志良言書寫到小黑板上。
漸漸地,不僅周治芳的心態、意識得到了改變,每一個家庭成員也受到了影響。孩子慢慢變了,自信心增強了,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懂得心疼、孝敬父母和爺爺奶奶了,在老人生病的時候,10歲的女兒會端水拿藥,會對大人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毙⌒缾倧囊粋€老師、家長們都頭疼的孩子,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
周治芳不僅成功轉變了孩子的行為意識,為了讓小欣悅明白生活的不易,她還帶著孩子參加了自貢市最大的公益組織——靈犀義工。每個周末,周治芳就帶著欣悅去做公益,讓女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留守的孤寡老人聊天,將自己的玩具分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們。2014年4月,小欣悅還和媽媽一起為資陽市一位叫羅宏宇的白血病患者捐獻了800元……周治芳認為,當初大女兒離開時,雖然有爸爸媽媽陪伴,但內心一定還是渴望著同齡人的友愛?,F在,有很多像大女兒一樣的孩子,周治芳認為,自己和欣悅能出一份力,帶給他們急需的溫暖。這些事雖然小,但是卻教會了孩子付出與感恩。
周治芳常說: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教育孩子,生再多孩子也沒用,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經營家庭,結多少次婚也是沒用的,生活是自己創造的,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認識自己,是一種清醒;把握自己,是一種理智;開發自己,是一種高明;征服自己,是一種勝利。小欣悅的變化便是周治芳教育理念成功的最好證明。
現在,周治芳能用手機和電腦打字、查資料、發郵件了。她不僅自己學習,還時常找些合適的影片放給小欣悅和家人觀看,鄰里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難題,也能找她幫著在網上搜搜看。大家都喜歡和周治芳家來往,她的生活變得充實、幸福起來。
無論有什么事兒,一家6口總是商量著來辦,周治芳說,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剝奪她選擇的權利。家和日子旺,人和事業興。
22年前,周治芳走進的是一個“家徒四壁”的喻家,這些年來,經歷了失去大女兒的悲痛,養育小女兒的艱難……她不斷調整自己、端正方向,與女兒共同成長。周治芳用愛承擔了一切困難,用自己的行動展示了作為女性在家庭中的價值與作用,讓這個家變得美麗而溫馨。
家是一棵樹,父母是樹根,孩子是枝葉,花果是兒孫;家是一棵樹,忠守是樹根,責任是枝葉,花果是前程;生命是一棵樹,孝道是樹根,愛心是枝葉,花果是人生。若要高樹參天,施肥要在樹根,根深才會葉茂,溫馨和睦是陽光雨露,共同滋潤樹干和綠葉,只有樹茂盛,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