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凝+++談阿波波

1
也記不清幾個周末沒回老媽家,那天剛開門,一條干凈的小泰迪冷不丁從里屋竄出,沖我們汪汪直叫。老媽急急出來,極耐心地拍拍小狗的頭,邊介紹邊柔聲嗔怪:“喏,最漂亮的是你妞姐姐,最帥氣的是你大彬叔,最優雅的是你靜子嬸,蛋蛋,不能咬咱自家人哦。”
這頗有高帽子之嫌的稱謂,讓我跟老婆都笑起來,女兒驚問:“它叫蛋蛋?奶奶是你養的狗嗎?”
老媽自豪地笑:“當然,奶奶養的蛋蛋。來,摸摸它,它性子可好啦。”
女兒蹲下身子,手剛碰到蛋蛋的毛,蛋蛋便低低地嗚一聲,似是緊張,也似是防備,還不安生地跳了幾跳。老媽極體貼地替蛋蛋開脫:“這么多人,蛋蛋緊張了,是不是?”她把蛋蛋抱起來,讓它拱拱女兒又拱拱我,再不厭其煩地拱一拱老婆,嘴里念叨著:“蛋蛋一會兒就跟你們熟悉啦!來,聞聞,都是親人嘛。”
蛋蛋果然配合老媽。它歪著圓圓的小腦袋,機靈的小狗眼兒挨個兒審視我們一番,然后沖女兒伸出爪子,極友好地做出求抱的姿態。女兒歡呼驚嘆,熱烈地回應:“好啊好啊,來,姐姐抱抱蛋蛋!”
憑借蛋蛋超高的情商,不到半天功夫,它就與我們打成一片。老婆出門送了趟垃圾,回到家,蛋蛋就如迎接久別的至親一般歡呼雀躍,腳前腳后地跟著,老婆獎它一塊狗餅干,它吃完還得再抱抱。老婆在蛋蛋無比執著地求抱抱面前,親切又感嘆地回應:“好,抱抱,抱抱。我從前對狗不感冒,可這蛋蛋怎么這么討喜啊,真是條好狗。”
午飯時,蛋蛋以站立的姿勢堅持看主人們吃飯,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被蛋蛋吸引,左一句右一句地跟老媽問詢蛋蛋的日常生活,老媽也不停歇地夸贊著蛋蛋,那氣氛,似乎好久沒這么熱烈過。
那天我們一直在老媽家呆到很晚才回家,臨行,蛋蛋汪汪直叫,老媽萬分不舍地說:“你們看,蛋蛋舍不得你們了,記得早回家啊!”
2
蛋蛋有沒有舍不得我們無從考究,倒是我們一家三口,還沒回自家,便都開始想蛋蛋了。
女兒和我幾年前也有養條狗的打算,奈何老婆煩狗,也就作罷,所以我們對蛋蛋喜愛有加也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口口聲聲說對狗不感冒的老婆,星期一下班時就迫不及待地提回一袋狗零食,毫不掩飾對蛋蛋的喜歡,還振振有詞地說,下次看蛋蛋,也好有個見面禮。
平日兩個月也去不了老媽家一次,電話也是寥寥無幾,而今因為蛋蛋,我們跟老媽的聯系突然多起來。女兒寫完作業要打個電話給奶奶,問蛋蛋今天有沒有聽話;在街上看到別的狗狗系著漂亮的項圈,我也忍不住問問老媽蛋蛋有沒有;老婆更是用心,今天買一件狗衣服,明兒個又給蛋蛋買瓶沐浴露,這不,又跟老媽電話聊上了,正給老媽傳授在同事那兒討教的寵物洗澡技術。
從前的周末,特長班、補習班、爬山看海購物應酬,哪一樣都無比重要,去老媽家的時間是擠之又擠,少之又少,現在有了蛋蛋,大家不約而同地說:“不要緊的事都放一放,咱得去看蛋蛋啊。”
老媽家,因為蛋蛋而對我們有了無比的吸引力。從前跟老媽說話總是老三句:媽你吃飯沒?媽你在家干嗎?媽你出去溜彎沒?自從有了蛋蛋,我們幾乎都圍繞它的瑣事生活說話了。
蛋蛋聰明,每每快到我們要離家的點兒,它便不安地亂轉,似乎能感應到。等我們套上外套換好鞋子,蛋蛋便圍著我們嗚嗚地跳。剛回我們自己家,老媽的電話也便到了:“蛋蛋跟個孩子似的人來瘋,你們走了它就蔫了,為了蛋蛋開心,下周你們要多在家呆些時間啊。”
嗯,老媽這囑咐我們肯定做得到,有誰狠心舍得讓蛋蛋打蔫兒啊。
3
四個多月后,蛋蛋在跟老媽出門買菜的時候走失了。
一家人滿大街搜尋,連小區的監控記錄都調了出來,也沒找到蛋蛋的蛛絲馬跡。
一周后,老媽沒和我們商量,便又買回一條酷似蛋蛋的狗。新的小狗被理所當然地呼作了蛋蛋。失去老蛋蛋的憂傷還在,好在有新蛋蛋填補著空缺,我們同老媽之間的交流,也又多了兩條蛋蛋的各種比較——聰明程度啊,飯量大小啊,眼力勁兒什么的。
可好景不長,兩個月后的一個周末,女兒帶新蛋蛋出門溜圈兒,小孩子沒長記性,路上遇到同學,聊得開心就忘了蛋蛋,等她想起來,新蛋蛋又丟了。
女兒抹著眼淚回家,看見我們便大哭起來:“蛋蛋又丟了……肯定讓人抱走了……”老媽一見,也不知是安慰自己還是安慰孫女,一邊給女兒擦淚一邊說:“沒事,沒事,找不回來也不要緊,奶奶認識寵物店的人,咱再買一條!”
又一輪大規模地找狗。希望越來越渺茫時,老婆勸老媽:“丟兩條了,可能是咱跟狗沒緣分,以后就別養了吧,媽。”
老媽不語。
女兒體貼地搖著奶奶的手,說:“奶奶我不要蛋蛋了,不買了。”
蛋蛋丟失兩周后的一個晚上,老媽打電話給我:“越著急就越犯老毛病,這兩天我不敢出門,你明天替我去寵物店吧,我訂金交好了,就等著挑條順眼的狗。”
女兒驚呼:“奶奶還要買狗!”
老婆若有所思:“咱媽這么執著地養狗,是太孤單了,還是太喜歡狗了呢,竟然連買三條。”
這話讓我靈光一閃,一些早年的記憶片斷倏乎涌來。
4
我爸曾經是堅定的反養狗人士,兒時的我,曾極力提議養一條狗,但我爸總是干脆利索地拒絕,原因我知道,他愛妻心切,老媽害怕一切帶毛的動物,巴掌大的狗她見了都要繞道走。我曾執意把姨媽家的貓咪帶回家,惡作劇地把它放進老媽懷里,老媽嚇壞了,她尖叫一聲,全身僵硬,動都不敢動,我也因此挨了我爸一頓胖揍。
也就是從那次起,我徹底斷了養狗的念想。可是什么時候,老媽變成如此執念的愛狗之人呢?
是我離家之后,她與爸成了空巢老人?
是爸去世之后,偌大的家只剩她孤單單一個人?
一條狗,也許就能占據老人的內心一角吧。不過我仍然疑惑,這要有怎樣強烈的情感助力,才能讓老媽從內心克服掉她的毛狀動物恐懼癥呢?
第二天挑好狗抱回家,剛進樓宇門,便聽見老媽與對門李阿姨在樓上說話。
“……”
“外飯?什么玩意兒?我沒聽說過。”老媽好奇地問。
“有了這玩意兒就能上網,我兒子孫子都嫌回家上不了網,每次來呆一會兒就著急走。” 李阿姨耐心解釋。
“哦……哦,我知道了。就是孩子們回來可以玩手機了唄。前樓老李家有,她煩,說她家孩子們回來喜歡低頭玩手機,不喜歡不跟她說話。”老媽恍然大悟后又感嘆。
“不知足。回家總比不回家強,不說話我也開心。我家不裝這玩意兒,都沒人樂意回來。今天裝上,我真是高興。”李阿姨滿心羨慕的語氣。
“不如養條狗。我跟你說,我家自從養了狗,孩子們天天給我打電話,每周都回來,他們跟狗玩,跟我聊狗,和我一起遛狗,開心得很!”老媽的聲音里透著喜不自勝,完全沒有丟狗的憂傷。
“這么好?我記得從前你最怕狗。”李阿姨將信將疑的語氣。
“養這么長時間也是有點怕,可我現在最怕的,還是孩子們很長時間不回家……”
一下子愣住。
從前的日子想起老媽,總覺得回與不回,老媽一直都在。她等待我們時的感受,我從來都沒有多想,所以每每要回老媽家,我們總有自以為無比重要的事情作為理由,把回家的時日無限推后。以至于,這樣的忽略與煎熬讓老媽的“最怕”出現轉移,也導致她與開心之間,顯出一段長長的距離,而填補這段距離,竟然需要年邁的老媽鼓足勇氣,一而再,再而三地以養一條她平生最怕的狗做引。
愧疚的淚,“唰”地涌出來。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