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樹+鶯時
“相愛容易相處難,結婚容易守婚難”。面對日益增長的離婚率,人們幾乎束手無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人從小就沒有接觸過正確的“家庭教育”。前不久,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華裔母親和我講述了她女兒參加學校“baby project”(家庭教育課),和一個男同學共同撫養一枚雞蛋的故事。
外孫是顆雞蛋
我叫陳樊林,2006年和丈夫申請加拿大的“特殊人才”項目成功后,順利地留在了多倫多市。丈夫在一家機械公司擔任工程師,我則在一家中文學校擔任輔導老師。
2015年,14歲的女兒琳達進入8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二)。這學期學校布置了一份特別的作業,叫做“baby project”。作業是給每個學生安排“配偶”和“兒女”,讓學生們嘗試照顧孩子,以此訓練孩子的責任心,形成基本的家庭責任意識等。
午飯時間,女兒打電話告訴我,她老公,也就是蛋爹是班里的一位男生,而孩子,竟然是一顆圓溜溜的紅皮大雞蛋!
這天女兒一放學就趕回家,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還特意在自己房間貼了幾只小雞小鴨的貼畫,免得蛋外孫認生。然后在家靜候她“老公”把兒子送來。
在男生推門進來的那一刻,我才知道這項工作對于他們來講是多么重要。女兒雙手捧著“蛋兒子”,一邊輕輕搖晃一邊說“寶寶乖,回家咯!”反觀我那“外孫”,正躺在精美的小毛巾里呼呼大睡呢!蛋爹同學緊緊地跟在身后,不斷提醒女兒小心。
女兒說:“媽,我把兒子帶回來了,你快跟人家打個招呼嘛!”“呃……你好小外孫,歡迎你來到我們家,我是你外婆哦,希望你喜歡這里。”我輕輕地說。
接下來,女兒和女婿兩個人給他們的“兒子”精心準備了一個溫暖的窩,在一個鋪著柔軟布料的小籃子里,女兒還在小籃子周圍噴了香水,并把一個圓溜溜的彩色小球放在“兒子”旁邊做玩具。
吃飯的間隙,他們告訴我大致的分工。一三五是女兒照看,二四六是蛋爹照看,周日輪流。第一周女兒充滿了新鮮感,周末用過了早飯之后,女兒就拎著蛋兒子去游泳了。快到中午了,女兒打來電話,按下接聽鍵我就聽到她的哭聲。原來她把蛋兒子放在更衣室,可洗完澡出來卻死活找不到了。后來才發現被工作人員當作垃圾筐扔了,女兒找到時蛋兒子已經碎得不成樣子。
要知道,正常情況下蛋兒子出意外,她這個媽媽要被追究刑事責任,還要當著全校師生的面開庭審理。我們第一時間向老師匯報了情況,并誠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由于這個意外的主要責任不在女兒,所以老師和學校研究后決定給女兒一個機會,可選擇重新領養一只,也可放棄本門課程。
我靜靜地看著落寞的女兒沒有吭聲,孩子會有自己的思考與選擇。我一如既往地做飯,洗衣,和老公聊著我們平時照顧孩子時的一切趣事。聊到開心處我們都開懷大笑起來,女兒卻一直蹙著眉頭思索。最后女兒深吸了一口氣終于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媽媽,我還想領養一只蛋。我需要承擔這份失去的痛苦,也要懂得愛的真諦。”
我緊緊地抱住女兒:“寶貝,你一定會做得更棒的,媽媽也會努力給你做好示范,好嗎?”女兒鉆進我懷里摟住我,悶悶地回了一個字:“嗯。”
給兒子買“保險”
有了上一次的意外,女兒和蛋爹決定給兒子買份“蛋壽保險”。據女兒介紹,蛋壽保險和人壽保險類似,蛋兒子的保險費是2刀。如果蛋裂了,老師負責貼創可貼;蛋碎了,老師會給安排葬禮。如果不買保險的話,這些都是收費項目,貼創可貼,給老師2刀;舉行葬禮,給老師5刀。所有上繳的費用都捐助給當地一家慈善機構,用來改善社區環境。
我忙問女兒:“既然孩子是兩個人的,那保險費也是兩個人平攤嗎?”蛋外公也忍不住插話:“平攤可不行,我和你媽在一起,從來都是我付款。”女兒白了我們一眼:“保險費是平攤的,但他沒有錢,我用零花錢買的,不過老師會扣他分的。”女兒說得輕描淡寫,我和老公恍然大悟。
第二天,給女兒送飯正巧碰上了一件大事。原來,她的好朋友艾拉中午排練話劇,就把兒子交給蛋爹了。蛋爹是個不太靠譜的人,隨便拎著籃子蹦跶著走,結果腳下一個趔趄,蛋跌到地上,碎了!恰好艾拉排練完畢走出來,看到孩子們圍成一個圈,好奇地擠進去一瞧,她的蛋稀碎,蛋爹正趴地上鼓搗呢!可是蛋爹滿不在乎,看蛋媽去了就趕緊跑到操場玩去了。悲痛欲絕的蛋媽立即向老師匯報,老師調查清楚情況后,男生作業被廢,女生扣10分。
朋友被處罰的事情讓女兒的責任心明顯增強,甚至還指導起我的婚姻來——有一天,老公喝多了回到家,我忍不住大發脾氣,從他喝酒數落到睡懶覺,再到生活不規律,人生無規劃……老公在一邊垂頭喪氣,女兒卻看不下去了,坐在我們中間說:“爸爸媽媽,我覺得你們倆要明確責任分工,互相體諒,如果一味的指責只會鬧到離婚!”
那一瞬間我有些懵。一開始我覺得女兒只是在過家家,但沒想到這門課竟然真的讓女兒長大了,明白了婚姻最本質的精神——包容和關愛。
“蛋兒子”摔碎了
今天周末,女兒吃完早飯后督促我快點,因為學校要給一個蛋兒子舉行葬禮,邀請母親參加。原來,她們班上的一個男生,昨天放學回家路上摔了一跤,結果把他的那顆蛋給摔碎了!更悲劇的是他還是個單親爸爸,因為八年級男生太多了,那一部分分配不到老婆的男生只能淪為單親爸爸,為了節省,開始他們舍不得買保險,一旦出現意外就得需要自己承擔一切后果。
這顆蛋的葬禮由副校長主持,整個校園播放著哀樂。痛失愛子的某蛋爹做了沉痛發言:“這個兒子是個好孩子,如果他在的話,一定會給大家帶來無限的快樂。令人悲痛的是,由于我的疏忽大意,讓他過早地離開了愛他的人們……”他還沒有說完,我聽到有幾個同學已笑到不能自已,但立刻被老師驅逐出了葬禮現場。
第二天,一顆蛋引發的“血案”正式開庭,學校法庭受理這起案件,失去蛋的那個學生將面臨被起訴。公訴人是一個男生,辯護律師是蛋爹的朋友,陪審團是兩男兩女,法官是該科目的老師。辯護律師覺得最多判個二級謀殺罪(過失殺人),甚至可以判誤殺。可公訴人居然提起一級謀殺(有意殺人)附帶民事賠償,搞得準備了好幾頁二級謀殺辯護詞的律師,根本沒機會展示自己的法律知識。
那位男生只得主動認錯,希望能打動陪審團:“我非常痛心‘兒子離開了我,雖然跟他相處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已深深地愛上了他。希望法庭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能再重新領養一顆蛋兒子。”
最后,陪審團鑒于被告有悔改之意,且態度誠懇,判定其負擔喪葬費5刀(美元),訴訟費4刀,民事罰款2.5刀(本來應該是5刀,態度好從寬處理),并準許重新領養一顆蛋。
出席完這次審判后,這次養蛋經歷也快結束了。老師布置的總結作業也下來了——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孩子們將完成一份報告,涉及家庭倫理、社會關系、法律道德、保險風險意識、喪葬過程及庭審程序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女兒的家庭作業上,我看到這樣一段話:“養育孩子,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困難許多,這讓我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而且,我也對未來的丈夫有了更多的要求,他必須是個有責任心的男人,能和我一起并肩走過,共同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
女兒的成熟讓我這個真正做母親的都自嘆弗如。我不由自主地感謝這門“養蛋課”,讓女兒明白了如何組建和經營家庭。我也希望這門課能夠在中國普及——讓每個孩子都養次蛋吧,這樣才能真正懂家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