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平
在普通人看來,良醫看病如打仗,應當是哪病治哪,精準打擊,也即是“頭痛醫頭”。然而,醫療實踐中我們偶爾也會看到“頭痛醫腳”的怪現象。這種治療方法往往被外行人認為是庸醫所為,甚至被一些不懂醫學的新聞媒體作為反面事件炒作。但實踐證明,這種“頭痛醫腳”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這是為什么?這里面到底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科學奧秘?也許我們可以從中醫的治療實例中得到一些啟示。
“頭痛醫腳”并不少見
其實,在中醫的醫療實踐中,類似“頭痛醫腳”的例子并不少見。
治療實例1:
某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患前列腺增生,經常小便不出。于是老人要求做前列腺手術以徹底解決問題。但外科醫生檢查后拒絕為他手術,原因是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全心擴大,伴有很嚴重的心衰,手術風險很大。最后老人只好求助于中醫專家。中醫專家檢查發現患者精神很差,呼吸氣促,難以平臥,咳嗽白色泡沫痰,動則氣短如脫,心悸心慌,納差,兩下肢水腫,四肢不溫,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最后醫生給方:白參、白術、桔梗、桂枝、炙甘草各10克,黃芪、云苓各30克,升麻3克,柴胡5克,制附片、干姜、生姜皮各6克,細辛3克。不難看出,這張方主要由升陷湯、四逆湯、苓桂術甘湯加減合成,也可以看作是升陷湯合四逆湯的加減。
【病情分析】
患者表面看來病在前列腺和心,但深層的病機一是宗氣虛(精神很差,呼吸氣促,難以平臥,動則氣短如脫,心悸),二是腎陽虛(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不能化氣行水,以致水飲內停(兩下肢水腫,四肢不溫),凌心射肺(咳嗽白色泡沫痰,心悸)。腎陽虛,不能溫煦膀胱,氣化無力,所以小便不通。因此在設計治療方案時眼光不能僅盯在前列腺和心臟上,重點是要升舉宗氣,二是要溫腎化氣行水。結果服前方3劑即去除了導尿管,排尿暢通。二診時精神好轉,氣短欲脫消失,下肢水腫盡消,納食正常。偶咳痰少,色白,舌質、舌苔與正常無明顯差異。脈較前明顯有力。本著效不更方的原則,守方再進7劑。目前患者生活自理,生活質量很好。
本例患者患心衰、前列腺肥大,二病一方,就是按中醫的整體辨證來進行組方,診治時并不把各個病分裂開來各自為治,而是把人當作一個整體,根據四診合參,把握病機,從而做到一方二病兼治的目的。
治療實例2:
某女士,患痛經,伴有乳小葉增生,同時還有失眠,且失眠前都有經前乳脹、煩躁等癥狀。簡單看該患者患有3個病,而且病在三處,治療上應當“各個擊破”,但中醫專家卻認為,患者看似病在三處,實則病在一處——肝,病機是肝氣郁結。因此給了一張柴胡疏肝散方加上養血安神藥如合歡花、酸棗仁,軟堅散結藥荔枝核、桔核等,結果痛經、乳小葉增生、失眠3病1方就給解決了。
【病情分析】
這一治療方案的設計也源自中醫的整體觀念。中醫認為,肝為情志之官,七情傷肝,肝氣郁結可導致氣機阻滯,蘊結于乳房,肝氣久郁而易于化熱,熱灼精血,加之氣血運行不通即形成乳房腫塊。肝經的分布在人體從小腹向上經過胸肋脅兩側和乳房,再從頸項兩側向上到頭頂的部位,因此,肝氣郁結的人常常會引起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肝氣郁結,肝郁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既然3病同因,解除肝氣郁結,3病自然消除。
治療實例3:
某患者腳跟疼痛難忍,數月不愈,求助中醫專家。專家建議他服用舒肝丸。他驚呆了:腳痛吃治肝的藥,這豈不是亂彈琴?可由于沒有找到好的治療方法,他只好一試。但沒想到的是他吃了幾丸后腳痛竟然痊愈了。專家的解釋是:肝經的循行路線是由腳經肝至頭部,吃了舒肝理氣的藥,脈絡暢通后腳痛自然不治自愈了。
從以上病例可見,中醫治療并不拘泥于“頭痛治頭,腳痛治腳”這種框框,而是按照經絡的循行路線,從整體觀念出發,隨癥施治,靈活變通。
我們再看頭痛通過按摩腳部治療的典型案例——
頭痛、頭暈:治療部位是腳拇趾第一節趾腹全部表層。按摩手法是手指沾油,由下往上推腳拇趾第一節趾腹,或用拇指由下往上摳拉。
偏頭痛:治療部位是腳拇趾趾腹外側的半圓區。按摩手法是由下往上,用拇指推或食指摳。
頸痛、落枕:治療部位是腳拇趾內側,第二節趾骨處。按摩手法是用食指從腳拇趾內側,第二節趾骨處,從下往上摳。
整體觀念,讓“頭痛醫腳”有據可依
這些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實是依據中醫整體治療觀念中的經絡理論。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認為,經絡是一個擔負聯系人體內外各部分縱橫交錯的聯絡網,它把人體需要的氣血運行到全身,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其中經是直行的主干,主要的經脈有12條,加上任督二脈共是14經脈。絡是經脈的分支,較大的絡脈有15條,如果再細分還有孫絡、奇經八脈等。所有這些經絡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線,有的由下到上,有的由外至內,遍布全身,內聯五臟六腑,外通肢體五官、關節皮毛,構成一個縱橫交錯的聯絡網,把臟腑器官和體表各部分連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因此臟腑器官之間會發生相互影響,此病會影響彼病,同理,彼病也可以通過治此而痊愈。
西醫也講究整體觀
其實不止是中醫,西醫在治療上也是非常講究整體觀念的。比如新來的住院患者,規范治療要求患者必須做三大常規(血常規、尿常規和大便常規)檢查,這樣可以發現人體很多潛在的疾??;對于哮喘病患者,西醫也并不只“頭痛醫頭”進行對癥平喘,而是要查清原因,先分清是肺源性哮喘、心源性哮喘、過敏性哮喘、運動性哮喘、精神性哮喘等,然后再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