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掏耳勺掏掏耳朵,是不少人的習慣。但是頻繁地掏耳朵有可能會越掏越聾。
耵聹腺位于外耳道的軟骨部,也就是外耳道的外段,有的人自己掏耳時不慎將耵聹推到耳道深部,有的甚至貼在鼓膜表面上了,這時就會發現自己沒有以前聽得清聲音了。至于有人自己拽一拽耳朵會聽得清,一會又聽不清,是由于拽外耳道后使耵聹暫時離開了鼓膜,但是松手后耵聹又貼到鼓膜上。
其實,總掏耳朵如果方法不當,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形成外耳道炎。夏天到了,由于出汗多、耳內潮濕,掏耳朵導致感染的機會就更大。
只有在耵聹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將棉簽浸透溫水后稍稍擠干,放入外耳道內朝一個方向輕輕旋轉,將“耳屎”泡濕、浸軟后隨之帶出,也可以用此方法先將“耳屎”泡軟使之松動,再用專用的掏耳勺輕輕取出。如果是油耳,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簽,蘸少許75%的酒精,經常擦拭清潔外耳道。
(摘自《生命時報》文/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