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花
摘 要:豐富的本土資源是我們生動的活動教材,這都是農村大自然賜給我們最好的科學教育禮物。我們積極利用本土資源在幼兒教育中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讓本區域特色資源進入幼兒課堂和體育鍛煉等活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教育活動。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利用種子、蔬菜、植物安全廢舊器物等充實幼兒區域活動,讓幼兒教育回歸生活,讓幼兒在自然社會中學會探究、學習與生活,全面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新理念。
關鍵詞:本土資源;載體;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71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所擁有的資源都是幼兒教育中最優質的資源。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它的神奇、博大精深和無窮奧妙,既能開闊幼兒的視野,帶給他們豐富的知識,又能幫他們開拓思維,利用自身的無盡魅力誘導幼兒觀察、感受和體驗,在自然中不知不覺實現情感的互動和交流,對幼兒今后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農村幼兒園教師,我們立足于幼兒園的實際,因地制宜,挖掘本土資源,在活動中發現了本土資源其特有的魅力。
一、豐富的本土自然資源是我們即用即拿的教材
(一)利用本土資源積極開展探究型活動
幼兒對自然界中的小動物特別感興趣,適合開展探究活動。夏天我們將蚯蚓帶進自然角,帶進觀察皿,與幼兒一起觀察、探索蚯蚓的再生過程。我們先將蚯蚓斷為兩截,把他們埋進泥土,每天孩子們一來幼兒園便去自然角看蚯蚓,他們會在每天的觀察中發現被斷為兩截的蚯蚓傷口逐漸愈合,盡然長成了兩條完整的蚯蚓。對于一個小小的發現,孩子們肯定欣喜若狂、相擁相告,牢記這一變化,因為他們了解了自然的神奇,獲得了知識。“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還會對身邊的蝌蚪與青蛙,蛋與麻雀、鴿子、小雞等進行細致地觀察和探索,在產生問題、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動手、動腦,并在團體中分享,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充分利用這特點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語言課《小蝌蚪找媽媽》,美術課《小指頭與小蝌蚪》、社會課《團結力量大》等,強化幼兒認識,達到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讓本土資源充實幼兒體育鍛煉活動
幼兒正處在長身體的年齡階段,讓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讓他們得到鍛煉,而且培養了他們活動的新技能和團結合作的團體意識。幼兒園積極發揮家長學校和家園共育的作用,家長、幼兒、學校根據需求積極收集各種環保、健康無毒害的自然材料,通過大手、小手的裝扮,一件件適合幼兒的活動器具完成了,如用紙箱、奶粉罐、飲料瓶等做成可以移動的房子、小汽車、火箭等;就像泥土和沙子,身邊到處都是,可他們玩得風生水起。可見物品的新舊并不重要,只要幼兒高興,這就是最好的資源。
(三)利用本土資源,豐富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
西北農村幼兒園,有著她自己地域的粗狂與貧瘠,也有溫情和秀美的山水;有著悠久的歷史遺跡,也有著西路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無邊無際的田野隨著四季的變化而悄悄展示著不同的魅力:春天,那雪白的梨樹、一望無際的油菜花和麥田使得幼兒流連忘返;夏天,果園里讓人垂涎三尺的梨、杏、蘋果、李子等果實讓他們流連忘返,直至大人的呼喚;秋天,燒豆角、洋芋、麥子讓他們享受了城里孩子不可理喻的香甜;冬天,滿天的飛雪和無盡頭的冰河帶來的歡樂映照著紅撲撲的小臉使他們忘卻了寒冷;永固古城、圓通寺塔、胭脂山、馬蹄寺的滄桑中也能聆聽到當年的金戈鐵馬和膾炙人口的故事;西路紅軍的英雄事跡和身邊老人的娓娓故事中學會了在困難中怎樣的堅定和堅韌。本區域的人文歷史資源,正是我們進行幼兒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的現實教材。
二、豐富的本土資源是幼兒區域活動的資源庫
(一)在農村,各種農作物滿目皆是,種子更是一種稀松平常的資源。利用這一點,教師選擇其中一部分,分別投放到各區角中,準備好白乳膠和顏料,進行粘貼畫的制作;春天我們根據種子發芽后的苗狀讓學生在種植區培養各種幼苗,并進行一系列的觀察、培養,之后在孩子的交流、介紹中,可以看出,雖然在農村,但這些還是讓孩子們驚嘆。
(二)蔬菜是農村一年四季都有的農作物,活動中我們首先提供各類蔬菜讓孩子進行觀察,想象出像什么?如孩子想象出辣椒像龍蛇、白蘿卜像小白豬,大豆夾像彎彎的小船,大蒜頭像捏在一起的指頭等。同時在幼兒想象的基礎上,我們又為他們提供了各種材料,配合橡皮泥、牙簽、棉球等美工用品,讓他們將材料自由組合,做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如大豆夾毛毛蟲、舞龍青椒、蘿卜男孩、茄子笑臉等。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把自己的想象里發揮到了極致,思想意識里各種形態的物品通過自己的小手得到了實踐與展示,展現了農村本土資源的無窮魅力。
(三)在區域活動中我們積極開展變廢為寶的活動,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廢舊材料,清洗后分類集中投放到不同區角中,如美工區利用廢舊飲料瓶、口杯、光盤、毛線等制作的娃娃、小貓、烏龜、柳樹等活靈活現。買手時節,教師指導孩子們利用馬良草、麥稈等編織一些簡單的動物造型。這一切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活動積極性,而且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和水平,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讓教育回歸自然,讓幼兒回歸現實的生活,這是《綱要》的主旨。本土資源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資源,在未來的幼兒教育中會發揮它的無窮魅力。作為一線幼教工作者,我們在工作中要善于挖掘、善于利用,讓本土資源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