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理論修養不夠充實,導致了學生在實驗能力培養方面存在滯后現象,教師應首先尋找自身原因,解決自身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關鍵詞:生物實驗;中學;實驗原理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6-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22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踐為基本研究方法的實驗科學,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學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踐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把學生帶向生活、帶向社會、帶向自然,體現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在各種實驗活動中,學生可以自己去設計、操作、獨立思考,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因此,生物實驗教學對培養創新型人才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卻存在著對實驗教學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的現象,具體如下:
一、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原理不清楚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節中,有一個演示實驗為“檢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兩組實驗裝置的區別在于一個裝置中加了清水而另一個裝置中作為對照加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此時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造成植物周圍的環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因為缺少了原料,所以植物即使在有光的條件下也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有一位生物教師在講這個實驗時,卻說出了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結果當然是解釋不通,學生們對這個實驗也是一頭霧水。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對實驗的原理應了如指掌,才能準確地指導學生。教育主管部門也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加強考核管理制度。
(二)實驗設計不熟悉
例如,在《遺傳和變異現象》一節中,有一個活動叫做“個體間性狀的比較”,本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課本中給出了8種性狀,學生先記錄自己分別屬于哪一種相對性狀,然后,教師請全體同學起立,并說出他本人的這8種性狀,當教師說到一種性狀時,和教師性狀不一樣的同學就坐下,以此類推,當教師說完這8種性狀時,班里全體同學都坐下了,以此說明性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存在的概率幾乎為零。通過這樣一個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很好地說明了問題。可是,有一位生物教師在處理這個活動時,卻對整個活動的設計不熟悉,讓全體學生一會起立,一會坐下,重復了幾次,卻沒有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個事例說明教師在備課時務必要認真,尤其是準備實驗時,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實驗條件不具備
部分學校生物實驗室及儀器藥品配備不充足,造成了某些實驗無法順利進行,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創新,尋求實驗改進措施,變繁為簡,變難為易,提倡生物學實驗的低成本、低損耗和簡單易行。另外,還可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廢舊材料,只要安全性沒有問題,不僅物盡其用,而且在替代設計中由于發揚學生的創造精神,把實驗室中的實驗變為生活中的實驗,更具有教育意義。
二、生物教師應充分利用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一)合作能力
生物實驗基本都是分小組來進行,小組成員之間有分工,有合作。例如,學生在做“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這個實驗時,每個小組就可以讓三名學生同時做實驗,一個人用銀邊翠為原料,第二個人用銀邊天竺葵為原料,第三個人用彩葉草為原料,三個對照實驗同時進行,另外由一名學生負責記錄。這樣大大節省了實驗的時間,而且實驗結果對比明顯,實驗效果非常好。像這樣的小組合作研究,每位學生都明確自己的任務,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各司其職,工作沒有重要與否,功勞沒有大小與否。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要互相協調,緊密配合,形成一個小的集體,學生想的是小集體的成功與否,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成敗,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事情要大家精誠團結,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達成。
(二)科學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過探究實驗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具體包括:提出問題的能力(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現與生物學先關的問題,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描述已學科學知識與所發現問題的沖突所在);作出假設的能力(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制定計劃的能力(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試驗);實施計劃的能力(進行觀察、調查和實驗,收集數據,評價數據的可靠性);得出結論的能力(描述現象,處理數據,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能力(撰寫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等。通過生物學探究實驗,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物實驗,學生還能獲得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是學生能力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現階段生物教科書中的解剖類的實驗已經少之又少了,突出了編者的保護自然、保護動植物的環保理念,而且,生物實驗中用到的活體的動植物,教師都要求盡量保護,實驗完畢將它們送回它們自然生活的地方,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心,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任何一門科學都是一門老老實實的學問,絕不是輕而易舉、不下苦功就能掌握和成功的。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實驗操作經驗的積累和鍛煉,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生物教師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