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曹曉紅,蔡源益,吳華章
(中國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遼寧沈陽 110122)
?
新醫改后我國村衛生室人力資源配置的現狀研究*
朱敏,曹曉紅,蔡源益,吳華章△
(中國醫科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遼寧沈陽 110122)
村衛生室是我國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的最基層單位,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和轉診服務等重要職能[1]。村衛生室年診療人次數占全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的28.0%[2],在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中居首位。村衛生室是廣大農村居民看病就醫的首選醫療機構,在保障農村居民健康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村衛生室衛生人力資源的配置狀況直接決定著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也關系著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權益。本研究于2013年調查了我國部分地區村衛生室人力資源的規模及其構成情況,分析新醫改后村衛生室在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政府加強村衛生室人力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3年,本研究在綜合考慮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各省經濟發展水平和鄉村衛生人力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在東、中、西部分別選取2個省;每省按經濟發展水平高低各抽取2個縣(市),共12縣(市);對樣本縣村衛生室2012年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普查,并對樣本縣衛生行政部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等相關人員、部分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等進行深入訪談。本次調查回收村衛生室工作人員調查問卷3 958份,其中有效問卷3 904份,占調查地區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總數的59.8%。
1.2方法本研究采取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現場調查。向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主管部門發放村衛生室調查表,內容包括:村衛生室人員總數,執業(助理)醫師人數,鄉村醫生數,等。向村衛生室工作人員發放衛生技術人員調查表,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情況,等。訪談內容包括各樣本縣在村衛生室人力建設方面遇到的困難、問題和建議等。
1.3統計學處理采用Epidata 3.0,統計學計算采用SPSS 12.0 統計軟件。
2結果
2.1村衛生室人員的數量及其結構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總數為6 526人,其中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占29.27%、48.41%、22.32%。執業(助理)醫師625人,占村衛生室人員數的9.58%;東部樣本地區執業(助理)醫師比例最高為13.09%,中、西部比例偏低,分別為8.64%和7.00%。鄉村醫生5 820人,占村衛生室人員總數的89.18%;西部地區的W4縣鄉村醫生比例高達99.06%;東部地區的揚中,鄉村醫生僅占59.84%。2012年平均每千人口有鄉村醫生1.28人;東部的E3縣每千人口有鄉村醫生數最高,達到2.12,E4縣最低,每千人口有鄉村醫生數僅為0.36人,見表1。

表1 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總量和結構情況
2.2性別構成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中,男性占68.95%,女性占31.05%。東、中、西部地區男性占比分別為,67.71%,77.14%和55.38%。可見村衛生室人員以男性為主,尤其是東部和中部地區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其他調查研究也顯示村衛室工作人員男性比例偏高[3,4]。2010年,衛生部財政部下發的《關于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根據婦幼工作需要,適當配備女性鄉村醫生”[5]。
2.3年齡構成調查地區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45歲。從年齡分布看,村衛生室人員中,34歲以下人員比例為17.55%,35~44歲人員比例最高,占40.98%,45~54歲人員占比為19.93%,55~59歲人員占9.32%,60歲及以上人員占比12.22%。東部地區的E1縣60歲及以上人員占比高達35.98%,34歲及以下人員僅占0.53%,見表2。
2.4工作年限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平均工作年限21.7年。工作年限10~19年的占比最多,為36.80%;30年及以上的占26.88%;20~29年的占23.41%;5年以下的占比最少,為4.45%。東部地區工作年限30年及以上的占比最多,為35.97%;東部的E1縣50.88%的村衛生室人員工作年限在30年及以上,見表3。
2.5學歷構成村衛生室從業人員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達16.01%,中專或高中學歷占74.43%,初中及以下學歷比例不足10%。大專以上學歷比例最高的是M1縣,將近59.55%;最低的是E1縣,村衛生室中沒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見表4。

表2 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年齡別人數及構成情況

表3 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工作年限及其構成情況

表4 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學歷及其構成情況

續表4 調查地區村衛生室人員學歷及其構成情況
3討論
村衛生室是向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基層衛生組織,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居民的衛生服務可及性。村衛生室人力隊伍建設對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和農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6]。2009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以來,政府更加重視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出臺多項政策加強農村衛生人力隊伍建設。在村級衛生人力隊伍建設方面更是給予高度關注,政府發布了兩項專門針對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5,7],為規范鄉村醫生隊伍管理,提高鄉村醫生服務水平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上鄉村醫生配置達到國家要求,但地區分布不平衡。村衛生室主要從業人員以鄉村醫生為主,鄉村醫生數占村衛生室從業人員數的89.18%。但地區間鄉村醫生占比差異較大,鄉村醫生占比最高的縣比鄉村醫生占比最低的縣高出近40個百分點。調查地區每千人口有鄉村醫生1.28人,達到了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要求,即“原則上每千人應有1名鄉村醫生”[7]。但仍有少數地區每千人口擁有鄉村醫生數不足1人。
村衛生室從業人員中,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比例偏低。調查地區執業(助理)醫師占村衛生室人員的比例為9.58%,略低于2012年全國的平均水平(11.94%)[2]。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提出,“到2010年,全國大多數鄉村醫生要具備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執業資格”[8]。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村衛生室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數與國家政策提出的要求相去甚遠。一方面,學歷水平是影響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重要原因。調查地區村衛生室工作人員以中專或高中學歷為主,大專及以上學歷占16.01%,仍有不足10%的人員只有初中及以下學歷。現有的學歷水平下,還不能滿足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對專業素質的要求,很難通過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9]。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也是造成村衛生室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數比例低的原因之一。訪談中了解到有的村衛生室工作人員通過努力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不愿意繼續留在村衛生室執業,而是去更高級別的醫療機構尋求發展。2010年,部分省開始開展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試點工作,該考試是在現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增設的,針對鄉鎮衛生院在崗行醫但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人員的單獨考試,考試合格發給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限定在鄉鎮衛生院執業[10]。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對參加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的積極性較高,但目前調查的6個省中只有一個省對村醫開放了此考試。如果村衛生室人員能夠參加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或者為村衛生室工作人員設置類似的專門考試,將是解決村衛生室缺乏執業助理醫師的有效途徑。
村衛生室從業人員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調查地區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45歲;55歲及以上的村衛生室從業人員超過1/5;東部地區的E1縣,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從業人員在1/3以上。從工作年限上看,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的平均工作年限21.7年,工作年限在30年及以上的占26.88%。有兩個方面原因共同促成了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1)年輕人進入的少,(2)高齡人退出的少。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農村地區的工作環境、事業發展前景遠不如城市地區,醫學畢業生不愿意到農村工作,再加上村衛生室工作人員收入水平低、社會保障待遇等問題使村衛生室的工作崗位更加不具備吸引力[11-12],進入到村衛生室工作的年輕人非常少。同時,由于大部分地區尚未建立起村醫行業的退出機制,達到退休年齡的村醫因為缺乏收入來源和社會保障等問題不愿主動退出村醫隊伍。調查地區E1縣和E2縣關于村醫退出沒有任何的制度安排,是其60歲及以上人員占比高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地區也存在高齡村醫退出則后繼無人的問題。
綜上所述,導致當前村衛生室人力建設種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適宜農村的衛生人才和村衛生室工作崗位缺乏吸引力。針對上述兩方面原因,村衛生室人力建設應該從我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本著“用得上,留得住”的原則,為村衛生室培養適用的人才。建議完善訂單定向培養制度,定向培養鄉村醫生[13];高等醫學院校要針對我國農村衛生實際需要,通過改革培養模式,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強化面向農村需要的全科醫學教育,培養一批實踐性較強的能確實解決農村居民健康問題并扎根于農村的醫師隊伍。對目前大量中專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加強在職學歷教育,注重強調面向農村的適宜技術與技能[14],實現學歷和衛生服務技能的雙提升。同時,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村衛生室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保證村衛生室人員的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城市同類人員平均水平。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和邊遠地區,可以采用設置特崗,財政補助特崗工資等方式,建立有效的財政投入平臺,切實解決村衛生室人員的待遇問題。結合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村衛生室從業人員養老機制[15],解除其后顧之憂,穩定村衛生室從業人員隊伍。從“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方面系統性地加強農村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印發《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16-03-01].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965d43777b6e4a2993ff139c08ce534d.shtml.
[2]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3[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3:55-60.
[3]戴偉娟,蘇玲燕,劉偉,等.村衛生室人才隊伍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33(4):372-374.
[4]胡珍珍,王德斌,許曉娟,等.安徽省某市村衛生室/服務站人力資源現狀及歷史趨勢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11):830-833.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衛農衛發〔2010〕3號)[EB/OL][2016-03-01].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3d49cdf34d814f6e84b72e4a71f5f4d3.shtml.
[6]李靖,馬愛萍,云立新.鄉村醫生隊伍管理制度構建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6):5-7,10.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31號)[EB/OL][2016-03-01].http://www.moh.gov.cn/tigs/s8340/201309/b601181c65ee42c298a3cb5438be 92b5.s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EB/OL][2016-03-01].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8fcbb7d1b5a34632b4392b16e331 bcbf.shtml.
[9]邵德興.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建設”的問題與政策建議[J].衛生經濟研究,2014(12):19-21.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開展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試點工作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33號)[EB/OL][2016-03-01].http://www.gov.cn/zwgk/2010-03/23/content_1562394.htm.
[11]任嵩,劉露,江啟成,等.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問題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12):912-914,955.
[12]王俊麗.農村衛生室的現狀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11):112-113.
[13]劉炫麟,趙雙,陳鵬.鄉村醫生培養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衛生軟科學,2015,29(3):129-132.
[14]石學峰,房耘耘,程薇,等.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現狀及衛生適宜技術需求情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3):298-301.
[15]張小娟,朱坤.鄉村醫生補償和養老問題解決思路——基于九龍坡區的實證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2):3-6.
doi:·衛生管理·10.3969/j.issn.1671-8348.2016.16.042
*基金項目:遼寧省衛生廳軟科學研究項目(2013-HDSS-09)。
作者簡介:朱敏(1980-),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研究。△通訊作者,Tel:13694129862;E-mail:wuhuazhang1962@126.com。
[中圖分類號]R19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6-2283-04
(收稿日期:2015-12-08修回日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