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左強
(陜西省水工程勘察規劃研究院 陜西西安 710003)
淺議規劃水資源論證
徐燕 左強
(陜西省水工程勘察規劃研究院 陜西西安 710003)
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利部提出了規劃水資源論證試點工作,筆者通過參與編寫規劃水資源論證,感受到開展該項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個人對論證目前存在問題的一些看法。
城市及專項規劃;規劃水資源論證;相符性;必要性;協調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資源問題是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2010年,水利部印發了《關于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試點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0]483號)[1],要求開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布局水資源論證;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中,均明確要求加強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規劃水資源論證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是水資源論證需要開拓的新領域。
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即“三條紅線”,是推進依法行政、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來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未來水資源配置的核心理念是實現資源、環境和生態的綜合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通過合理配置保持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比較粗放,水污染嚴重,部分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不足,盲目發展高耗水、高污染產業,過渡無序開發、低效利用問題十分突出,已嚴重危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規劃水資源論證正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相平衡這一宏觀調控方針指引下提出的,來論證規劃布局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的適應性,提出規劃方案調整和優化意見,對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落實政策法規
2011年一號文件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要與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提出“加強相關規劃和建設項目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因此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是落實政策法規的需要。
2.2 協調規劃與水資源條件
各項城市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布局應根據規劃區域內的水資源條件進行分析,看范圍內的水資源條件是否能保障規劃的要求,如果可以便提出對應的水資源保障措施;如果不可以便對規劃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因此,規劃水資源論證是協調規劃與水資源條件的需要。
2.3 確保水資源的支撐
規劃水資源論證不同于單個項目水資源論證:①對規劃而言水源較為復雜;②規劃類涉及水源配置工程較多;③規劃范圍內的水資源供用耗排較為復雜;④規劃退水較為繁多。單個項目取退水與規劃范圍和所在流域的水資源配置、調度、監測和管理緊密相關,但應從區域和流域層面整體考慮,才能確保水資源的支撐。因此規劃水資源論證應當以規劃范圍的水資源條件出發,根據規劃方案所需水資源條件,進行水資源配置、調度、監測和管理及其影響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確保水資源的支撐并減緩其產生的影響。
2.4 指導項目水資源論證
規劃水資源論證從規劃范圍的層面,論證規劃方案與水資源的協調性和可靠性,可指導建設項目的布局和確定其取退水方案,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2]。
規劃水資源論證已經經歷了六年時間,涵蓋了工業園區、城市發展、重大項目布局、河流規劃4類,初步建立了規劃水資源的論證體系。根據筆者獨立編寫《漢中市航空工業園區總體規劃水資源論證》時,參與長委對其工作大綱和編寫提綱的兩次討論會,及參考編制完成的各類規劃水資源論證,發現目前規劃水資源論證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3.1 規劃報告比較粗
規劃涉及的專業較多,規劃現狀、存在問題、規劃布局和規劃方案均較為粗略。以這次漢中航空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為例,現狀問題(土地面積的使用、人口、工業布局和增加值等)不清;規劃發展目標、規模和土地利用等交代不清或者較粗,缺少具體的規劃目標,導致需用水量的預測難度大,缺乏準確性。
3.2 規劃對水資源的具體要求不明確
再以上述規劃為例,規劃中提出的供排方案,僅為本次論證工作提供了大致的工作方向,不具備進一步分析論證的條件。其次總體規劃提出的水源配置,僅僅提出了供水水源,關于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卻沒有得到保證,這需要開展現狀和規劃水平年規劃范圍內的供用耗排分析,合理配置水資源,然后分析規劃實施后,在現狀的基礎上規劃區域取退水對水資源支撐條件的需求。
3.3 區域水資源條件分析不夠
目前規劃水資源論證往往被當成項目水資源論證,給項目尋找水源,看水源的水量夠不夠,水質符合不符合,退水有沒有對周邊水資源和環境造成影響。而沒有從規劃區域及與規劃區域相關聯的水資源條件層面進行分析,缺少水資源配置、水資源調度、水資源監測和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同時缺少規劃的供用耗排與區域“三條紅線”的協調性分析,不能從規劃水資源論證高度去分析區域的水資源條件。
3.4 與水生態文明結合程度不夠
規劃水資源論證涉及的范圍較廣,其取水水源較廣、污水排放的種類和數量均較為復雜,如何處理好區域的水功能和水生態環境是當下較為關注的問題。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水利發展存在3個階段,即“工程水利(1949~1999年)”、“資源水利(2000~2012年)”、“生態水利(2013~2020年)”。從2013年水利部提出《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作為標志性事件開始,即步入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的水利新時代,強調以建設水生態文明為目標的水利建設,而作為探索階段的規劃水資源論證與生態水利的結合和關注程度不夠。
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是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協調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系為重點,把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加快經濟發展轉變的重要抓手,從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容量出發,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與水資源條件相匹配、產業布局與水資源條件相適應,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規劃實施的可行性。但當前的規劃水資源論證尚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引起普遍的社會關注,開展的試點項目較少,工作大綱和編寫提綱還需進一步的規范和完善。
[1]水利部文件.關于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試點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0]483號.
[2]王新才.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工作總結與對策[J].人民長江,2011,42(18):6~10,17.
TV213.4
A
1004-7344(2016)09-0101-02
2016-3-10
徐燕(1982-),女,工程師,研究生,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和設計工作。
左強(1980-),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和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