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湖南長沙410000)
淺談現代企業會計管理模式及財務風險
劉慧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湖南長沙410000)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管理模式體現的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只有在建立好現代企業制度的同時,在理論和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會計管理模式,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企業會計;管理模式;財務風險
1.1 企業制度的類型
(1)業主制。這一企業制度的物質載體是小規模的企業組織,即通常所說的獨資企業。這類企業一般經營規模小,但管理靈活多變,由于企業主需要對企業承擔完全的責任,公司的管理大多以企業主的意志為轉移,所以這類企業在發展中一般存在融資的風險,經營風險過大,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持續期不長。
(2)合伙制。這是一種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共同投資,從而實現雙方收益共享,互相監督互相牽制,形成,集體性質的管理制度。由于該企業類型主要以多個合伙人共同融資,并對資金及人力進行一定比例的投入。因此,對于企業的資金融合、雙方信任程度以及企業經營決策上都會產生一定的分歧,進而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及壯大。
(3)公司制。現階段,我國各類企業以公司制為主要經營模式。公司制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即: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主要形式通過現代公司制企業的資本匯集多元化、生產規模擴大化以及公司擁有,獨立科學的財產管理權對員工的工資保障制度能夠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定,降低了整個企業的投資風險,保證企業決策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管理中的財務風險離不開企業在市場內部的各個發展的各個階段與多種競爭態勢。所謂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壞境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此,從客觀的角度全面的分析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以理性的思維去解決財務風險為企業發展所帶來不同的影響,并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方法手段,對財務風險進行合理的規避,制定詳細的策略,推動企業會計管理模式的優化。
1.2 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也不例外。風險具有可預知性與不可預知性,而現代企業多以資金投入為基礎,從而造成收取回報的資金數額與預期投資的差距,導致企業的虧損。企業追求著價值的最大化的同時,風險一伴隨,其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的投資、籌資、經營、消耗、外流等多個層面:①現代企業在日益復雜、競爭激勵的市場奮斗過程中,各類風險與機會并存。企業在對原有材料和計劃采購的設備中就存在風險。與此同時,產品的銷售和法律也都蘊含著多重風險。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風險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在企業經營的地位十分重要。公司財務分配結構不合理、多個股東對各個項目的融資不正當、員工工資流動不及時等等,都會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②企業一旦出現財務問題,主要會體現在資金鏈斷裂,現金流不暢:產品滯銷,庫存并且長期滯留,融資困難等。這些均是企業經營中經常會面對的財務問題,分析其成因,以便做到未雨綢繆,使風險最小化。
2.1 宏觀經濟環境下市場的復雜多變
宏觀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當代經濟體制下的市場環境,金融貿易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法律環境以及社會人類資源環境等等。這些客觀因素都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競爭瞬息萬變,不同的環境,對企業經營的方向和軌跡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其管理內部財務的分配也造成一定的危險。因此,現在企業會計,管理模式,需要進行多遠化的升級與優化,完善分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從而適應外部因素為其帶來的多種影響。
2.2 會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企業財務管理的順利進行,也離不開管理制度的健全透明。現階段,部分企業會計,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著瑕疵,為了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現狀,企業內部必須嚴格審批會計管理制度,通過書面方式的責任授權,是企業資金結構設置更加合理,資金流通與周轉更加便捷。除此之外,企業對項目的收款、客戶的資金賒銷等各個步驟也需嚴加把關,從而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如果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授權不合理,權責不明晰。那么,企業資源將會遭到極大的浪費,管理也會出現混亂,從而導致企業的資金不能得到充分保全。
所謂會計管理模式是一種組織管理的方式,是國家組織的針對全社會的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同時只有它才能保證會計工作正常運行。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會計管理模式分為兩種,即“協會型”與“政府型”,前者的特點是具有松散性,是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的;后者的特點是具有集中性,是在國家政府機關主導的計劃市場經濟體質下進行的。
3.1 適應現代企業特點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
現代企業集團都是化跨地區經營的,有一個總機構,同時在不同地區就會有許多下屬機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集權與分權的關系,這時就需要企業的總財務管理機構合理的處理好與各下屬機構之間的財務管理關系。①強化財務監管。企業管理的中心部門便是財務管理,所以財務管理機構必須設置主要科學,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同時在檢查監管時要公正嚴格,企業的內部結算中心也是一定要有的,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財務監管質量,從而確保財務管理的權威地位。②集中財權管理。企業的總機構有很多的權利,例如資金調度權與投資權等,經營權歸于屬下的各分支機構,采取集中財權的方法,三級或一下的子公司很少設立,這樣做可以使管理層減少,由分權型管理轉向為集權型管理。
3.2 分析會計管理模式
企業的會計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分散型管理模式,交叉型管理模式與統一型管理模式。同時在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先進、合理與高效是會計管理必須體現的原則。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的分析一下這三種會計管理模式:
(1)交叉型管理。即會計領導部門對從事會計的專業人員進行統一的領導與管理。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遵循的核心,但是要想對財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須結合人和事兩種。依據這種情況,交叉型管理模式與財務管理是不相符合的。因為這種交叉模式的財務管理容易造成工作混亂的現象,在遇到真正的矛盾與困難就只管理對自己有利的。
(2)統一型管理。即企業的總會計管理部門統一領導與管理企業的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而企業會計部門是由屬下的各核算機構組成的。它的作用是為各責任單位服務的派出機構,在工作的過程中履行好會計的本職職能,因此這是一種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會計職能與作用的優良模式。
(3)分散型管理。即企業的各責任單位對會計人員與會計業務進行統一的領導與管理。目前這種管理模式被大部分企業所使用。使會計人員能夠全面地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資金運行狀況等把會計人員分在了會計審核的前線。同時也有利于屬下各責任單位的會計人員更好的參與到企業管理會計核算中來。在現代企業的建設與完善中,尤其是大型的集團企業中,統一型的會計管理模式是非常科學合理的,它的核算主體是企業本身,因此可以提供全方面的財務成本信息;與此同時,為了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綜合分析與評價企業的資金狀況和經營成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二大類:①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②借入資金。對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確定性上。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行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從而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確定性。
收益分配是企業一次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企業自負盈虧,必須強化企業財務約束,躲避財務風險。現代企業的長遠目標應是通過資本運營,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財務風險管理,建立科學的財務預警系統,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將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1]尚群.論現代會計管理模式及相關風險.消費導刊,2014(8).
[2]楊技,胡秋月.財務風險的管理和防范.甘肅農業,2006(5).
[3]李宏波.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林業科技情報,2012(02).
F275
A
1004-7344(2016)30-0247-02
2016-10-9
劉慧(1975-),女,中級,本科,主要從事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