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安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物科技局獸藥飼料監察站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55200)
淺析肉羊無公害育肥技術措施
陸安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物科技局獸藥飼料監察站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555200)
“肉羊”是畜牧養殖主要對象之一,科學飼養可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帶動地區養殖戶收益水平穩步增長。現階段,“育肥技術”在肉羊無公害飼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平各級獨特的飼養方式,提高了肉羊及產品的質量標準,全面推動畜牧養殖業轉型與發展。據此,本文研究了肉羊無公害育肥技術的相關問題。
肉羊養殖;無公害;育肥技術;措施
“無公害”是現代畜牧養殖業的新思想,倡導堅持綠色化養殖模式,確保畜牧產品質量與安全。為了實現無公害養殖目標,肉羊養殖開始推廣“育肥技術”,利用先進技術指導無公害養殖規劃,實現了畜牧養殖行業轉型與升級。
“肉羊”是畜牧養殖中的特色品種,市場需求量龐大,掌握高效養殖技術是不可缺少的。結合肉羊養殖業現狀,提出高效養殖技術及應用方法,為實際養殖規劃與改造提供借鑒性指導。目前,我國對畜牧養殖行業出臺諸多優惠政策,鼓勵養殖戶開發新的畜牧養殖項目,發揮“育肥技術”優勢是產業轉型趨勢。“肉羊”規模化養殖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關鍵,不僅拓寬了養殖行業收益路徑,也為畜牧養殖業改革提供指導方向。無公害育肥是保障養殖場經營收益的基本要求,做好無公害育肥工作可降低羊群的患病率、死亡率,為養殖戶帶來更為豐厚的經濟收益。
2.1 建立無公害羊場
隨著國家對農業出臺的扶持政策,實際養殖階段依舊面臨著諸多技術性難題,影響了養殖戶的最終收益水平。面對傳統養殖技術存在的不足,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引導養殖戶學習新技術,采取更為先進的山羊養殖模式。羊場應選擇無傳染病、且空氣、土壤、水源等均達環保標準的地方建設,遠離有污染的工礦,環境應安靜,為肉羊無公害養殖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2.2 合理選擇品種
對于肉羊養殖項目來說,“高效”意味著“增收”,可帶動地區經濟收益增長,實現產業規模的可持續運營。當前,貴州省政府及農業部門對肉羊養殖進行多方面技術指導,從品種改良、養殖管理、品種規劃等方面實施綜合調整。選擇產肉性能較好的國外優良肉用品種公羊與當地母羊進行雜交,如波爾山羊與當地白山羊;塞特、美利奴公羊等與當地小尾寒羊進行雜交,選擇它們所產生的雜交羔羊進行育肥,能明顯提高育肥羊的產肉性能。
2.3 健全防疫驅蟲制度
近年來國內畜牧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為農業經濟建設提供了產業結構支撐。實際養殖階段,養殖戶面臨著諸多潛在風險,疾病是影響畜禽生長質量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傳染病高發期更需重視肉羊疫病防控處理,積極減少疫病引起的經濟損失,才能建立更加安全穩定的疫病控制計劃。防疫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比較完善的防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防疫。羊圈內外經常打掃、定期消毒。用草木灰水或10~20%的石灰乳溶液,或9~10%的漂白粉液消毒;羊體要定期除蟲,供育肥的羔羊于斷奶后和入秋時應分別驅蟲1次。
2.4 適時屠宰
肉羊養殖是風險與效益并存的項目,為了擴大畜牧養殖業的運營規模,必須要掌握市場需求及發展動態,調整現有的養殖技術模式,才能帶動行業收益的可持續增長。肉羊一般前期生長速度快,后期生長較慢,若養到1歲以上再屠宰,不但飼料成本高,而且脂肪增厚,膻味增高,肉質變粗韌。因此,羔羊快速育肥出欄期一般在5~6月齡最佳。
3.1 常規管理
“肉羊”養殖是鑒于市場需求的新項目,近年來,國內對羊肉食品需求量不斷增多,刺激了農民參與肉羊養殖的積極性。由于肉羊品種的特殊性,實際養殖階段依舊面臨著諸多技術性難題,影響了養殖戶的最終收益水平。“肉羊”是畜牧養殖中的特色品種,市場需求量龐大,掌握高效養殖技術是不可缺少的。羊場應有嚴格的消毒制度,消毒設施齊全;飼養密度適中,以0.5~0.8m2/只為宜;羊舍內溫度要適宜,通風良好。
3.2 及早補飼
我國對畜牧養殖行業出臺諸多優惠政策,鼓勵養殖戶開發新的畜牧養殖項目,實現產業多元化轉型與發展。面對傳統養殖技術存在的不足,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引導養殖戶學習新技術,采取更為先進的山羊養殖模式。“盡早補飼”能使羔羊獲得更完善的營養物質,還可以提早鍛煉胃腸的消化機能,促進胃腸系統的健康發育,增強羔羊體質。例如,羔羊生后1周,即可開始補飼一些鮮嫩的青草、葉片和細軟的干草等。
3.3 同期斷奶
當前,為了搞好肉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做好地區肉羊養殖調研與分析工作,能夠對產業實際規劃與發展提供指導性意義。因而,結合貴州部分地區肉羊養殖情況,通過調研與分析,對地區養殖業提出科學性意見。羔羊合理的斷奶時間,目前沒有統一規定。國外一般在45~50日齡斷奶,國內采用2月齡斷奶。斷奶后的羔羊留在原圈舍里,母羊關入較遠的羊舍,以免羔羊念母羊,影響采食。開始斷奶時,每天早晨和晚上僅讓母仔在一起哺乳2次,以后改為哺乳1次,最后徹底斷乳。
3.4 精細飼喂
新農業經濟轉型階段,國家對畜牧養殖業給予調控指導,要求各地區建立科學的無公害育肥體系,避免疾病隱患對養殖業造成的經濟損失。肉羊規模化養殖場內,要不斷完善現有的無公害育肥體系,解決傳統養殖模式存在的疾病隱患。同時,從飼養管理、場內消毒、綜合防控等方面,為疫病防控及產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育肥羊應用傳統粗放的飼養方式改為合飼精細育肥的飼養方式。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干草及農副產品,做到粗、精飼料合理搭配。
3.5 適當使用瘤胃調控添加劑
貴州肉羊養殖業發展階段,必須要做好育種工作,要從多方面建立起科學的養肉羊配套體系,如場地的選擇、生產設備的建設、肉羊的引進、肉羊的生產管理和完善的防疫制度等,科學的優化肉羊功能結構,進一步提高肉羊質量。提高育種領域的領先地位及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為降低瘤胃內異常發酵導致的酸度過高,防止慢性酸中毒,在用高精料日糧育肥羔羊時,不要喂酸度過大的青貯料,同時在日糧中加入適量瘤胃調控添加劑,如碳酸氫鈉和氧化鎂等緩沖化合物。
4.1 效益增收
鑒于地區畜牧養殖規模擴大化發展,基層獸醫服務也將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如:疾病防治、物種引進、品種更新等方面,這些都體現了收益在社會化改造中的作用。當前,我國大力發展肉羊養殖產業,倡導各地區開展生肉羊養殖項目,實現了經濟效益增收。肉羊養殖期間常遇到各種疾病風險,若不及時診治則會造成大范圍死亡,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4.2 疾病防控
畜牧業是農業經濟的主要構成,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肉羊養殖產業,為農村地區養殖戶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收益。生肉羊養殖是畜牧業中的重點項目,規模化養殖可以形成多個產業鏈的融合運營,帶動了養殖戶、地方經濟的協調化發展。另一方面,生肉羊養殖階段也面臨著諸多疾病風險,影響了肉羊的生長質量,對產業效益增收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養殖期間做好肉羊夏季多發病診療與管理,對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度方面意義。
畜牧養殖行業轉型趨勢下,畜牧養殖業開始走多元化轉型之路,引入新技術養殖項目成為收益增長的關鍵。“無公害”是整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趨勢,基于無公害指導下推廣“育肥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肉羊養殖效益,研發出更多無公害產品,加快產業多元化轉型與發展。
[1]馬發順.肉羊無公害生產的關鍵技術[J].中國動物保健,2016(05).
[2]崔中林.無公害羊場的建設及羊舍的設備[J].中國供銷商情(乳業導刊),2015(03).
[3]孟凡永,魏立珍.成年羊育肥技術[J].畜牧獸醫雜志,2014(03).
[4]王曉燕,尚新民,于艷霞,張鐵豐.無公害肉羊生產實用技術[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08).
[5]朱秀增.無公害肉羊飼養管理技術[J].中國草食動物,2014(06).
S827
A
1004-7344(2016)30-0205-02
2016-9-27
陸安秋(1957-),男,大專,1981年9月參加工作,一直從事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