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 在如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學科都開始尋找新式的教育教學方式,但是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很多,解決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只能通過先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循序漸進地改變教學方式。比如在高中語文實際教學中,教育工作者發現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思維對高中語文教學很有幫助。本文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現狀,通過對主體性思維現狀的分析和探究探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思維,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主體性思維 培養方式
在新時代下的教育大潮中,許許多多的教育機構開始尋找新的適合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可是卻不知從哪一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因為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完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其實幾乎沒有主動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以前的教育教學中,學校和課堂已經習慣僵化的教育模式,對新課堂的改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沒有經驗。這讓學校和課堂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中就要有一種適應現代背景的教育方法,通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改變課堂的模式就是一個改變教育教學現狀的絕佳方法。
一、高中語文的教學現狀及對學生主體性思維的認知
在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中,存在很多不良現象,這些現象對高中語文教學都有很大的影響。在此我們只提一種影響非常惡劣的現象,那就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聽講者的這一現象。這種現象在很多高中學校都存在,每天都在影響高中語文教育發展。這種現象就是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根治得不徹底或者傳統教學觀念就沒有被改變導致的。許多高中語文教師認為高中語文不過就是記憶一些古詩詞、背誦幾篇課文,能應付得了考試就可以,所以他們在課堂教學實踐的時候,通常都不會考慮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重要建議和情感,學生對課堂的見解和對老師教學方法是否適應等情況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失去學習高中語文的興趣,本來特別喜愛的一門學科也變成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很頭疼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失去對課堂知識的自我認識,而是全聽教師的個人見解,高中語文課堂完全失去該有的生動性和活躍性。
導致這樣的教學現狀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學生多課堂主體性認知的缺乏和對自身主體性思維的不了解。在實際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生成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見解,也不可能培養出主體性思維,形成教師所講內容得不到學生的認可的現象。學生由于已經失去對課堂的興趣,對此不會提出任何意見,而是任由高中語文課堂惡性發展下去,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的成績和綜合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培養學生主體性思維的可行性辦法的實踐與探究
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辦法是分不開的,只是許多學校和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罷了。因此,要解決學生主體性思維缺失的狀況就必須尋根溯源,從源頭開始抓起,對癥下藥。只有冷靜地分析導致教學現狀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教師和學校對學生主體性思維認知不夠全面不夠科學的原因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必須先從學校和教師身上找原因,從教育教學的施展方面做起。在很多學校和教師眼中,實際高中語文教學不是高中所有學科的重點,而只是對學生背誦能力的檢查課,在這個方面學校和教師對此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問題,學校和老師的不重視引起學生對高中語文這門學科的忽視。
學校和教師必須增強對學生主體性的認知,改變課堂中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在課堂中的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在群體對課堂的任何方面都有發言的權利,改變學生不敢說、不想說、不愿說的現狀。學校和教師要對高中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有效建議進行采納,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建議,而且包括多教師教學方法的建議,這樣教師才能知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且這樣有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中自己是知識接受者的主體,逐漸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思維。
2.改變現狀不是教師和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且要讓學生行動起來。由于在長時間僵化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習,學生已經對語文課堂的改進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認為語文課堂再怎么改變也不能接受。這實則是錯誤的想法,嚴重影響學生和高中語文課堂的融合,也嚴重影響教師授課的效率,更不用說學生的聽課效率。學校在施行培養學生主體性思維的教育方針的時候,不能埋頭猛干,而應該與學生進行必要的教學方面的交流,畢竟學校做這樣的方針改變不是針對教師,而更多的是針對學生這一群體。
學校應該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并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學生的心智并不太成熟,接受新式的教學方式還是很快的,而且應該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對高中語文課堂和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建議,學校應該在學生提出建議的同時,反省自己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建議改善課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思維,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對主體性思維有更高的認知,從學生這一方面著手促進主體性思維的培養。
3.教師應該在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增加課堂中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且將課堂內容穿插進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因為離開課堂學生難以真正意識到主體性,所以在課堂上穿插生活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將主體性思維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提高他們對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只有在解決了理論問題的同時著手結局實際的教學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全面地培養主體性思維。
學生主體性思維的培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希望高中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主導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黃鋒盛.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中),2013(06).
[2]蘇會儉.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