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遠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育教學中的每一門科目都在發生變化,教師也在課程改革的大浪潮下不斷學習、大膽創新,力求教學模式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灌輸式,朝著更注重課堂效率的方向發展,朝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獲得方面發展。本文主要從創新教學模式,打造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各個層次學生的全面且個性的發展;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加強鍛煉學生自主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等四個方面對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模式進行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物理 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我們的學生積極參與、敢于探究、樂于實驗、勤于思考,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逐漸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1]其中,這“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就需要物理教師關注并理解有效教學理念,革新教學觀念,并能夠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創新,正確理解,選擇并應用有效的模式,以求教學效率的提高。那么,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發展之際,如何構建并實現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學呢?以下是筆者的探索和嘗試。
一、創新教學模式,打造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普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師生都心力交瘁,然而大多數學生都只是“紙上談兵”,各方面能力都沒能得到應有提高和發展,有成績而無能力。當前社會需要的人才,并不是“高分的機器”,而是具有自我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這也就是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新的教學模式呼之欲出。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它有效扭轉了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能充分尊重并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和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因此,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這種方法,放開學生手腳,大膽地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質疑和創新。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中的物理知識,而且能明了這些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方式和方法,得到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同時能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各個層次學生的全面且個性的發展。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無論是家庭背景,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還是興趣愛好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就像一片獨一無二的葉子,擁有獨特性。以我們班上的學生為例,有的學生喜歡動手操作,一上實驗課,兩眼就冒光;有的學生喜歡探索和推理,對于物理概念和規律非常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喜歡做一些小調查,總是對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問題很關心,等等。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嚴重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新模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方式,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設置分層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這樣不僅能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而且能給予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應采用分層的評價機制。
三、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課程中,知識點多,難度性大,而且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考察較多,學生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導致很多學生成績不理想,從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厭學現象。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應精心創設一些豐富,有效地物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如創設“溫故知新”的教學情境,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引出新知識,有效地啟發學生;或者創設問題情境,在授課之初,就直接拋出具有吸引力的新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此外,問題的設置要以學生的知識背景為基礎,要能夠引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沖動,而并非是一道讓學生望而生畏的難題。
四、營造網絡環境,加強鍛煉學生自主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課堂中,改革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網絡教學具有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它不僅能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輕松、快捷、獨立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物理知識,而且在教學中能給予學生聲、形、色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