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林斐+李錦+廉串德
進入21世紀,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工作內容發生了巨大改變,因此,研究現階段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工作內容具有很大研究意義。本文通過對美國O*NET(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的簡寫)數據庫進行檢索,獲取美國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基準數據,將北京市的調查結果與其進行對比,分析工作活動方面的差異。研究結果將有助于北京市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就業指導服務和相關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網站數據分析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采集北京市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在工作活動方面的數據,并對美國O*NET網站數據進行檢索,了解美國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相關數據,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比兩者的差異。
研究者調查了北京市兩家軟件服務類企業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通過現場發放、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搜集了40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后最終樣本量為31份,問卷的有效率為78%。
本研究的工具源自O*NET工作分析系統。O*NET工作分析系統是由美國勞工部組織開發,綜合問卷法和專家訪談法等各種工作分析方法,能夠將工作信息和工作者特征等統合在一起,目前已取代職業名稱詞典(DOT),是美國廣泛應用的工作分析工具,該系統對我們開展職業信息分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研究選用了該系統的工作活動調查問卷,其信效度也得到有關研究的檢驗。
工作活動調查問卷包括41個活動科目,主要考察該職業涉及的核心工作活動,要求作答者對每項工作活動的重要性和程度要求進行評價。重要性評價采用5級量表,其中1為不重要,5為很重要。被調查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重要性程度評價,選擇“2”“3”“ 4”。程度要求評價采用7級量表,其中1為很低,7為很高。被調查者也可以根據自己認為的使用頻率,選擇“2”“3”“4”“5”或“6”。
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主要分析描述性統計指標和排序差異。
根據O*NET問卷的結構,我們從工作活動角度對北京和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各職業活動的得分進行對比,并利用得分進行排序。結果的分析從排序和排序差異兩角度進行,結果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重要性排序前5的工作活動如下。創造性思維、發展和建設團隊、與組織外的人溝通交流、更新和應用相關知識、協調他人的工作活動。美國重要性排序前五的職業活動為: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創造性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獲取信息、分析數據或信息。
從重要性角度來看,北京與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除了創造性思維這一方面在認識上可以達成共識之外,其他幾項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僅僅從排在前五的角度看,北京的計算機技術人員更加看重團隊的建設,與成員的交流,以及與外界的溝通。相比之下,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更加關注技術,擅長通過獲取信息來分析數據,以解決問題。然而,重要性排在最后的5項中,北京和美國O*NET的數據差異性并不明顯,相對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認為體力活動并不重要。
從排序差異角度來看,差距最大的五項是:協助和照看他人;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進行一定的體力勞動;監測過程、材料或環境;對產品、事件或信息進行量化評價。從第一、第三項兩項來看,與上一段中提出的北京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更加看重團隊的溝通與建設相符合第二、四、五項都反映了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更加注重技術的掌握。排名不存在差異的兩項為:直接面對公眾的工作和處理信息。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數據和美國O*NET數據,針對職業活動的程度要求整理成表2。
通過對表2的程度要求進行平均數排序,北京的程度要求排序前五的職業活動為:創造性思維;與組織外的人溝通交流;與主管、同事、下屬溝通交流;獲取信息;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美國O*NET程度要求排序前五的職業活動為:直接面對公眾的工作;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更新和應用相關知識;根據標準評估信息;分析數據或信息。
從排序角度看,在排名前5的職業活動中,創造性思維和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是北京與美國O*NET的共同點,說明創造性思維是作為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使用頻率方面,操控車輛或機械設備北京與美國O*NET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相近。除此之外,北京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經常需要與團隊內外的伙伴進行交流,相反美國O*NET更加需要反復對各種專業技術進行使用。從北京和美國O*NET的結果來看,雖然使用頻率最低的工作活動的內容并不相同,但是從平均數的大小來看,美國O*NET中的數據明顯小于從北京獲得的數據,說明美國O*NET在工作活動內容確定上有著更為明確的界定,而北京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在工作活動的內容上表現得更為豐富。
從排序差異角度來看,差距最大的四項是:進行一定的體力勞動;協助和照看他人;與組織外的人溝通交流;向他人提供咨詢和建議。從排序的差異大小來看,產生上述差異的原因在于北京更為注重對產品的服務,而美國更為關注產品本身。
相比之下,在使用程度上排序差異最不明顯的幾項是:直接面對公眾的工作、為他人解釋信息的含義、識別對象、動作和事件、指導和激勵下屬、直接面對公眾的工作。從上述幾項排序差異不明顯的內容來看,差異不明顯的方面主要還是體現在對外提供一些服務與解釋。
本研究結果顯示,北京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工作活動與美國O*NET數據在重要性和程度要求方面均有一定的差異,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一是工作方式的差異。雖然雙方計算機軟件工作人員的工作活動都具有創新性,但是各自的工作方式存在一定差異。我們看重團隊和溝通的重要性,而美國強調動手操作和問題解決等具體性的工作活動。這可能與整體的文化有關,集體主義文化讓我們更愿意在團隊合作的和諧工作氛圍中完成工作任務。
二是個人職業規劃選擇的差異。在職業發展路徑方面,美國的技術和管理之間差異不大,所以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更專注于專業技術提升。在計算機行業中,軟件技術人員常常會向管理方向傾斜,因為項目負責人的待遇高于單純的技術人員,所以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過程是向復合型人才轉化的過程,其工作活動也顯得更加復雜。
三是客戶意識的差異。在美國,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主要是根據客戶的功能需求方案按步就班的完成軟件技術開發和維護等相關任務,而我們的軟件技術人員要與客戶進行詳細的溝通,不斷了解客戶的需求,即使在開發過程中也要不斷溝通協調,才能夠完成客戶滿意的產品,所以軟件技術人員工作活動中也更看重人際交流的因素。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將北京的調查研究數據與美國O*NET中的數據進行比較,借鑒美國O*NET中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在工作活動方面的經驗,分析北京和美國O*NET在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在工作活動方面的共通性與差異性。該研究結果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為北京的求職者提供參考和建議,幫助求職者提高自身在工作活動方面的能力;其二,可以為高校軟件技術方面專業在生產實習方面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和建議;其三,計算機軟件技術類企業在對求職者提出要求時,同樣可以參考本文提出的觀點。
本次研究同樣存在局限性。具體如下:其一,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可能使研究的結果產生誤差;其二,研究的對象是技術人員。由于每個技術人員的認識不同,可能會造成方差較大的問題,如果發放的對象是人力資源管理者,可能研究的結果會更為真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