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國
摘 要 在互聯網思維的帶動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入了一個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階段。然而,由于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運營流程的差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融合過程中出現了矛盾。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兩者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且提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3點措施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思維;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65-02
1 互聯網思維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目前融合狀態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形成相互融合的價值觀念和發展戰略
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是客服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距離,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間的界限,改變了人與服務之間的關系。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不少新興媒體形成了有別與傳統媒體的管理機構、經營模式和報道內容。只有打破傳統的媒體管理理念,具備相互融合的創新思維,才能順利地進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互聯網思維已經不再注重事物的本身,而是圍繞事物之間的關系開展工作。然而,部分廣播電視媒體缺乏對新舊媒體相互融合的正確認識,認為互聯網僅僅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制定的企業發展戰略并沒有涉及到媒體融合方面的內容。
1.2 媒體融合的機制和現行的行業體制之間相互沖突
可以說,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將會給傳播媒體帶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新舊媒體的融合需要全新的,并且符合實際的體制和機制的支持,然而,現階段眾多的廣播電視部門都沒有制定有利于實現媒體融合的體制。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為了贏得最大的利益,各傳播媒體之間,各廣播機構之間各自為戰,缺乏深入的溝通,難以進行深入的合作。各大廣播媒體機構缺少具有代表性的電視節目,相互雷同的節目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是導致跨媒體、跨地域、跨體制的媒體融合模式難以實現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在嚴格的體制約束下,部分廣播電視媒體因為缺乏充足的人手、先進的設備和自主發展的權利,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變成為紙上談兵的事情。
1.3 “融”而不“合”是目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狀態
迄今為止,尚且沒有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成功事例,這往往導致了媒體融合缺少科學方法的指導,缺乏準確定位的規劃。由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發展規律和本質特性是相互區別的,因此,不可能僅使用傳統媒體或者是新媒體的東西,就能實現兩者的相互融合。不少廣播電視機構為盡快實現媒體融合的發展戰略,在沒有充分考慮自身媒體和新媒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也沒有制定長期可行的融合計劃,最終只是達成了媒體間表面的“一體化”。媒體融合不只是媒體形態的融合,它需要改變傳統媒體原有的業務流程,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技術和人力的支持,可是,在現實情況中,不少傳統媒體在融合項目中,不愿意改變原有的業務流程,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資源,導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處于一個“融”而不“合”的狀態。
2 互聯網思維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途徑探究
2.1 樹立媒體融合的創新理念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觀念提出以來,由于眾多因素的制約,導致媒體融合至今發展速度非常緩慢。在新媒體誕生之前,傳統媒體一直占據著壟斷地位,傳統媒體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與生俱來。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統傳媒已經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加上互聯網信息包羅萬象,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快速地查找信息,傳統媒體的地位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形勢,作為傳統媒體人的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媒體觀念,樹立創新的融合理念,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
最先,改變機制觀念。傳統媒體特別是電視廣播媒體,是事業和產業雙軌運行的產物,得天獨厚的雙重性決定了實現兩者融合必然會面臨許多挑戰。在實現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傳統媒體既要繼承承擔其文化背景、意識形態的傳播功能,又要發掘新媒體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點。因此,傳統媒體必須對現有的人員結構、設備設施和資本運行等方面重新進行整理和組建,為媒體融合提供最優化的資源配置。
另外,改變思想觀念。新媒體的誕生和發展改變了人與信息兩者的關系,用戶的主導權越來越大,只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從市場的需求出發,才能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最終提高媒體機構的綜合競爭力。也就是說,傳統媒體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缺少與受眾的溝通交流,生產被動雷同的節目,已經不再符合當今媒體態勢的新需求。“用戶在那兒,我們的重點就放在哪兒”的互聯網思維生動地反映出媒體融合過程中,廣播電視需要立足用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個性化的電視節目,全面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最終實現傳統媒體從“傳播功能”到“服務功能”的轉變。
2.2 生產高質量的咨詢產品
內容是推動媒體發展的基本條件。只有廣泛的傳播渠道和先進的傳播技術,卻沒有深厚的內容,該電視節目終究會無人問津。受眾永遠都需要內容,可以說內容是連接受眾的核心。堅持不懈地制作出高質量的內容,是實現廣播電視和新媒體融合的必然之路。互聯網環境下,新興媒體給用戶帶來的不僅僅是無窮無盡的信息,還給用戶帶來了不可勝舉的高質量原創內容。在這方面,廣播電視也有自身的優勢,運用新技術將電視節目的內容轉化為服務產品,把單一的新聞變成圖文并茂、有視頻音效等形式各樣、立體形象的多媒體產品,通過微信、微博、網站、客戶端等傳播渠道把這些產品推送出去,最終形成了多渠道整合的傳播模式。
新興媒體的誕生,使受眾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僅僅是媒體內容的二次傳播者,還是節目內容的協助生產者。現階段,不少交通廣播節目已經采用了用戶生成內容的模式開展節目,實時的、準確的、豐富的廣播內容受到了用戶的熱衷。因此,廣播電視應該借鑒新媒體的這一特點,充分發揮用戶作為內容協助生產者的優勢作用,進而拉動媒體融合的發展速度。
2.3 制定融合的管理機制
互聯網思維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過程中,媒體融合只是完成了表面形態的融合,內在本質的融合還處于一個初步發展的狀態。內涵的融合需要傳統媒體不斷健全和完善內部機制,逐步調整和整合內部資源。
首先,重整營運流程。依據媒體融合的要求,傳統媒體新聞的成產流程已經無法滿足傳播平臺的需求。相同的新聞內容,在不同的傳播平臺,其表現形式和思考方式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各個傳播平臺的新聞負責人,需要根據該平臺的性質和特點,對新聞產品進行二次開發,生產出符合受眾需求的產品。
其次,重組內部結構。如前所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性質和特點有所區別,與之相匹配的組織結構也應該有相對應的調整。結合兩者之間的特性,利用相互融合的觀念,對機構內部組織進行合理的調整和重組,建立最優秀的專業團隊,并配置與之相符合的人才晉升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
最后,實現信息共享。當今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傳統媒體應該適應大環境的發展,摒棄過去各自為戰的不良習慣,真誠地與同行企業進行溝通,相互學習,與供應商、運營商實現聯手,實現人力、技術和資金等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進而構建一條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新媒體產業鏈。
參考文獻
[1]呂巖梅,劉旸.互聯網思維與廣電媒體的融合發展[J].聲屏世界,2015(1):5-9.
[2]林小勇,羅惠.互聯網思維下的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J].中國廣播,2015(9):36-40.
[3]張富強.互聯網思維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J].記者搖籃,2016(1):61-62.
[4]王林.“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J].新聞傳播,2015(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