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硯
【摘 要】 為使港口資源有序、高效使用,歸納歐洲港口資源整合的3種方式,選取大巴黎港口聯盟(HAROPA)作為研究對象,分析HAROPA成立的背景,總結其成立后取得的成果及資源整合的方式,并歸納港口資源整合的經驗。
【關鍵詞】 勒阿弗爾港;港口資源整合;大巴黎港口聯盟(HAROPA)
1 歐洲港口資源整合的方式
歐洲擁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擁有設施完善、服務周到的港口系統。近年來,港口經營者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經營者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為了避免相鄰港口間過度競爭,提高區域競爭力,歐洲港口不斷加強資源整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歐洲港口資源整合的方式有3種:
(1)港口管理部門合并引導的港口企業整合。如:丹麥哥本哈根港與瑞典馬爾默港整合,芬蘭科特卡港與哈米納港整合,荷蘭澤蘭港與泰爾訥曾港整合。
(2)正式的港口合作聯盟。港口集團、港口管理局、海關等相關部門通過建立松散但高效的港口聯盟形式,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如:法國沿海港口勒阿弗爾港、內河港口魯昂港以及內河駁船港口巴黎港等參與的塞納河流域大巴黎港口聯盟(HAROPA)計劃,科佩爾港、里耶卡港、迪利亞斯特港與威尼斯港組成的北亞德里亞海港口協會(NAPA)等。
(3)港口企業通過并購、合作等商業手段自發進行的港口資源整合。通過與不同城市、地區乃至國家的港口合作,從運營角度實現資源整合,提高整體競爭力。
對于由港口管理部門引導的資源整合而言,各級地方政府間的博弈使得跨行政區劃的港口行政資源整合很難實現對港口自然資源的有序、高效使用;通過并購、合作等手段進行的港口資源整合則在成本上不占優勢。因此,本文以HAROPA為例,總結其港口資源整合的背景、成績、方法和經驗。
2 HAROPA的成立背景
在HAROPA成立前的10年里,受制于交通、腹地、競爭、效率、生態等諸多因素,塞納河流域各港口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一直表現出相對落后的局面。2001―2010年,歐洲西北部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了24%,而塞納河流域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了7%,其貨物吞吐量占歐洲西北部港口貨物總吞吐量的比例從2001年的9.9%下降至2010年的8.6%。10年間,歐洲西北部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了84%,液體散貨吞吐量增長了22%;勒阿弗爾港作為專業化的集裝箱和液體散貨港,其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了58%,液體散貨吞吐量甚至略有下降;魯昂港雖然專業化不鮮明,但其干散貨吞吐量增長了37%,而歐洲西北部其他港口為零增長。魯昂港不斷擴大其在農產品領域的領先優勢。[1]
2011年,海上貿易對于全球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法國巴黎開始實施港口改革。由于勒阿弗爾港海上出入便捷且已形成核心港口地位,魯昂港在農產品等戰略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巴黎希望提升其作為國際中心的海上連通性,優勢互補、港口協同發展成為塞納河流域各港口發展的不二之選。2012年,HAROPA應運而生并成為歐洲最有效率的港口聯盟之一。
3 HAROPA的主要成績
3.1 貨物吞吐量逆勢增長
2013年是HAROPA港口聯盟成立后正式運行的第一個整年。在歐洲多數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降低甚至出現下降的情況下,HAROPA貨物吞吐量卻快速增長,其中,勒阿弗爾港貨物吞吐量較2012年增長8.7%,增速在貨物吞吐量前10的歐洲港口中位列第2,吞吐量排名由2012年的第10名上升至第7名。勒阿弗爾港貨物吞吐量高速增長的原因在于港口聯盟對勒阿弗爾港競爭力的顯著促進作用。2014年,HAROPA海運與河運貨物吞吐量共計1.2億t (其中海運集裝箱265萬TEU),位列歐洲北部港口第5,前4名分別是鹿特丹港、漢堡港、安特衛普港和阿姆斯特丹港。
3.2 航線密集,通關效率高
HAROPA地處北歐入口,擁有最佳的海運條件和地理位置以及密集的定期航線。HAROPA中的勒阿弗爾港既是亞歐航線進入歐洲的第一個掛靠港口,也是離開歐洲的最后一個掛靠港口,還是歐洲少數無潮汐限制,可以一周7d、全天24 h停靠世界最大集裝箱船的港口。作為法國對亞洲貿易最大的港口聯盟,HAROPA吸引了不少航運企業在此開辟新航線。船舶在HAROPA進港靠泊碼頭的平均時間為1.5 h。此外,到達HAROPA港口的貨物均采用電子申報,清關時間不到5 min,且一周7d、全天24 h隨時可申報。船舶可在進入HAROPA前的4~6 d進行申報清關,此舉將貨物在碼頭堆存時間縮短至平均3.6 d。
4 HAROPA的港口資源整合方法
4.1 行政組織整合
HAROPA組織形態可以概括為,在各港口自治的情況下由新設立的HAROPA董事會統籌協調各項工作。董事會由勒阿弗爾港、魯昂港以及巴黎港的執行董事組成,輪流主持工作;下設副執行董事,由秘書長、戰略和發展部長、商務和市場部長、溝通和組織關系部長、交通網絡部長協助董事會完成監督執行和戰略決策工作。同時,設立HAROPA咨詢委員會,為董事會的決策提供建議。
4.2 港口功能整合
HAROPA通過協調,編制并發布了《HAROPA 2030》這一長期戰略計劃,著重關注塞納河流域各港口系統的運營和港口聯盟內各成員間的協調。[2] 聯盟中的深水良港勒阿弗爾港尋求和鞏固生產活動的多樣化,并專注于集裝箱碼頭建設以應對船舶大型化發展;聯盟中的內河港口魯昂港則力求維護自身在糧食、能源、化工產品等散貨集疏運的領導地位;聯盟中的內陸港口巴黎港側重廢品回收及轉運并專注于能源運輸。
4.3 信息資源整合
HAROPA通過使用與微軟公司合作開發的新一代港口一體化信息系統,將客戶在不同港口的活動信息連接至同一個平臺,貨物只需在進入HAROPA時一次報關便可在聯盟內部自由流動,實現對全球客戶需求快速、簡單、可靠的管理。此外,HAROPA還開發有卡車預約系統和貨物信息共享系統,其貨物信息共享系統將3個港口的貨物信息與海關操作系統連接,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4.4 集疏運系統整合
HAROPA擁有包括大巴黎地區沿塞納河沿岸的13個船舶掛靠碼頭、每周超過120次的鐵路和水路直達班列、貨運航班以及腹地內2個最大的航空貨運機場,通過海鐵公空立體交通網絡和多式聯運豐富而交互的“動脈”,連接歐洲主要城市和工業中心,通往整個歐洲內陸市場,實現貨物運輸“門到門”的無縫銜接。多式聯運是HAROPA為全球客戶提供全方位和高效率物流服務的最大亮點,也是其集疏運整合過程中的重點。
4.5 海關優惠措施
HAROPA與海關當局建立密切聯系,海關提供個性化服務,為企業提供簡單、便捷、無紙化的貨物清關服務。同時,海關實施以下優惠政策:(1)免除經營進出口業務公司的增值稅;(2)為暫未支付關稅和其他稅金的貨物提供倉儲服務;(3)前往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進口貨物可暫時不支付增值稅。
5 HAROPA的成功經驗
(1)HAROPA將龐大的資產規模轉化為決定性的競爭優勢,通過改革掃清障礙,使客戶對其形成更加良好的認知,從而提高港口效率,避免市場份額的降低。
(2)HAROPA中的勒阿弗爾港以發展集裝箱專業化碼頭為主;魯昂港則以干散貨和液體散貨為主要發展方向;巴黎港雖然在港口規模上不占優勢,但與大巴黎地區腹地緊密相連。成立HAROPA后,各個港口積極探索開展基于自身優勢的合作項目,實現港口功能互補。
(3)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提高港口性能奠定基礎。內陸港、多式聯運以及物流中心建設等供應鏈關鍵節點設計又對港口區域一體化起著重要作用。
(4)聯合海關等行政管理部門,跨區域出臺優惠措施或提供便利服務。便捷的行政手續、優惠的稅收政策可降低流通成本和風險,有效吸引貨源。
(5)放眼未來,除了加強港口合作和促進區域協調外,還應推進區域經濟的協同效應,挖掘根植于區域經濟的各種資源,最終實現區域經濟的跨區域流動和增值。
參考文獻:
[1]MERK O,DUCRUET C,DUBARLE P,et al.The Competitiveness of Global Port-Cities:The Case of the Seine Axis (Le Havre,Rouen,Paris,Caen)-France[R].Oecd Region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s,2011.
[2] OCCIS M,ROUQUE A,MARTEL H.Activity Report 2014 [R].HAROPA Port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