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月
【摘 要】 為發展我國液化天然氣(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基于我國能源消費和LNG運輸現狀,探討我國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發展的可行性及其與傳統運輸方式的差異性。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該運輸方式所具有的運輸環節少、覆蓋面廣、運輸成本低等優勢和公眾認知度低、時間要求高、安全顧慮大、政策尚未放開等劣勢,闡述未來該運輸方式面臨的能源政策促進、能源安全需要、綠色交通推行、消費增長迅速等方面機遇和政策法規缺乏、價格風險加劇、大型企業壟斷、市場配套欠缺等方面威脅,為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在我國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SWOT分析法;液化天然氣(LNG)運輸;罐式集裝箱;清潔能源
目前,LNG運輸以專用船舶為主,但專用船舶運輸環節復雜、投資巨大。LNG罐式集裝箱是將LNG儲罐固定放置在框架中的一種集裝箱,裝卸搬運與普通集裝箱并無差異。與LNG專用船舶運輸相比,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操作簡單、經濟性強,在理論上具有很高的可行性。[1] 本文將基于SWOT分析法,根據我國具體情況,探討我國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的可行性。
1 優勢(Strength)
1.1 運輸環節少
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只需天然氣供應商將LNG裝入專用罐式集裝箱,即可通過集卡或火車運輸至港口,經普通的集裝箱碼頭裝運至集裝箱船舶,由集裝箱船舶運輸至目的港,再轉運至最終需求地。此種方式省去了天然氣傳統運輸方式中多次液化、氣化等環節,也無需投資建設專業的裝卸系統、接收站,使用普通集裝箱碼頭即可。與傳統LNG運輸方式相比,罐式集裝箱運輸對硬件系統要求較低,運輸環節也相對簡單。
1.2 覆蓋范圍廣
盡管我國沿海天然氣接卸站已達近30座,但覆蓋面積仍有限。與其相比,由于罐式集裝箱運輸無需建設專門的接卸站,使用平常的集裝箱碼頭即可,并可沿內河逆流而上,對設施配備要求較少,因此,罐式集裝箱運輸具有更大的優勢。理論上,只要是擁有集裝箱碼頭的港口,均具備接卸罐式集裝箱的能力。因此,罐式集裝箱運輸將LNG接卸點的范圍由傳統LNG運輸的沿海接卸站擴展到擁有集裝箱碼頭的沿海和內河港口,基本覆蓋我國沿海及沿江地區。
1.3 運輸成本較低
罐式集裝箱運輸相較于傳統LNG運輸不僅節省了建造專業LNG接收站和船舶的費用,還能減少LNG運輸途中發生的費用。據《航運交易公報》報道,從建造到運營一艘LNG運輸船,需投入大量資金。以16萬m3 LNG運輸船為例,造價約2億美元;LNG接收站的造價也在十幾億到幾十億元不等。除此之外,起始港還應配備LNG裝船系統。與之相比,建造一般的集裝箱船僅需幾千萬元,也無需投資建設其他特殊設施,成本得到大幅縮減。
1.4 市場準入門檻低
就貨主而言,目前民營小型企業要想從事LNG進出口業務非常困難。除了要與國外天然氣出口商簽訂長期協議外,傳統LNG運輸方式還要租用或建造LNG運輸船,并且前期需要建設接收站等,這使一些資金實力較弱的民營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巨額的前期投資,進而對LNG進口項目望而卻步。而對于航運企業來說,雖然看好LNG船運市場發展,但能夠付諸行動進行實際投資的企業屈指可數,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考慮到船舶建造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是考慮到我國LNG應用發展較慢,未形成穩定的LNG需求,也缺少相應的配套運營設施,未來收益將呈現極大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較大。相比之下,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則很好地避免了這些問題,該方式無需建設接收站等配套設施,只需租賃或購買罐式集裝箱即可,極大地縮減了前期投資,降低了準入門檻,令有意向的民營企業也可以參與LNG的進口和運輸。
2 劣勢(Weakness)
2.1 公眾認知度低
目前,多數人對LNG運輸的印象仍停留在傳統LNG運輸方式。近幾年,LNG運輸逐漸開始應用新型運輸方式(如罐式集裝箱運輸、滾裝船運輸等)。目前,我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較低,政策也未放開LNG運輸(尤其是內河地區),已有的運輸案例僅限于傳統運輸方式,并未采用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出于對運輸安全以及尚未完善的運輸技術等方面的考慮,我國尚未表現出發展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的趨勢。待LNG在我國逐漸取代傳統能源并得到更廣泛應用后,用氣需求的增大,國家政策的放開,將帶動LNG運輸的發展。屆時,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將會以其投資少、周期短、靈活性高等優點得到快速發展。
2.2 時間要求高
LNG屬于易燃易爆危險品,在運輸過程中對溫度把控要求較為嚴格,若運輸過程中稍有不慎,便會導致LNG泄漏甚至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因此,LNG運輸對載體技術要求較高。由于LNG的物理性質以及目前罐箱技術水平的制約,即使罐箱在運輸途中沒有發生損壞,LNG在罐箱中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氣化,因而在LNG氣化之前安全并快捷地將其運送至目的地,成為運輸的關鍵所在。現有集裝箱船主要采取班輪運輸的模式,停靠港口較多,與傳統LNG運輸由起運港直達目的港相比,運輸時間和距離也較長,這將更加考驗罐箱的儲存能力。作為“一罐到底”的運營模式,罐式集裝箱運輸需在有限的時間內將LNG進行“門到門”運輸,因而對運輸時間要求較高。
2.3 安全顧慮大
我國在發展清潔能源應用的同時,最為關注的就是安全問題。在2015年“8 12天津大爆炸”之后,國家更加重視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這在一定程度上給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帶來了阻力。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相較于傳統運輸方式而言,沒有特定的專業接卸隔離區,僅使用正常運營的集裝箱碼頭;且現有集裝箱運營模式以班輪運輸為主,如果同時運輸LNG和普通貨物,與傳統運輸相比,在增加航行時間的同時擴大航行區域,從而使船舶航行期間安全風險進一步增大。出于對人員以及港口設施安全的考慮,應慎重斟酌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實際上,LNG罐式集裝箱不僅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安全規范,而且通過嚴格的產品型式認證試驗,在運輸過程中嚴格遵循國際通行標準的危險品運輸規范,可極大地保證罐式集裝箱運輸的安全性。
2.4 政策尚未放開
2011年,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強長江液貨危險品運輸市場宏觀調控的公告》,加強長江液貨危險品的監管,對長江液貨危險品的經營主體以及新增運力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并在原則上暫停批準新的長江省際液貨危險品運輸經營主體和新增運力。2013年,交通運輸部頒布《交通運輸部關于國內液化天然氣船舶運輸市場準入政策的公告》,為滿足LNG運輸需求,保障運輸安全,明確規定了國內LNG船舶運輸市場準入政策,允許運輸企業開展國內LNG船舶運輸試點。2014年4月,交通運輸部批準海洋石油陽江實業有限公司和浙江華祥海運有限公司從事國內沿海和內河LNG運輸經營。由此可見,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尚未對市場放開,依舊嚴格控制內河LNG運輸船舶的市場準入條件,在較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內河LNG運輸的快速發展。
3 機遇(Opportunity)
3.1 能源政策促進
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了綠色低碳戰略,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將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政策促進天然氣消費比重的提高,必將帶動LNG運輸業的發展,從而為罐式集裝箱運輸帶來更大的機遇。
3.2 能源安全需要
自2013年以來,嚴重的霧霾席卷了我國許多重要地區,煤炭和石油成為最重要的污染排放來源。過去那種以為能源安全即等于擴大供給的觀念,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過度消耗資源必然帶來環境污染和社會治理成本增加的問題,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我國能源安全不僅僅是國際上的地緣政治外交制衡和利益博弈問題,更是實現國內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公眾健康和提升生活品質的迫切需求。因此,LNG的應用顯得尤為迫切。積極擴大貨源,在傳統LNG運輸的基礎上增加新型運輸方式,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下能源安全的新需要。
3.3 綠色交通推行
頻繁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讓人們將更多的目光聚集在能源結構上。交通運輸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2013年,交通運輸部印發《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指導意見》,倡導加快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運輸行業,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提出繼續按照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戰略規劃要求,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相互銜接、暢通成網,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凸顯整體優勢和集約效能;為推廣清潔能源,推進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為燃料的運輸裝備和機械設備的應用,加強加氣、供電等配套設施建設。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所具備的投資少、靈活性高、多種交通方式配合可“一罐到底”的優勢,在完成傳統LNG運輸任務的同時,推進了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符合綠色交通的要求。
3.4 消費增長迅速
據2015年6月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統計,2004―2014年期間,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增幅達到352.2%,遠高于同期其他能源消費增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從2004年的2.35%增加到2014年的5.62%。由此可見,雖然我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中增速緩慢,但天然氣的消費總量一直以平均每年較高的速度快速增長。伴隨著國家進一步推動天然氣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天然氣消費量必將快速增長。但是,我國天然氣供給量不足,仍需大量進口天然氣用以滿足國民需求。進口天然氣需求的增加,無疑會促進LNG海上運輸需求的增加,帶動LNG海運業發展,這將成為LNG運輸多元化發展的契機,從而為發展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提供機遇。
4 威脅(Threat)
4.1 政策法規缺乏
我國政策尚未放開LNG運輸,目前相關運輸的約束性法規較多。待未來政策有所變化,LNG運輸得到進一步發展后,應建立健全LNG在運輸中應遵循的法律法規,以避免LNG運輸陷入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市場亂象。對于LNG罐式集裝箱運輸來說,其在運輸工具、操作及環節上有別于傳統運輸,傳統LNG運輸適用的政策法規不一定完全適用于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如裝有LNG罐式集裝箱的貨船進入內河后與其他船舶的間距是否有限定等。因此,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尚缺乏相關政策法規。
4.2 價格風險加劇
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并呈現出不平衡的態勢。由于油氣需求量少、供給量多,打破之前市場供小于求的局面,致使油氣市場格局逆轉。同時,受到美元升值的影響,國際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急速跌落。伴隨著油價走低,與其掛鉤的LNG長協價格也一路下降,LNG現貨價格更是急速跌落,全球油氣行業跌入低谷,呈現不景氣態勢,價格低、回報低、投資低成為新特點。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間,我國LNG價格也呈現下降趨勢,但截至2015年10月LNG價格已高于油價,出現倒掛現象。在交通領域,我國對于LNG的推動起步晚、步速緩,價格倒掛現象使得承運人鑒于經濟利益會更偏向于使用傳統燃料,從而影響LNG的推廣應用。
4.3 大型企業壟斷
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一旦得到發展,一方面,會給罐式集裝箱的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對于已經投巨資建造LNG船、碼頭和接收站的企業來說,無疑帶來了同樣巨大的生存壓力。截至目前,在我國已投產和規劃在建的LNG接卸站中,接近90%是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3家企業建設經營的。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燃油市場主要由這3家企業構成,并形成行業壟斷態勢。LNG接收站的建設,前期需投入巨量資金,而LNG罐式集裝箱運輸若成為趨勢,企業爭相采取此種方式運輸,則會導致大量已建成的LNG接收站轉運量減少,投資回收期增長,從而直接影響LNG接收站建設者的收益,甚至虧本。因此,難以保證LNG市場不會像燃油市場一樣出現大型企業行業壟斷的現象。
4.4 市場配套欠缺
一條完整的運輸產業鏈應由上游的貨主、負責運輸的承運人、下游的收貨人、最終的消費者等元素構成。就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而言,暫不缺乏LNG貨源,其主要問題集中在運輸環節以及下游應用環節,原因在于:(1)我國缺少LNG罐式集裝箱的生產商以及罐箱運輸承運人,只有待政策放開LNG運輸后,才能帶動相關市場的發展;(2)多式聯運配套不完善,我國地緣遼闊,若收貨人距離港口較遠,火車憑借其運距長、運量大、社會影響小等特點占有絕對優勢。2013年,青海油田液化天然氣公司LNG鐵路運輸試驗在青藏線格拉段獲得成功。雖然鐵路LNG罐式集裝箱運輸試驗成功,但由于安全、技術等原因,我國目前還未實現大規模的鐵路LNG罐式集裝箱運輸,甚至連其他鐵路模式的LNG運輸也未進行,這無疑是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實現多式聯運綜合運輸的阻礙。
5 結 語
LNG罐式集裝箱運輸方式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具有流程簡單、靈活性高、成本低、易參與等優勢,但在安全、技術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隨著國家進一步發展以及和諧、綠色社會的需要,清潔能源必將逐步取代傳統能源,這亦會帶動LNG運輸多元化發展,LNG罐式集裝箱運輸在未來LNG運輸中必將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肖麗君,譚越.新型天然氣運輸船現狀與展望[J].中國造船,2011(A01):24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