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彤 于海洋 曹雙軍 王紅祿 任正華(首都醫科大學良鄉教學醫院普通外科,北京 102401)
?
DSA下經肛門置入腸梗阻導管并輔助結腸鏡下活檢在結直腸腫瘤所致急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
李旭彤 于海洋 曹雙軍 王紅祿 任正華
(首都醫科大學良鄉教學醫院普通外科,北京 102401)
【摘要】目的 評價經肛門置入腸梗阻導管在結直腸腫瘤所致急性腸梗阻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15例結直腸腫瘤所致急性完全性機械性腸梗阻患者在DSA輔助下,行經肛腸梗阻導管置入術,術后沖洗引流1周,觀察患者癥狀緩解情況、腹圍、立位腹平片等的變化,評定減壓效果,再行電子結腸鏡檢查進一步明確梗阻部位并取活檢病理檢查后行一期根治手術。 結果 15例患者經置管減壓引流后腹痛緩解,腹脹、嘔吐癥狀消失;置管后第5天,胃管及腸梗阻導管引流量、腹圍、腹部X線所顯示梗阻近端腸管橫徑均明顯減少,梗阻癥狀明顯緩解。所有病例緩解后均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取活檢病理檢查明確為惡性。再行一期結直腸癌根治術,術后無吻合口漏、腹腔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結論 DSA下經肛置入減壓導管并輔助活檢定性在癌性腸梗阻的治療中,具有準確、有效、安全、經濟的特征,值得推廣。
【關鍵詞】結直腸腫瘤;腸梗阻;經肛型腸梗阻導管;電子結腸鏡;DSA
近年來,結腸直腸腫瘤的新發病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30%患者以急性完全性或不全性機械性腸梗阻為首發癥狀[1],如治療不及時易導致腸管穿孔、壞死,出現感染性休克等全身中毒癥狀,危及生命。以往治療是Ⅰ期行姑息性腫瘤切除結腸造口術,再擇期行造口回納術。此種方法并發癥多,30 d病死率達30%[2],患者治療時間長,痛苦大,費用高。石田康南等報道應用腸梗阻導管(ileus tube)緩解梗阻癥狀[3],從而為結直腸腫瘤所致急性腸梗阻的治療提供了更好的選擇。現對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15例結直腸腫瘤所致急性梗阻患者先在DSA下置入腸梗阻導管減壓、后行電子結腸鏡活檢病理明確診斷后行擇期手術切除腫瘤并吻合的病例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全組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64.6 (51~80)歲,入院時均有痛、吐、脹、閉等相關腸梗阻癥狀,但均無絞窄表現。行腹部X線檢查明確腸梗阻,CT提示腸道占位性病變。入院后給予持續胃腸減壓、禁食水、抗炎補液、灌腸等非手術治療措施,并在DSA下經肛置入腸梗阻導管減壓引流,后行電子結腸鏡活檢病理明確診斷。全組均為結直腸原發性腫瘤,腫瘤TNM分期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3例,腫瘤直徑4.5~6.5 cm,腫瘤下緣距離肛門均≥8.0 cm。
1.2 方法
1.2.1 器械:PhilipsDSA血管造影機,經肛型腸梗阻減壓導管,Olympus CF-260型電子結腸鏡。
1.2.2 DSA下置管方法及輔助治療:患者取左側臥位,在X線監視下經肛門插入導絲及造影導管,經導管注入對比劑,證實導管前端跨過狹窄部位達擴張的結腸內,再沿導絲插入擴張導管預擴張,最后將腸梗阻減壓導管沿導絲送入,確認其球囊越過狹窄段后再插入10 cm左右固定,氣囊內注入30 mL蒸餾水。將Y型接頭引流端接負壓吸引器,進口端注入溫鹽水,單頭連接減壓管。開始經腸導管每日5次,每次溫鹽水500 mL充分灌洗[4]。術后觀察腹部癥狀、腹圍、引流液的性狀、胃液量、導管是否通暢,定期復查腹部X線觀察梗阻近端腸管橫徑變化。所有病例禁食水3 d后開始無渣飲食并靜脈營養支持,抗感染,調節水及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1.2.3 電子結腸鏡檢查:待梗阻癥狀緩解后,行結腸鏡檢查緩慢循腔進鏡,盡量少打氣,到達梗阻部位,取活檢行病理檢查,爭取明確診斷。1.3 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癥狀與體征;②腹圍:測量臍水平腹部的周徑;③胃管減壓前后引流量變化及腸梗阻減壓管引流量;④行腹部X線檢查,測量梗阻部位腸管的橫徑,每2 d一次。
1.4 統計分析:應用SPSSl0.0軟件進行分析。均數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P<0.05時有統計差異。
①腹部癥狀:置管后24~48 h后患者腹痛、腹脹癥狀明顯緩解,惡心嘔吐癥狀消失。2 d后所有患者自胃管注入植物油,夾閉胃管并飲水。3~5 d后腸鳴音恢復正常,自肛門有自主排氣。②觀察指標腹圍、胃液引流量、立臥位腹平片顯示梗阻近端結腸最大橫徑各項數值在治療前后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腹圍、胃液、梗阻近端結腸橫徑變化
15例患者電子結腸鏡活檢結果均為惡性腫瘤。均行一期切除吻合術。4例行直腸癌根治術(Dixon手術);11例行左半結腸切除術,8例腹腔鏡手術,無中轉開腹。術后無腸瘺、腹腔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出現,術后病理學檢查明確為惡性腫瘤,梗阻近端結腸壁均僅有輕度水腫,無糜爛。
結直腸腫瘤并發急性腸梗阻是外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常為閉袢性腸梗阻,易發生腸管壞死和破裂、穿孔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急診手術目的主要為祛除梗阻。右半結腸的腫瘤所致梗阻,多考慮Ⅰ期行腫瘤切除+腸吻合術[5]。而左半結腸結腸腫瘤,由于腸腔細菌多,梗阻近端的結腸水腫、血運差,擴張明顯,且患者以老年居多,免疫功能差,伴隨疾病多,并發癥及病死率高,故多行急診造瘺、擇期手術關閉瘺口[6],此方法病程長、痛苦大、費用高,患者生活質量低。若術前能夠清潔腸道、進行結腸鏡活檢定性,則可行左半結腸腫瘤Ⅰ期切除吻合。應用本法處理效果良好[7]。本組病例采用DSA下腸梗阻導管置入灌洗清潔腸道后再行結腸鏡活檢病理定性均獲的成功,且整個過程患者痛苦小,可以隨時觀察腸管壁,活檢病理成功率較高,患者更易于接受,從而為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總之,DSA下經肛置入減壓導管并輔助活檢定性在癌性腸梗阻的治療中,具有相對準確、經濟、安全等特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Runkel NS,Hinz U.Improved outcome after emergeney surgery for cancer of the large intestine[J].Br J Surg,1998,85(9):1260-1265.
[2] Targownik LE,Spiegel BM,Sack J,et a1.Colonic stent vs.emergency surgery for management of acute left-sided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a decision analysis[J].Gastrointest Endose,2004,60(6): 865-874.
[3] 石田康男,幡谷潔.腸梗阻導管經肛門引流新療法[J].腹部急救診療的進步,1999,19(1):35-37.
[4] 姚宏偉,傅衛.經肛腸梗阻導管治療急性左半結腸惡性梗阻性疾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6,6(12):941-943.
[5] 郁寶銘.結直腸癌外科治療發展的新趨勢[J].中華外科雜志,2005,45(23):1489-1491.
[6] Breitenstein S,Rickenbacher A,Berdajs D.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surgical strategies for acute malignant left-sided colonic obstruction[J].Br J Surg,2007,94(12):1451-1460.
[7] 徐小琳,劉波.經內鏡腸梗阻導管治療左半結直腸癌梗阻的臨床應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2):141-143.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