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鳳 李曉忠(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山西 太原 030013)
?
92例藥品不良反應臨床報告的分析
賀志鳳 李曉忠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對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發(fā)生上報的92例藥品不良反應病例進行分析。結果 靜脈滴注是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給藥途徑,占68.48%;抗生素及中成藥則是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現象發(fā)生的常見藥物,分別占61.97%、17.39%;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是藥品不良反應常累及較多的器官,占46.74%。本組92例患者中轉歸56例,好轉36例,無后遺病例和死亡病例。結論 臨床應重視和加強ADR監(jiān)測和上報工作,以減少或避免ADR的發(fā)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關鍵詞】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合理用藥
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給人類健康和生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日益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成為當今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告全球七分之一的人不是死于自然的衰老或者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藥,在患者當中有三分之一死于不合理用藥[1]。由于我院醫(yī)務人員對藥物不良反應(ADR)監(jiān)測意識不強 導致很多藥物不良反應未上報,現筆者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報告藥物不良反應92例分析,以便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確定上報的92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3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98歲,平均年齡(52±3.6)歲,其中,患者本人有藥物過敏史的10例,有家族藥物過敏史的5例。具體見表1。

表1 各年齡組藥物不良反應分布情況
1.2 方法:從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用藥情況、涉及藥品種類、藥品不良反應涉及的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等方面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現象發(fā)生的常用藥物、給藥途徑、不良反應累及的器官、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等進行分析總結,并對患者歸轉情況進行觀察。
2.1 用藥情況:92例藥物不良反應涉及52種藥品,其中抗生素22種,共5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發(fā)不良反應,占61.97%;中成藥12種,共16例患者因該類藥物引發(fā)不良反應,占17.39%,注射劑49種,共12例患者因該類藥物而發(fā)生不良反應,占13.04%,口服制劑3種,共7例患者因該類藥物而發(fā)生不良反應,占7.61%。
2.2 引起藥品不良反應的給藥途徑:本組92例患者中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口服給藥為主,其中靜脈滴注63例,占68.48%;口服給藥20例,占21.74%;其次為靜脈推注、吸入給藥、肌內注射及皮膚用藥,其中靜脈推注5例,占5.43%;吸入給藥與肌內注射分別1例,占1.09%;皮膚用藥2例,占2.17%。
2.3 不良反應系統(tǒng)、器官分類與臨床表現:92例不良反應的報告中,藥物不良反應涉及的系統(tǒng)與器官最常見的為皮膚與附件,共43例,所占比例為46.74%;消化系統(tǒng)18例,占19.57%;神經系統(tǒng)6例,占6.52%;心血管系統(tǒng)6例,占6.52%;呼吸系統(tǒng)5例,占5.43%;全身性損害14例,占15.22%。
2.4 不良反應的轉歸:按衛(wèi)生部不良反應監(jiān)測評估方法,結果為:肯定27例,很可能40例,可能17例,無關3例,待評價5例。轉歸56例,好轉36例,無后遺病例和死亡病例。
藥品不良反應在藥理學中主要是指使用某種藥物所引起的非治療所需的反應,比如患者生理及心理不良反應、變態(tài)反應及毒性反應等。藥品不良反應既可以為預期的不良反應,也可以是難以預期的特異性反應或過敏性反應。以WHO國際藥物監(jiān)測合作中心的相關規(guī)定為依據,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是指使用正常劑量反應內的藥物進行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或用于調節(jié)生理功能時所引起的和用藥目的不相關的反應。改定義范圍內的藥物不良反應不包含因意外或有意的用藥量過大或用藥不當所致的反應。近些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的發(fā)展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藥品劑量及種類也相應的有了較大的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也逐漸成為臨床上的常見現象,對患者的預后及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故而逐漸受到廣大醫(yī)師及患者的重視及關注。因此,及時探討分析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并開展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及控制,盡量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已成為重中之重。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收集患者年齡等基本資料的分析顯示,老年患者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本組中老年患者(>60歲)比例較大占39.15%,其主要是由于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其身體素質也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其各項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發(fā)生了改變;而且老年患者多同時伴有多種基礎疾病,病情較長,用藥種類多、富藥品時間長,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在給老年患者用藥時醫(yī)師更應該注意用藥品種宜少,劑量宜低,避免或減少聯(lián)合用藥,老年患者用藥應個體化,盡可能減少合并用藥的數量,并在用藥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發(fā)現ADR及時處理,減少其危害性[2]。
抗生素引起的藥物的不良反應所占比例最高,主要是抗生素臨床使用比較廣泛,但同時也有一部分是抗生素的濫用引起的。因此,應加強該類藥物的用藥指征,減少不必要的預防和聯(lián)合用藥。其次是中成藥制劑,特別是中成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多,是因為中藥成分復雜,較西藥易致變態(tài)反應,有較多患者兼有多種藥物變態(tài)反應史,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率比一般患者高,用藥前要慎重了解患者的變態(tài)反應史、病史、用藥史和基本生理狀況及特殊人群,特別是年老體弱及有肝、腎疾病的患者、兒童、孕婦等[3]。同時在病例中注射劑的不良反應遠大于口服制劑,且研究結果顯示靜脈滴注是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的主要給藥途徑,其主要是由于靜脈給藥的影響因素較多,藥物配置方法、藥物的理化性質、配伍藥物的相互作用、藥物濃度、防止時間、溶媒選擇、輸注速度等都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因而,臨床用藥時應以“能口服補肌注、能肌注不靜脈”為原則,盡可能降低靜脈給藥率。采用靜脈滴注給藥時應認真詢問患者過敏史,且應嚴格控制輸注速度,輸注期間應認真觀察組患者反應情況,以盡可能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收集的92例藥品不良反應病例資料的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本組92例患者中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口服給藥為主,其次為靜脈推注、吸入給藥、肌內注射及皮膚用藥,其中靜脈滴注是引發(fā)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給藥途徑,占68.48%,抗生素及中成藥則是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現象發(fā)生的常見藥物,分別占61.97%、17.39%;92例不良反應的報告中,藥物不良反應涉及的系統(tǒng)與器官主要為皮膚與附件、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其中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所在為皮膚與附件,共43例,所占比例為46.74%,董志軍等對159例藥品不良反應患者的病例資料回顧分析顯示皮膚及附件是藥品不良反應最常累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占55.97%,和本次研究結果相符;本次本組92例患者中轉歸56例,好轉36例,無后遺病例和死亡病例。這就表明臨床應重視和加強ADR監(jiān)測和上報工作,臨床醫(yī)、藥、護士應密切配合,注意觀察患者情況,以減少或避免ADR的發(fā)生,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徐作國,張韶東,宋玉芬,等.575例抗精神病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07,4(6):365-369.
[2] 金曉琨,修赤英,趙環(huán)宇,等.我院2005年244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5):378-379.
[3] 傅昌祝,付娜.中藥注射液常見使用誤區(qū)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5):106.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080-02
9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linical Analysis Report
HE Zhi-feng, LI Xiao-zh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xi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aiyuan 03001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hospital reports about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s Analyze 9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hich has occurred and then has been repor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Results Of the total of 92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 antibiotics is the first place as the main cause. The second is the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Conclusion Clinical wor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the ADR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 order to reduce and even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guarantee patients make use the drugs safely.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