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花(新疆自治區職業病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9)
?
全麻氣管插管致環杓關節脫位的原因、治療與預防措施
黃雪花
(新疆自治區職業病醫院麻醉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9)
【摘要】目的 淺要分析全麻氣管插管致環杓關節脫位的原因、治療與預防措施。方法 選取接受普外科手術并且存在上胃管史并且在全麻氣管插管之后出現環杓關節脫位的患者15例的臨床治療進行研究分析。總結發生環杓關節脫位的原因以及其預防措施。結果 大部分患者的復位時間為手術之后第2天,恢復時間為恢復時間。結論 全麻氣管插管致環杓關節脫位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們需要足夠的重視其治療以及預防措施,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關鍵字】全身麻醉;氣管插管;環杓關節脫位;治療;預防
環杓關節脫位發生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外力引起的,主要包括全身麻醉氣管插管[1]。本次研究選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接受普外科手術并且存在上胃管史并且在全麻氣管插管之后出現環杓關節脫位的患者15例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在其基礎上分析全麻氣管插管致環杓關節脫位的原因、治療措施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下為詳細的報道內容:
1.1 基本資料:于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選取本院15例接受普外科手術并且存在上胃管史并且在全麻氣管插管之后出現環杓關節脫位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8例,女性患者有7例,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4歲,年齡最大的的患者為6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24 ±2.11)歲。通過間接喉鏡檢查得到發聲時兩聲帶突不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可見。除此之外使用纖維喉鏡以及動態喉鏡檢查可以實現進一步的診斷以及鑒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CT三維重建。使用喉肌電圖檢查可以鑒別喉返神經麻痹情況。
1.2 環杓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存在明顯的聲嘶現象、喉痛現象、咽下困難現象、飲水嗆咳現象,嚴重的甚至出現失聲現象[2]。
1.3 環杓關節脫位的復位治療方法:使用監視器的基礎上,支撐喉鏡或者是纖維喉鏡來完成工作,全部患者都使用局部麻醉方法,有助于手術過程中對復位效果進行有效的觀察以及分析。把喉鉗放在左側杓狀軟骨的后外側,接下來向前內側推壓,促使其回歸到之前的位置。如果是右側,一般是向前外側脫位現象,這時候在聲帶突外側面使用喉鉗加壓挑起杓狀軟骨體向中方或者后方推移,促使復位。如果失敗就需要進行再一次的復位。
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的實際情況見表1。

表1 15例環杓關節脫位患者的治療結果
3.1 上述患者大部分是左側脫位,這就跟大部分麻醉師習慣使用右手操作有著緊密的聯系,一般會出現在插管困難的時候,需要盡快的進行操作以至于實現插管成功的目的,這樣就會促使麻醉喉鏡太深插入或者是過度上提引起杓狀軟骨移位脫出,導致反復盲插脫位的概率不斷的增加。索然存在多種多樣的插管因素,但是插管質量的好壞起著非主要的影響作用。
3.2 因為鼻胃管長時間出現在中間的位置,因為支配杓狀軟骨后面以及中間的肌肉喉返神經后側支會受到一定的壓力或者是產生肌肉痙攣,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會導致杓狀軟骨部分充盈或者是形成環狀軟骨后潰瘍以及感染,或者是形成聲門功能障礙,或者是在插管的過程中肌松劑的應用導致聲帶肌肉出現松弛顯效,引起杓狀關節出現脫位[3]。尤其是老年患者,氣管以及周圍組織的彈性呈現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上述15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24± 2.11)歲。
3.3 氣管導管的遠端凸面彎曲部操作不當或者是存在其他的原因會直接影響到左側杓狀軟骨,在拔管的時候沒有把氣囊內部的氣放盡,或者是氣囊的位置抬高,就會對環杓關節形成壓迫,之后導致環杓關節脫落,導致環杓關節難以自行恢復正常位置。
全麻氣管插管致環杓關節脫位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始終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使用間接喉鏡檢查患者發聲時兩聲帶突是否處在同一個水平位置,除此之外,還要使用纖維喉鏡檢查以及動態喉鏡檢查更早、更準確的診斷以及鑒別環杓關節脫位情況。
參考文獻
[1] Talmi YP,Wolf M,Bar-Ziv J,et al.Postintubation arytenoid subluxation[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11,12(1):114-115.
[2] 王志斌,夏黎明,王承緣.螺旋CT在診斷環杓關節脫位中的應用[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10,56(3):102-103.
[3] 唐兆倫,曹剛.多層螺旋CT在環杓關節脫位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3):447-448.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