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莉莉楊 帆(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吉林 長春 300; 吉林省婦幼保健院 吉林 長春 30000)
?
某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醫體質構成的研究分析
竇莉莉1楊 帆2
(1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吉林 長春 130021;2 吉林省婦幼保健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摘要】目的 運用《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表》了解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醫體質分布、構成情況及該病患者常見中醫體質類型與該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關系,進而提出結合中醫體質進行個體化預防和治療的方案。方法 對300例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進行中醫體質問卷調查及中醫四診檢查,對調查結果進行中醫體質分類,分析其構成情況。結果 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比例顯著偏高。結論 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體質特點是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居多,符合該病發生、發展的病機特點,可通過體質干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提供的依據。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衰竭;中醫體質;研究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慢性腎臟疾病、腎臟的系統性疾病所引起的腎功能減退,由此而產生的各種代謝紊亂的綜合征,已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因此,盡快開展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醫體質構成分析,為中醫辨證治療提供確切依據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病例來源于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就診于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300例,其中男159例,女141例。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者;神志清楚;對調查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合并急性腎損傷患者;言語不清、昏迷、意識障礙者,或有嚴重精神軀體疾病,不能配合調查者;伴有心、腦、肺、肝、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根據《中藥新藥指導原則》中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標準;體質判定標準參照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結合經培訓的體檢醫師的中醫四診錄入,由省內專家結合中醫四診資料,對調查對象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分別辨為9種體質即平和質、氣郁質、痰濕質、瘀血質、陰虛質、氣虛質、陽虛質、濕熱質、特稟質中的某一種。調查問卷中還包括: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飲食嗜好、發病情況、既往病史、家族史等;臨床診斷:中醫辨證、西醫診斷;發病前的身體情況:精神狀態、大小便、舌脈等方面。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輸入SPSS1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2.1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男女體質構成比:由表1可知,159例男性中濕熱質所占比重最多共29例,而141例女性中氣虛型所占的比重最多共30例。
2.2 不同原發病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9種體質分布比較: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以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最為常見,所占比例分別為17.00%,15.67%,14.67%,13.00%。見表2。

表1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男女體質構成比比較(n)
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多為腎病遷延日久,臟腑虛損,情志所傷,勞累過度而使病情加重,導致正虛邪實之證。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中最常見為“水腫”,水液的代謝運行全賴于氣的推動,可見人體水液的運行全賴肺脾腎三臟氣的功能推動,而氣虛質的患者更容易形成慢性腎功能衰竭。我們調查中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濕熱質占15.67%,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體質分型中第二位。吉林地區地處東北地區,無論從氣候特點還是飲食生活習慣上均較其他地區不同。《內經?異法方宜論》中云“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勢使然也”,中醫認為環境對體質的形成與發展始終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由于個體在先天的基礎上,具體的發育環境中形成了獨特的體質。“北方生寒,寒生水”北方人愛食肥甘厚味、咸食,因此易致濕熱內生,腎水泛濫,蘊生痰濕,這也是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以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多見的原因。另外,氣虛血瘀,濕熱、痰濕阻滯氣機亦可導致氣滯血瘀,瘀血內生,因此瘀血質也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原發病以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最為常見,占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比例分別為30.00%,19.33%,12.33%,12%。根據2014年全國在透血液透析登記數據,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占43.93%,糖尿病腎病21.00%,高血壓腎損害8.71%,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原發病前三位與全國在透血液透析前三位原發病基本相同,但比例有所不同,一方面此種結果的出現可能與地區差異有關,另一方面本課題研究調查吉林地區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原發病構成情況,與終末期透析患者原發病構成有所差別。
在原發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以氣虛質最為多見占28.89%,其次為濕熱質占17.78%,再其次為陽虛質占13.33%。中醫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主要病性為本虛標實,臟腑虛損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病根本。方敬等[1]亦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以脾、腎虛損為本,濕熱、血瘀蘊結于腎為標,虛實夾雜,漸至該病。脾腎虧虛水濕內停,加之吉林地區人民嗜食肥甘厚味,助生濕熱,濕熱體質較為多見,水濕之邪郁久化熱,因此吉林地區慢性腎臟病患者以慢性腎小球腎炎為原發病者以氣虛質、濕熱質、陽虛質多見。
在原發病為糖尿病腎病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以痰濕質及陰虛質最為多見,分別占20.69%,其次為瘀血質和陽虛質.分別占17.24%。目前在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這與國家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關。調查研究顯示原發病為糖尿病腎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以痰濕質及陰虛質最為多見,瘀血質和陽虛質其次,這與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發病機制及證候特點相符。
在原發病為高血壓腎損害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以濕熱質最為多見,占27.03%,其次為氣虛質,占24.32%。氣郁質和陰虛質占10.81%。濕熱內盛易消耗陰津,阻滯氣機,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血壓控制不達標會導致靶器官損害,因此高血壓腎損害所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占慢性腎功能衰竭第三位。患者出現夜尿,多尿,尿中蛋白增多等精微物質下泄的腎氣不固,失于封藏證候,有學者[2]認為腎損害期多為肝腎陰虛,并兼見氣虛,注意微觀辨證,補虛加用活血藥。由于辨體是辨病辨證的基礎,辨病與辨證緊密聯系,辨證是選方用藥的關鍵[3]。“邪之所湊,其器必虛”體質偏頗是臟腑盛衰偏頗的表現,不同中醫體質的特異性可能決定著疾病的發生及發病后的發展趨勢及預后,并表現出不同的證候特點。因此,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不僅要辨證論治,還要將辨體質與辨證融為一體,可以提高臨床辨證施治效果[4]。另外,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不同飲食,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選擇適宜運動方式,有利于糾正患者體質偏頗,符合中醫整體觀及辨證論治。因此中醫體質特點的研究為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由于本次調查樣本數仍不足,不能完全說明上述體質偏頗就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表2 不同原發病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9種體質分布比較
參考文獻
[1] 方敬,閆翠環,陳志強.陳志強教授對慢性腎炎病機的認識及用藥特點[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2,13(3):193-194.
[2] 石君華.涂晉文治療高血壓腎損害的經驗[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9):23-24.
[3] 劉明星,武鍇,劉曉萍,等.李琦“三位一體”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經驗[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5,22(9):98-99.
[4] 倪永華,董飛俠,趙燕云,等.600例Ⅲ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體質與證候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13,54(21):1847-1849.
中圖分類號:R69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186-02
基金項目:吉林省中醫藥科技項目(2014-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