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
臨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
李鴻雁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本次研究的88例糖尿病患者均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將其按照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增加臨床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飲食依從性和代謝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飲食依從性平均分值為(3.04±0.42)分;對照組患者飲食依從性平均分值為(1.84±1.01)分;同時觀察組各代謝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改善其代謝指標,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干預;糖尿病;飲食依從性;代謝指標
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慢性終身性代謝性疾病,具有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的特征。糖尿病患者如不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很可能引發其腎臟、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嚴重并發癥[1]。而良好的飲食控制可降低患者血糖,并減少或者延緩并發癥發生。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選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以分組對照法分析臨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我院在本組研究中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進行診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8例患者均與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相符合。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齡為59~81歲,平均年齡為(65.80±11.77)歲;病程為2~11年,平均病程為(5.92± 3.64)年;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肝腎等器質性病變者、傳染性疾病者、意識不清者,所有患者均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根據不同護理模式將8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健康教育,即通過開展講座、觀看錄像、智力競賽、小組討論、集體授課等方式強化糖尿病患者對其自身疾病的認知,并告知其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監測血糖、計算體質量及調控心理的正確方法等;觀察組在接受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增加臨床護理干預,其干預措施主要包括督導遵醫囑行為、心理護理干預、健康咨詢。
1.3 療效判定:采取調查問卷形式統計患者干預后的飲食依從性,其包括最近1周內是否遵循健康飲食計劃、是否食用5種以上水果蔬菜、增加測量體質量次數、食用低脂低糖食物,總分為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健康飲食依從性越高,統計患者代謝指標,包括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
1.4 統計學方法:對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代謝指標:兩組患者干預前代謝指標基本相同,觀察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1.09± 0.77)mmol/L、(4.13±1.85)mmol/L和(5.99±2.56)mmol/L,對照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分別為(1.98±0.82)mmol/L、(5.91±1.72)mmol/L和(7.87±3.06)mmol/L,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代謝指標情況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代謝指標情況對比(n,±s)
組別 例數 三酰甘油 總膽固醇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44 1.09±0.77 4.13±1.85 5.99±2.56對照組 44 1.98±0.82 5.91±1.72 7.87±3.06
2.2 對比兩組患者飲食依從性:觀察組患者飲食依從性平均分值為(3.04 ±0.42)分;對照組患者飲食依從性平均分值為(1.84±1.01)分。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如果長期不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如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可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關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飲食控制是其基礎治療措施,其重要性與藥物治療相同。
老年患者因記憶力退化,經常忘記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且飲食極不規律,對于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的重視度不足,導致其血糖的波動較大。因此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法與目標,并囑咐患者家屬及時提醒患者按時服藥,遵醫囑進食。對于行動不方便的老年患者,可教授其家屬監測血糖和尿糖的正確方法,以及時調節其血糖控制方案。①心理護理干預,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具有不可治愈特征,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大部分患者會產生悲觀、憤怒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沒有足夠耐心堅持長期血糖控制,缺乏治療信心、因此,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的同時,要加強其心理護理干預,可通過鼓勵、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方式緩解其心理壓力,消除其負面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②健康咨詢。可謂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包括患者本人基本信息及疾病信息等,在患者出院時為其發放聯系卡,以便于主治醫師和護理人員隨時給予患者疾病答疑,督促其加強飲食控制,增加其飲食依從性[3]。
臨床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影響較為深刻,并能降低其代謝指標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金玲.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17(5):95.
[2] 劉士梅.糖尿病患者的營養治療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0 (7):213.
[3] 徐蘭平.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4(3):113.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