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麗董慧潔李利英(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心內科,遼寧 大連 6023;2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血液透析科,遼寧 大連 6023)
?
優質護理服務在心內科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曲 麗1董慧潔1李利英2*
(1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心內1科,遼寧 大連 116023;2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血液透析科,遼寧 大連 116023)
【摘要】目的 探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老年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對心內科住院老年患者隨機進行一般護理及優質護理服務,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隨機抽取20名護理人員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進行效果評價。結果 普通組服務態度滿意人數為89例,對照組滿意人數為95例;普通組護理質量滿意人數85例,對照組滿意人數94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態度及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高于普通組患者。結論 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患者疾病的治療過程密切相關,為進一步改進護理服務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心內科;效果評價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 月至2014年 6月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 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 200例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普通組實施一般護理措施,對照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齡分布50~75歲,平均年齡68.8歲。研究所選擇的患者均意識清醒,能夠配合調查。
1.2 優質護理服務措施:我科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①人性化服務。患者入院時即開展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實施床旁講座、組織患者觀看心臟病相關材料與錄像等。②強化心理護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護理能力培訓,重點加強患者在入院時、檢查治療前后、出院前四個時間段的心理護理。依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調整心理護理方案,定期為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及評價心理疏導效果。③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護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④轉變服務理念。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經驗進行交流,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⑤落實責任,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可以做到科室中每個人各司其職,護士長、責任護士及護士有明確的分工,科室工作井井有條。
1.3 統計學方法:研究采用EXCEL2007軟件包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使用SPSS17.0進行研究數據的統計學分析,研究中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個組別間的比較使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態度及護理質量兩方面的比較,數據顯示,普通組服務態度滿意人數為89例,對照組滿意人數為95例;普通組護理質量滿意人數85例,對照組滿意人數94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態度及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高于普通組患者,兩組間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2.2 護理人員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效果評價:研究主要從5個維度評價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的影響,20名護士均持認可的態度,無不確定及否定意見。見表2。

表2 20名護士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評價(n,%)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比較:研究主要從基礎護理質量、差錯事故發生率、護士工作積極性3個方面衡量護理質量,數據顯示,基礎護理質量、差錯事故發生率、護士工作積極性3個方面,普通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質量評鑒間存在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價比較(例,%)
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以“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著想,提高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服務[1-3]。本院實施的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人性化服務、加強心理護理、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轉變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及實施層級護理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無縫的優質護理服務,以患者的需求為中心,全身心為患者服務。研究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措施,不僅可以提高護理質量,還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4-5]。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的目標是為了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護理行為,確保護理服務質量及保障患者安全,研究表明,通過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可以達到提高患者滿意度,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屠燕,房潔,孟江南,等.心內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體會[J].護理學報,2011,18(7):47-49.
[2] 張麗紅,邸紅軍,姚麗秀,等.創建心內科優質護理示范病區的實踐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6):416-417.
[3] 韓蘭萍,江萍,曹英華.內科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創建與成效[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89-90.
[4] 王潔,霍孝蓉.護理查房在深化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3):1183-1185.
[5] 范本芳,翁衛群,劉經緯.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護士工作及滿意度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2,27(10):19-21.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63-01
*通訊作者:E-mail:lly_sx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