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艷
?
胰腺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措施研究
李愛艷
【摘要】目的 探討胰腺癌患者在圍術期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胰腺癌患者,對患者進行中心靜脈置管的胃腸外營養護理。結果 患者接受腸外營養護理前,其體重平均值為(47.8±2.2)kg,血漿清蛋白平均值為(28.6±1.8)g,接受胃腸外營養護理后,患者體重平均值上升到(53.8±4.5)kg,血漿清蛋白平均值到(34.5±2.5)g,患者接受腸外營養護理前后的體重以及血漿清蛋白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在胃腸外營養護理過程中,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輸液反應,經過胃腸外營養護理,患者的血紅蛋白和白蛋白值升高,沒有出現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液感染等并發癥。結論 增強對胰腺癌患者圍術期胃腸外營養護理的認識,通過胃腸外營養護理有利于提高手術的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胰腺癌;胃腸外營養;護理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in perioperative completely parenteral nutrition of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0 to November 2012,30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in the hospital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nursing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Results Before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was(47.8±2.2)kg,the average value of plasma albumin(28.6 ±1.8) g. After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patients’weight average rosed to(53.8±4.5)kg,plasma albumin average value(34.5±2.5)g.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the proces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care,only 1 patients appeared a transfusion reaction. After parenteral nutrition care,hemoglobin and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higher value,no high blood sugar,low blood sugar and blood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he perioperative parenteral nutritio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care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surgery and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ancreatic cancer,Parenteral nutrition,Nursing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完全胃腸外營養在胰腺癌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效果也越來越好。完全胃腸外營養是一種通過靜脈通路向人體輸入所需營養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措施可以保證患者在禁食的情況下仍然維持正常的營養狀態,對患者手術的成功率以及術后的恢復等具有重要作用。我們以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胰腺癌患者為例,對胰腺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措施進行研究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30例胰腺癌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53.0±2.4)歲。30例患者都進行中心靜脈置管胃腸外營養護理,其中右頸內靜脈穿刺19例,右鎖骨下靜脈穿刺11例,實施胃腸外營養的時間為5~27 d,平均時間為(16.0±1.3)d。
1.2 方法
對30例患者采用雙腔深靜脈導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右側頸內或者鎖骨下靜脈實行穿刺置管。置管時,留管長度為11~13 cm[1],并對導管進行固定。具體的補液標準依據熱量分配原則[2-3],脂肪占總熱量的1/3 ~ 1/2,糖分占熱量的1/2 ~2/3,在能量補充之后還要進行氨基酸的補充,輸注速度控制在1.8~2.0 ml/(kg?h)。
1.3 統計學方法
2.1 患者護理前后的體重以及血漿清蛋白
患者接受腸外營養護理前,其體重平均值為(47.8±2.2)kg,血漿清蛋白平均值為(28.6±1.8)g,接受胃腸外營養護理后,患者體重平均值上升到(53.8±4.5)kg,血漿清蛋白平均值到(34.5±2.5)g。患者接受腸外營養護理前后的體重以及血漿清蛋白均提高,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并發癥情況
在進行胃腸外營養護理的過程中,30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輸液后寒戰癥狀,在對輸液反應進行簡單處理后,繼續進行胃腸外營養輸入,并未出現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液感染和空氣栓塞等并發癥。
2.3 護理前后患者血紅蛋白、白蛋白變化情況
30例患者實行完全胃腸外營養護理之后,他們的血紅蛋白從護理前的(78.5±5.6)g/L增加到(94.8±4.2)g/L;患者白蛋白值從護理前的(32.2±2.3)g/L上升到(41.6±4.8)g/L,兩指標均升高,護理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30例胰腺癌患者實行胃腸外營養護理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和白蛋白的具體變化見表1。
胰腺癌屬于臨床多發疾病治療,該疾病病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該疾病通常會出現惡性腫瘤高代謝的現象,患者胃腸功能處于較低水平,患者食欲下降,進食不足,且其胃腸功能弱化,消化能力以及吸收能力變差,加之手術影響,患者會出現惡心以及嘔吐等不良癥狀,不利于患者術后營養支持。借助中心靜脈途徑進行營養輸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營養液總滲透壓的下降,緩解對患者血管內膜產生的傷害,針對高滲透性營養液進行輸注后,營養液會被患者血液及時稀釋,能夠降低相關胃腸外營養并發癥的發生率。
患者如果有1周或1周以上的時間無法經口進行營養攝入,可將其納入TNP適應證范疇,患者而接受手術治療前1周,針對營養不良的胃腸道腫瘤可開展場外營養,促進患者總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水平的提高。而針對胰腺癌患者圍術期,短時間內給予TPN支持,能夠促進患者并發癥的減少,加速患者術后康復。胰腺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措施如下:
3.1 完全胃腸外營養前的心理護理
在實行完全胃腸外營養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這種護理治療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其處理方法,盡量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另外,由于胰腺癌發病后會出現一些惡病質現象比如黃疸等。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一方面要對患者解釋此癥狀的相關緣由,另一方要對患者和家屬積極地開導,取得他們的信任,為胃腸外營養的護理治療做好準備。
3.2 靜脈導管的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胃腸外營養的過程中,要注意靜脈導管的護理工作。具體來講,每隔1 d更換患者穿刺的局部敷料,并觀察記錄穿刺部位有無紅腫或者痛癢等感染跡象,如果發現要及時告知醫生拔除導管;在輸入的過程中,要禁止隨意拆卸接頭進行藥物注射;要保持導管的暢通,以免在輸入的過程中導管出現打折或者扭曲等情況,造成液體倒流、回流等;另外,還要對肝素帽進行常規消毒處理或者更換,通常1周更換次數在2~3次,針對反復穿刺的肝素帽,應在短時間內給予更換,每1次完成注射治療工作后選擇正壓封管的方法進行封管處理,具體操作中,選擇3 ml肝素注射用刺入肝素帽內,在推注的過程中同時給予拔針。
3.3 營養液的配制
混合營養液很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在營養液的配制過程中要嚴格依照具體的操作規程進行配制操作,尤其注意無菌操作。還有,所有的營養液都要求現配現用,并且最好在營養液配制24 h以內輸入完畢,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及時進行輸注,要把營養液放入冰箱內進行保存,溫度以 ℃為宜[4-5],并且保存時間也不能超過24 h,絕對不能出現提前配制的情況。
3.4 營養液輸入速度的控制。
在對患者進行營養液輸入時,要注意輸入速度的控制。在輸入初期,速度要控制在40 ml/h內,以后,可以按照20 ml/(h?d的速度遞增,一直到能夠滿足患者正常所需能量的速度,但是一般來說,最大速度也要控制在120 ml/h[6]內。另外,由于氨基酸和許多維生素在見光后容易分解,所以,在輸入的過程中要做好避光工作,從而保證營養液的穩定性。在輸入的整個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一切變化,并對患者的心率、血糖、血壓以及尿量等進行檢查,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刻停止輸入并進行處理。
3.5 營養液輸入過程中感染的防治
感染的防治是胃腸外營養輸入過程中護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隨時要關注穿刺點處的變化,觀察紅腫或者潰爛等現象。在日常工作中定點對穿刺點進行消毒,然后用紗布擦干并使用無菌敷料進行覆蓋等。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更要格外注意,因為患者在這種環境下出汗比較多,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高。
表1 患者實行胃腸外營養護理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和白蛋白變化(g/L,±s)

表1 患者實行胃腸外營養護理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和白蛋白變化(g/L,±s)
時間 例數 血紅蛋白 白蛋白護理治療前護理治療后30 30 78.5±5.6 94.8±4.2 32.2±2.3 41.6±4.8
本次研究得出:患者接受腸外營養護理后的體重以及血漿清蛋白均提高,護理前后數據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譚月英等人關于胰腺癌術后胃腸外營養的研究結果一致[5]。說明胃腸外營養護理能夠促進胰腺癌術后患者體重的增加,同時改善其血漿清蛋白水平。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現了輸液后寒戰癥狀,在對輸液反應進行簡單處理后,繼續進行胃腸外營養輸入,并未出現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液感染和空氣栓塞等并發癥。30例患者實行完全胃腸外營養護理之后,患者的血紅蛋白及白蛋白值均升高,護理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董莉等人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7-9]。這意味著,胃腸外營養護理不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以及并發癥,應用安全性較高,同時,該營養護理模式的應用還可以促進患者血紅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值的提高。
胰腺癌患者的胃腸功能比較弱,進食量和吸收消化能力都減低,加上患者手術、禁食等原因,患者極度缺乏營養[10]。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實行完全胃腸外營養護理,借助于中心靜脈途徑對患者輸入一定的營養液,不僅可以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營養支持,而且也很少引起胃腸外營養并發癥,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和強化手術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在胰腺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護理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桂華. 胰腺癌17例圍術期完全胃腸外營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8):53-54.
[2] 鄭秀紅. 胃腸外營養的護理體會[J]. 中外醫學研究,2011,9 (10):63.
[3] 趙子涵,李國宏. 胰腺癌患者圍術期快速康復外科干預進展[J].護理學報,2015,22(9):30-33.
[4] 蘇惠芳,龐旭峰,李艦. 胰腺癌術后腸內營養護理[J]. 實用醫藥雜志,2010,27(8):719-720.
[5] 張曉芳,邵冰峰,田思源. 胰腺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2):62-63.
[6] 譚月英,徐饅棋,朱雪萍. 完全胃腸外營養應用于胰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1):82-83.
[7] 臧寶華.完全胃腸外營養的臨床應用與護理研究進展[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7,3(3):6-9.
[8] 董莉. 全胃腸外營養支持的相關問題及護理[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78.
[9] 董愛蘭,姜虹,杜彩霞,等. 完全胃腸外營養對不同胰腺疾病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06,12(9):1781-1782.
[10] 徐莉. 20例胰腺癌患者的術前及術后護理[J]. 當代護士,2013,12(5):46-48.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6-0256-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6.192
作者單位: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導管室,山東 東營257335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Undergo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LI Aiyan Catheter Room,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ying City,Dongying Shandong 257335,China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