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旋張莉(1遼寧師范大學,遼寧大連116029;2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沈陽11016;遼寧教育研究院,遼寧沈陽,11004)
?
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研究述評
楚旋1,2張莉3
(1遼寧師范大學,遼寧大連116029;2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沈陽110136;3遼寧教育研究院,遼寧沈陽,110034)
[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我國重要的民生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就業率的關注已經轉向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關注。國內外已有一些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相關研究,這些評價指標多以大學畢業生滿意度為視角,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概念與內涵不清晰,就業質量標準不規范等。通過對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進行述評,明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內涵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四維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 就業質量評價 研究述評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30
自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大學生畢業的數量逐年增多,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相關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全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經歷了從重視大學生就業率到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轉變。2013年,教育部要求自2013年起各高校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是高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反映,旨在建立一種大學生質量反饋聯動機制,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部對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的內容說明是要客觀反映學校畢業生的基本情況、主要特點、相關分析、發展趨勢以及對教育教學的反饋。2014年,教育部部屬高校陸續發布了2013年高校就業質量報告,社會各界在對報告進行分析后,認為30%以上的報告不合格,發布就業質量報告的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2015年有研究者列出了中國734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質量排行榜,供高考生、家長及用人單位和教育工作者們參考。在這個排行榜中,有些地方普通高校按照綜合排名原本可以排在200名左右的,但現在排名前進到100多名,或退后到400多名,可見,設計合理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外就業或工作質量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
國外對于工作質量或就業質量是以勞動經濟學作為理論視角開展研究。比如古典主義經濟學認為工作質量可以用貨幣或者薪酬來衡量,但幸福經濟學理論認為,在一定收入門檻的基礎之上,工人們似乎更加關注收入而不是它的絕對價值。工人們的職業理念、勞動力市場轉型、就業保障等都屬于工作質量的范疇。國際勞工組織 (ILO)提出了廣義的工作質量定義,傾向于包括工作關系、勞動力市場制度及政策和社會經濟背景信息等。1999年,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體面工作”的概念,包括促進勞動權利、就業、社會保護和社會對話等四個目標。
歐洲基金會界定了工作和就業質量的三個方面:社會的、團體的和個人的。從社會的來說,高的就業質量意味著社會收益 (spin-offs)。歐洲國會將工作質量劃分為兩個廣泛的領域,就業質量和工作質量。就業質量是指潛在影響工人們幸福感的就業關系的那些方面:這些是與就業合同、報酬和工作時間,以及職業發展相關的所有方面。工作質量是指工作活動自身以及它產生的條件是如何影響工人的幸福感的,例如自主性、強度、社會環境、物質環境等。這個初步區別便于將工作質量指標劃分成一系列變量。
國外對工作質量影響因素的分析主要從工作市場與學生的專業、職業發展角度開展的,比如NEA研究的《現實選擇:美國就業市場與學生的學術職業路徑》。Jaime Ruiz-Tagle等在《就業質量:發展策略的缺失》中對智利的就業質量進行分析,認為就業質量的低下與公共政策之間存在直接關系。
(二)國外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研究
國外勞動領域的就業質量探討比較多,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出現,迄今已經有很大發展。從美國的“工作質量”到國際勞動工組織的“體面勞動”和歐盟的“工作質量”,再到近期的“高質量就業”。
1997年歐盟啟動了歐洲就業戰略,用來努力執行促進勞動力市場成果的政策和行動,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生產率。隨后,EES在歐盟以及其他發達國家開始共同開發綜合性的框架來監控和分析工作質量。2001年歐洲委員會一致支持通過雷肯指標體系。
當前國外研究多是關注勞動力的工作質量,而非就業質量。本文整理了一些來自國外的工作質量指標體系,舉例如下:歐盟的雷肯指標體系、2008年歐盟商務聯盟機構開發的歐洲工作質量指標、歐洲工作環境調查 (EWCS)、國際勞工組織工作人員開發的“體面勞動”指標體系、福特基金會全球政策網絡開發的“好工作指標”、加拿大政策研究者Richard Brisbois提出的就業質量指標、加拿大經濟學家Andrew Jackson and Pradeep Kumar開發的工作質量指標、捷克共和國開發的工作生活主觀質量指標、德國十三州聯邦工會的DGB好工作指標、澳大利亞工作環境指標 (WCI)、西班牙工會聯盟的勞動力市場質量指標(IQL)、弗蘭德斯的工作質量指標 (QWF)、德國Tangian的工作環境綜合指標、日特和昂科的好工作和壞工作指標 (GBJI)、英國牛津大學的蓋利的工作質量指標、帝利的工作質量評價、格林的能力理論、伯克利大學拉丁美研究中心Kirsten Sehnbruch的就業質量的相關特征指標(ICQE)、加拿大BRISBOIS使用的就業質量指標、拉丁美的就業質量指標等。
國外無論從國內層面還是國際層面都開發了非常多的工作質量標準指標體系。但這些工作質量評價指標不完全適用于評價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原因之一,從概念上說,工作質量是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它除了就業質量之外,還涵蓋工作環境、工作安全、包括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和總產量等宏觀經濟成效和生產率 (雷肯指標)等其他的內容。好壞工作指標體系 (GBJI)考察了六個維度:勞動力收入、社會收益、工作興趣、工作自主性、改進技術的機會以及提升的機會[1]。原因之二,很多指標體系都是基于所在國的背景和特點而推出的,更適應于其所在的背景,在其他環境下,其評價的科學性存在爭議。原因之三,無論哪種指標體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著名的雷肯指標就有一些比較突出的缺點:有許多變量不能測量或是不能直接測量與工作質量相關的內容;雷肯指標中包括結果和過程標量,一些變量作為核心指標是有問題的;雷肯指標遺漏工資這個突出的指標,只包括了勞動生產率,不直接與工資相關。
(一)國內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梳理
對于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概念,國內研究領域共同認可這個說法,大學生就業質量是指大學生在整個就業過程中與生產資料結合并獲得收入和發展的具體狀況之優劣程度的綜合反映。基于此概念,學者們對大學生就業質量進行了相關研究。從總體上來講這些研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影響要素進行分析,通過理論或實證調查的方法來分析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要素;另一類是從某一視角來分析如何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如龍志的《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專業差異的視角》從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角度來研究大學生就業質量保障,姚裕群的《論我國的就業政策與大學生就業問題》從政府的就業政策和法規與大學生就業質量關系來研究,李穎等人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對就業質量的影響》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視角對就業質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說明,目前我國存在著一系列的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例如專業不對口、職業發展滯后、市場滿意度不高等。
(二)國內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研究梳理及動態
我國業界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進行了一些探討,較早的成果應當是河北師范大學劉素華教授構建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及指標體系(簡稱劉標)。其就業指標體系結構要素有工作時間(權重為5%)、勞動報酬(權重為10%)、工作穩定性 (權重為4%)、職業培訓 (權重為4%)、物理環境 (權重為10%)、安全環境 (權重為10%)、心理環境 (權重為4%)、勞動合同(權重為10%)、民主管理 (權重為5%)、工會組織(權重為6%)、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 (權重為5%)、社會對話 (權重為4%)、養老保險 (權重為5%)、醫療保險(權重為5%)、工傷保險(權重為5%)、失業保險 (權重為4%)、生育保險(權重為4%)等。
“劉標”主要是以勞動經濟學的理論為基礎,從聘用條件、工作環境、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等四個一級指標對大學生就業質量進行評價。它的特點是以勞動者的滿意度為主要測量指標,優勢是強調了勞動者通過工作獲得生活幸福的一系列保障,突出強調勞動者的平等、對話以及尊重。但這個指標缺點也比較明顯,一是評價指標反映的是勞動者的滿意度,但忽視了除勞動者以外考核就業質量的視角。二是該指標體系是就業質量指標體系,但并非專門為大學畢業生設計的指標體系,而大學生作為高知群體與普通的勞動者還是不同的。三是評價指標側重于定量的指標,比如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以及保險的內容,缺少主觀的滿意度測量。
除了“劉標”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研究者對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設計,見表1。

表1 其他相關研究者的研究比較
由表1可知,這些研究分別涉及到一方滿意度、二方滿意度和三方滿意度,其中一方滿意度主要是研究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如賴德勝、柯羽、楊河清。二方滿意度是分別從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來看就業質量。張耀祥則以管理學中顧客滿意度為理論基礎,從政府、用人單位、畢業生三方滿意度進行指標體系設計。當前這些研究是從勞動經濟學的視角,考察就業質量,統計出現頻率較多的關鍵詞為就業環境 (工作條件)、專業對口程度(人職匹配)、就業滿意度、就業率、單位滿意度、就業能力等。然后再將這些關鍵詞重新組合分為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或是政府滿意度,然而無論怎么樣都超不出這些指標范圍,而這些指標通常是勞動經濟學的范疇,而且還缺乏對大學畢業生這一高知識群體特點的分析。
國外主要是從勞動經濟學的視角對工作質量或就業質量進行評價指標的設計,更傾向于從勞動力個體的滿意度來評價。國內的相關研究分別是從畢業生、用人單位、政府三個維度對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進行研究。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有以下特點: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概念內涵不清
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從現有的國內外就業質量概念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來看,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局限于考量畢業生在整個就業過程中與生產資料結合并獲得收入和發展的具體狀況之優劣程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更多的是以畢業生的主觀滿意度或客觀的數據來進行評價。無論是畢業生本人還是用人單位的維度,無論是工作環境、工資薪酬、發展前景還是用人單位的滿意度等,都是對畢業生主體滿意度的一種衡量。
然而,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內涵并不相同,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是一種更加綜合、全面的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結果,甚至是反映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一種評價。比如說對于畢業生來說,可能選擇公職崗位的滿意度最高,但是如果大比例的畢業生都從事公職崗位的話,對于國家和政府而言,對發展是有弊無利的。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內涵更豐富,范圍更廣。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主體多樣性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是一個綜合的評價過程,是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或說教育質量的反映。那么可以說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不能僅從畢業生、用人單位的滿意度作為衡量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標準。高校畢業生質量提升的終極目標是提高社會凝聚力和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那么也就是說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除了關涉到畢業生、用人單位,還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以及高校可持續發展這兩個方面。
(三)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標準不夠規范
國內的大學生就業質量影響因素研究,主要從某一個視角來分析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對于就業質量的測量也更多的圍繞在勞動經濟學理論下的指標體系構建,缺少更系統、更廣泛的視角,且指標體系不夠完善,因而不能將就業質量與“measure”緊密聯系起來。
另外,當前有研究對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標準進行了研究。比如2015年有研究者對中國734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質量進行評價并進行排序,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將每所大學的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在全國大學中的名次,與新生錄取分數線在全國大學中的名次相加并除以2,得到畢業生等分 (越小越好),將所有大學畢業生的得分按照升序排列,然后用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級表示各大學的實力,這就是全國大學本科畢業生質量排行榜。這種評價的標準是將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在全國大學名次與新生錄取分數線作為指標,這兩者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民辦組織21世紀教育研究院以就業基本情況、主要特點、相關分析、發展趨勢與對教育教學的反饋五個維度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排名。這些指標難以綜合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四)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基礎單一
當前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主要以勞動經濟學理論為基礎建構評價指標體系,然而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涉及到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因為應當綜合使用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來建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我們在國內外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包含“畢業生、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等要素的一個四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畢業生層面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通過工作薪酬、薪酬福利、社會保障、職業發展、人權尊重、工作動機等指標進行評價。
政府層面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通過產業結構發展與人才匹配、人力資源需求與差距、社會生產率、總產量增長、社會收益幾個指標進行評價。
市場層面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通過用人單位滿意度的指標來考量,主要包括人才能力素養與崗位匹配程度以及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增長兩個指標進行評價。
高校層面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應該考量的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對學校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可以持續的為以后畢業生就業質量、學校社會影響力及聲譽產生重要影響,這也可以作為考量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維度。因此,我們將通過畢業生的成就、畢業生對學校的反哺能力以及高校社會認可度以及品牌效益幾個指標進行評價。
最后,將這幾個層面的評價標準整合起來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結構。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驗證和完善這些維度和指標的合理性,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確定不同維度的權重,而本文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喚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新認識和探索。
參考文獻:
[1]European Parliament,EMPLOYMENT AND SOCIAL AFFAIRS,Directorate General For Internal Policies Policy Department A:Economic and Scientific Policy[R].2009:124.
[2]劉素華,韓春民.對就業質量評價和定期發布制度問題探析[J].學術交流,2007(1):134.
[3]柯羽.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調查及趨勢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106 -108.
[4]楊河清,李佳.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與應用[J].中國人才,2007(8):28-29.
[5]張暉等.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初探[J].當代經濟,2013(22):90-92.
[6]李金林,應偉清,吳巨慧.構建高校就業質量科學評價體系的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2005(2):61-62.
[7]張瑤祥.基于三方滿意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5):82-83.
(責任編輯:平和光)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6)04-0137-05
[收稿日期]2016-01-29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委托課題“基于協同創新平臺培養通用航空實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項目編號:15JDGC024);2015年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決策咨詢課題“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職業能力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G15ZD07);2015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遼寧省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研究”(項目編號:W2015312);遼寧省教育評價協會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課題 (項目編號:PJHYZD15005)。
[作者簡介]楚旋(1982-),女,遼寧新民人,管理學博士,遼寧師范大學在站博士后,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張莉 (1963-),女,遼寧綏中人,遼寧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評價。
Review on Home and Abroad Evaluation Research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CHU Xuan1,2ZHANG Li3
(1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2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3Liao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Liaoning 110034,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issu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motion of need to the education from persons,all the pers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mployment quality than employment rates.Nowadays there are some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ollege graduates,but these researches are aimed at graduates'satisfaction,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these researches,such as the evaluation concept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is not clear,quality standard is not regular.Though reviewing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at home and abroad,definite the connot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urrently problem,put forward four-dimension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quali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