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雄
(湖南省株洲市氣象局 湖南株洲 412000)
淺析氣象測報地面信息化數據處理技術
王超雄
(湖南省株洲市氣象局 湖南株洲 412000)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氣象測報方法,地面測報方法的開發更早一些,實際應用范圍也較為廣泛。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地面測報技術現已獲得了較大的進步與發展,并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體系。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氣象測報地面信息化常用業務軟件,其次對氣象測報地面信息化數據處理技術措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以供參考。
氣象測報;地面信息;數據處理;技術
地面氣象測報應用信息點較多,涉及面也相對較廣,大大增加了信息處理的難度,在氣象預報過程中,通過地面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升氣象預報整體效果。但就實際操作情況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沒有進行妥善的解決,已經嚴重阻礙了地面氣象測報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完成,這就需要對氣象文件的處理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找出合理的解決措施,促進我國氣象預報業的持續發展。
2.1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系統軟件(OSSMO)
就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氣象測報基本站常采用地面氣象測報業務系統軟件OSSMO(2004版)進行測報工作,其是一種具有較強綜合性的無航測報業務軟件,主要由自動氣象監控軟件(SAWSS)與通訊網接口軟件(CNIS)共同構成,還包括自動氣象站數據質量控制(AWSDataQC)與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報警器(OSSMOCLocK)這2個輔助軟件,具有參數設置、觀測編報、數據維護等多方面功能。
地面氣象測報業務系統軟件(OSSMO)不僅能夠滿足人工觀測需求,還可用于智能氣象觀測站,并且還可滿足不同部門對于地面氣象觀測資料模式文件信息化處理需求。此外,地面氣象測報業務系統軟件(OSSMO)還充分考慮到了與原先地面測報軟件的兼容問題,可滿足對原先數據格式文件處理的需求。
2.2 自動氣象站監控軟件(SAWSS)
自動氣象站監控軟件屬于接口軟件的一種,其能夠有效聯合自動氣象站采集器與計算機,進而對采集器進行相應的控制。對于自動氣象站監控軟件的功能模塊,主要包含數據采集、數據查詢等。通過自動氣象站監控軟件的應用,可將采集器中的數據及時的調取到計算機中,之后通過數據監測窗口顯示數據,然后再將其寫進采集數據與實時傳輸的文件中,以實現實時監控各傳感器和采集器運行情況的目的。同時,通過將其與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進行有效的融合,還能夠妥善處理氣象臺站各類地面氣象測報業務,在此過程中,其還能夠在聯合中心站的基礎上,實現自動氣象站的組網目的。當自動氣象站處于運行狀態時,自動站的監控軟件的作用在于自動站采集與計算機的接口軟件。對于不同型號自動氣象站的設置,必須遵循自動氣象站的數據接口標準,以構建相應的動態鏈接庫,從而實現與本軟件的掛接目的。
3.1 氣象測報競賽概況
我國氣象局分別在2007年、2009年舉辦了全國地面氣象測報技能競賽。在氣象測報競賽中,具體的競賽內容為計算機綜合處理、云天觀測、地面氣象報告編制以及地面氣象觀測等。此處以2007年地面氣象測報技能競賽為研究對象,結合實際審核經驗,以期地面氣象信息化A、J數據文件信息的處理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深入的分析。
3.2 氣象測報地面信息化數據處理技術措施
3.2.1 A文件處理技術措施
(1)正點的缺測處理技術措施
在實際觀測過程中,極容易遇到正點無法確定的問題,針對此,國家制定了統一的確定正點的標準,在能夠獲得正點周圍10min內數據時,應采取該數據10min內出現的記錄取代正點。如果在10min之內沒有數據,僅可依靠10min之后的數據來代替正點。該比賽舉行日期為2007年7月23日,比賽得出的正點數為18:46,675.6hPa。在比賽過程中,10min之內沒有數據出現,原先僅能夠借助其他方式探知正點數,但現在可采用人工平行觀測、補測等方式,主要利用50min以外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找出最優正點數,但由于上述觀測技術需要高度的耐心和集中性,所以獲得的數據之間通常存在一定的偏差。
(2)參數錯誤的處理技術措施
在進行格式檢查工作時,通常會出現參數錯誤的現象,例如參數與參數之間的對應值無法銜接等情況。要想有效避免此類錯誤的出現,必須對所有的參數變化進行仔細的觀察,并且還要詳細的記錄、分析每個月觀測任務的變化,以便更清晰的展現參數的變化狀況。通過參數錯誤處理技術措施的應用,可有效避免參數錯誤現象的出現,從而避免月與月之間的氣象數據錯誤現象的發生。
(3)降水現象數據與降水量不一致的處理技術措施
在比賽中,通過檢查發現A文件的降水現象與降水量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4~5h的降水量,但卻沒有出現降水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傳感器的失控與傳輸信息的滯后,最終導致兩個數據的失衡。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失衡問題,首先判斷降水量滯后情況,將滯后時限控制在2h內,然后按照此類規律,對這一期間得到的數據進行累加。但如果滯后的時間己經超出2h,失衡情況較嚴重,應立即刪除這組數據,并重新進行觀測。
(4)時間錯誤的處理技術措施
在實際檢查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日期不符合的情況,例如原文件日期為23/07/2010,但數據顯示的日期為22/07/2010,這些錯誤的數據可能會影響整個觀測的準確性,必須及時進行糾正。此外,觀測人員也要時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實時關注時間的正確性。
3.2.2 J文件信息處理技術措施
①處理分鐘數據異常性跳動情況。一般情況下,當原始數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影響之后,往往會出現跳變的情況,這就需要對出現跳變的數據進行相應的維護,并將其放回原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②做好分鐘數據的處理與審核,在實際探測過程中,系統顯示23日氣溫缺測,則在A文件中就會出現正點值錯誤的現象,主要由于雷擊等外力的影響,此時需重新探測正點值,使得系統恢復正常狀態。
3.2.3 A文件信息人工審查技術
(1)審查要求
在審查信息時,通常采用自動式審查設備進行,例如自動氣象業務系統,此設備的應用可有有效提高審審查效率與精確度,但其審核范圍有限,無法對能見度、云等天氣現象進行審查,存在一定的缺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在審查過程中,通常會采取人工審查的方式,可充分利用影響天氣現象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結果。
(2)對天氣現象、云、能見度的審查
在進行天氣現象的記錄時,應遵循總的原則,即為全面性要求,這就需要對天氣中的降水數量、降水記錄、霧的濃度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還要在充分結合空氣溫度與濕度的基礎上,對結果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以避免結論片面性問題的出現。相比于其他記錄,云的記錄更加復雜,所以,在進行具體記錄時,應保持高度的細心,不僅需要熟悉云的概念、特點、形成原因,還要關注其與雨、雷、閃電及其他現象的關系,并且還要時刻關注云的變化過程。此外,能見度會對人們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審查能見度時,必須嚴格遵循及時、準確與傳達到位原則。在能見度低于10km時,記錄中往往會出現霧、沙塵或煙霧等現象,這些現象是造成能見度低的主要原因。而在能見度高的情況下,這些現象將不會出現在記錄中。
(3)其他人工審核重點
在地面氣象測報審查工作中,人工審核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在人工審核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并且還要嚴格根據相關規范,以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氣象數據,為后期氣象研究提供可靠依據。針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提高作責任感和進取心,并快速掌握和應用新設備、新技術,為氣象測報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部門對氣象監測技術要求日益增高。氣象資料的處理數據也逐漸增多,導致實際操作中氣象預測人員所遇到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工作人員應不斷提高技術,更好的掌握氣象測報地面信息化數據處理技術,確保氣象數據的資料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不斷提升我國氣象測報技術,加快信息化處理技術的成熟,為社會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大的便捷。
[1]馬 婧,馬寧.淺析地面氣象測報業務軟件日常操作技能[J].農業與技術,2014(06):224.
[2]劉蘭芳,關榮溢,李曉欣,等.地面氣象測報數據文件質量控制的處理技術[J].廣東氣象,2014(36):73~75.
[3]羅植榮.業務改革后地面測報工作中異常數據的處理[J].農業與技術,2013(12):204.
P413
A
1004-7344(2016)21-0282-02
2016-7-6
王超雄,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氣象測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