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軍鄭 勇董 軍( 新疆阜康市人民醫院,新疆 阜康 83500;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8)
?
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價值
馬 軍1鄭 勇2董 軍2
(1 新疆阜康市人民醫院,新疆 阜康 831500;2 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1118)
【摘要】目的 探討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在我院診治的顱腦損傷患者7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入路治療,觀察組采用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術后7 d的NDS與GCS評分分別為(13.00±14.36)分和(10.59±1.34)分,而對照組分別為(19.15±14.23)和(9.00±1.32)分,與術前對比差異明顯(P<0.05),同時術后組間對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8 d的病死率為2.8%,對照組為11.4%,觀察組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損傷能有效降低術后NDS評分和提高GCS評分,從而改善神經功能狀況,降低術后病死率,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擴大翼點入路手術;顱腦損傷;NDS評分;GCS評分
顱腦損傷是常見的頭部創傷之一,雖然當前的病死率有明顯下降,但是容易導致意識喪失、神經功能障礙、記憶缺失等,給患者的預后帶來嚴重負面影響[1]。在手術治療方法,常規翼點入路手術和去骨瓣減壓應用比較多,能使相當部分患者得救,但治療效果不佳,致殘率比較高,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擴大翼點入路手術得到了廣泛應用[2-4]。本文具體探討了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損傷的臨床價值,從而為合理選擇入路方式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資料: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選擇在我院診治的顱腦損傷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和影像學診斷為顱腦損傷;年齡為18~70歲;發病12 h內入院,著力部位為枕部或枕顎部;適應手術治療;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及惡性腫瘤疾病;近2周有感染性疾病。其中男44例,女26例;平均年齡(46.33±5.2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4.45± 4.11)kg/m2;入院時GCS評分4~8分,平均為(6.22±1.29)分;雙側瞳孔散大38例,單側散大3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5例,兩組的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損傷原因、入院時GCS評分、瞳孔狀況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兩組麻醉方式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入路治療,顴弓上耳屏前1 cm為手術切口,星形切開硬腦膜,自耳屏前向后上,伸至頂骨正中線,經頂結節向前內,沿正中線前至額部發際下,止血、消除血腫、壞死腦組織,硬膜外置引流管。觀察組:采用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墊高患側肩部以減少頸部張力。選擇翼點入路切口,剝離皮瓣,切開顳肌淺筋膜,保護面神經顳支。星狀剪開硬腦膜,清除血腫及壞死的腦組織,縫合有利于減壓及防止腦脊液漏。所有患者在圍手術期積極維持內環境穩定、重視早期腦組織保護及微循環改善。
1.3 觀察指標:①神經功能學評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所有患者于術前與術后7 d進行NDS評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失越多。②GCS評分:所有患者術前與術后7 d也進行了GCS評分。③死亡情況:調查所有患者術后28 d內的死亡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對比采用卡方χ2分析,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NDS與GCS評分對比:經過觀察,觀察組術后7 d的NDS與GCS評分分別為(13.00±14.36)分和(10.59±1.34)分,而對照組分別為(19.15± 14.23)和(9.00±1.32)分,與術前對比差異明顯(P<0.05),同時術后組間對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NDS與GCS評分對比(分)
2.2 28 d死亡情況對比:經過調查,觀察組術后28 d的病死率為2.8%,對照組為11.4%,觀察組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28 d死亡情況對比(n)
顱腦損傷是一種高度致死性的危重疾病,隨著重癥監護醫學,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正逐漸得到改善,但是術后28 d的病死率還比較高[5]。研究表明顱腦損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腦外傷引起的顱內血腫、腦挫傷及傷后繼發的腦水腫、腦腫脹等,導致腦干缺血和功能衰竭[6]。
救治顱腦損傷的關鍵是徹底清除顱內血腫及壞死的腦組織,解除腦干受壓,迅速降低顱內壓,使閉鎖的腦池及導水管開放,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而對于具備手術指征者,正確的手術入路非常重要[7]。傳統的顳頂部小骨窗不能充分照顧腦損傷部位,難以做到徹底清除血腫、壞死腦組織及止血,不能充分減壓,甚或有的情況可加重腦膨出,形成惡性循環。而擴大翼點入路是近年來被用于顱腦損傷手術治療中的手術切口相對于標準大骨瓣較小,利于美觀;易于止血、清除挫傷灶及血腫、處理顱底骨折;骨窗位置足夠低,能充分開放外側裂池,有利于度過腦水腫高峰期;術后咬合功能受限不明顯,避免外減壓過度,可以防止術后骨窗疝的發生[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28 d的病死率為2.8%,對照組為11.4%,觀察組的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在顱腦損傷的病情與預后判定中,NDS與GCS評分應用比較多,通常認為GCS評分<8分者或出血量≥5 mL者預后較差。NDS評分在腦外科的應用比較多,可用于客觀評估疾病嚴重程度,也顯示了一定的預測腦出血預后的真實性[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7 d 的NDS與GCS評分分別為(13.00±14.36)分和(10.59±1.34)分,而對照組分別為(19.15±14.23)和(9.00±1.32)分,與術前對比差異明顯(P<0.05),同時術后組間對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顱腦損傷能有效降低術后NDS評分和提高GCS評分,從而改善神經功能狀況,降低術后病死率,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帆,郭庚,劉躍亭.微創神經外科理念在雙額葉腦挫裂傷治療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2):76-77.
[2] Sadaka F,Cytron MA,Fowler K,et al.Sepsis in the 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 epidemiology and outcome[J].J Clin Med Res,2015,7(1):18-20.
[3] 綦斌,左程,鄔巍,等.立體定向微創鉆孔引流術輔助尿激酶灌洗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1):205-206.
[4] 張美彪,王列,羅科輝,等.顱腦外傷遲發顱內出血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6):18-20.
[5] 艾子敏.擴大翼點入路手術治療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7):36-37.
[6] 張晉寧,尤令通,黃佳欣,等.70歲以上老年患者大腦中動脈動脈瘤合并側裂區血腫的手術體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21(13): 6188-6189.
[7] 胡正祥,楊魁元.擴大翼點入路術治療額顳對沖性顱腦損傷的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6):747-748.
[8] Dou L,Gao HM,Lu L,et al.Bispectral index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ma in intensive care unit[J].World J Emerg Med,2014, 5(1):53-56.
[9] 黃奇武,李斌,戴攜.重型顱腦損傷后肺部并發癥與GCS預后的關系[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21): 84-85.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