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韻倬(福建省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
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體內的藥效學研究
歐陽韻倬
(福建省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摘要】目的 評價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體內的臨床療效與病原學療效特征。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診的33例符合入組標準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靜脈注射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400 mg/d,連續給藥5~14 d,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評價臨床療效,給藥前后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標本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對比致病菌檢出情況,評價病原菌療效,進行體外藥敏研究,測定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最低抑菌濃度(MIC)。結果 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的顯效率為87.88%(29/33),發熱、咳嗽咳痰、喘憋、肺部啰音、胸部X射線片在給藥3 d后明顯改善,治療結束時大部分異常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33例入組病例共計檢出33株病原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14株,肺炎支原體1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5株,肺炎鏈球菌1株,流感嗜血桿菌1株,病原菌檢出率為66.67%,治療后入組病例痰標本中病原菌的總體清除率達90.91%(30/33)。體外藥敏實驗顯示,莫西沙星氯化鈉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常見病原菌均較敏感,對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別為0.25 mg/L、0.25 mg/L、0.5 mg/L、0.5 mg/L、1 mg/L。結論 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及病原菌清除療效均令人滿意,較低濃度即可抑制常見病原菌的生長,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下呼吸道感染;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藥效學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病及多發病,且發病率呈明顯增長趨勢,喹諾酮類藥物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常用的抗生素,具有組織濃度高、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其中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在肺組織和支氣管黏膜的血藥濃度更高,在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發揮更強的抗菌活性,被《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成人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推薦為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一線藥物,有望成為繼環丙沙星后市場銷售額最佳的喹諾酮類抗菌藥[1]。隨著莫西沙星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病原菌對藥物本身的敏感性越來越低,多重耐藥菌的檢出率越來越多,給下呼吸道治療帶來了一定挑戰。如何更為合理地應用氟喹諾酮類,降低和減慢其耐藥性的產生成為解決這個艱巨任務的關鍵所在。本研究旨在觀察莫西沙星在臨床患者體內的藥效學特點,以期能為莫西沙星的合理應用,降低和減慢病原茵對莫西沙星耐藥性的產生提供參考資料。現將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診的33例符合入組標準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下呼吸道的診斷標準,入組前2周內未使用過抗生素,無喹諾酮藥物過敏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為26~46歲,平均為(38.4±5.6)歲,平均體質量為(67.6±5.3)kg,肺炎14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11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靜脈注射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400 mg/d,連續給藥5~14 d,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并評價臨床療效,給藥前后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標本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對比致病菌檢出情況,評價病原菌療效,進行體外藥敏研究,采用瓊脂雙倍稀釋法測定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對臨床分離菌珠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將受試菌懸液以多點接種器接種至含莫西沙星的瓊脂平皿上,接種菌量為104菌落形成數(CFU)/點,每次藥敏測定時分別設標準菌株為質控菌,參照2003年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委員會標準判讀,無細菌生長的試管對應的藥物濃度,即為待測菌的MIC。
1.3 數據處理:將數據錄入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臨床治療效果: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的顯效率為87.88%(29/33),發熱、咳嗽咳痰、喘憋、肺部啰音、胸部X射線片在給藥3 d后明顯改善,治療結束時大部分異常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33例入組病例共計檢出33株病原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14株,肺炎支原體1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5株,肺炎鏈球菌1株,流感嗜血桿菌1株,病原菌檢出率為66.67%,治療后入組病例痰標本中病原菌的總體清除率達90.91%(30/33)。見表1、2。

表1 臨床療效

表2 臨床指征改善情況
2.2 體外藥敏實驗:對痰標本中的主要病原菌進行分離培養,共計215株,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68株,肺炎克雷伯桿菌64株,肺炎鏈球菌32株,肺炎支原體27株,流感嗜血桿菌24株,莫西沙星氯化鈉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常見病原菌均較敏感,對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別為0.25 mg/L、 0.25 mg/L、0.5 mg/L、0.5 mg/L、1 mg/L。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臨床常見及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影響,抗菌藥物應用合理與否是提高下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及避免病原菌耐藥的重要因素,隨著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譜的不斷變化,病原菌的種類越來越復雜,除了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革蘭陽性菌外,非典型病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趨勢,耐藥情況越來越嚴重,臨床廣泛應用的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性也達到16%~44%[2],尋找抗菌譜更廣、抗菌能力更強的藥物是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迫切需要。
莫西沙星屬于第四代超廣譜喹諾酮類藥物,抗菌活性較強,其抗菌譜可覆蓋了全部呼吸道主要致病菌,靜脈給藥后血藥濃度遠高于常見病原菌的MIC。本研究顯示,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靜脈點滴400 mg/d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顯效率為87.88%(29/33),發熱、咳嗽咳痰、喘憋、肺部啰音、胸部X射線片在給藥3 d后明顯改善,治療結束時大部分異常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治療后入組病例痰標本中病原菌的總體清除率達90.91%(30/33),與臨床研究相符[3-4]。體外藥敏實驗顯示,莫西沙星氯化鈉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常見病原菌均較敏感,對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別為0.25 mg/L、0.25 mg/L、0.5 mg/L、0.5 mg/L、1 mg/L,表明莫西沙星藥效學結果良好,不易引起細菌耐藥,對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最敏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敏感性相對較低。莫西沙星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患者具有較好的耐受性,耐受率高達93.5%,尤其適合老年人使用[5]。
總之,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在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及病原菌清除療效均令人滿意,較低濃度即可抑制常見病原菌的生長,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九雨,郭慧元.廣譜高效新喹諾酮類抗菌藥莫西沙星[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02,23(6):274.
[2] Jones RN,Baguero F,Priviera G,et al.Indusd β-Iactama- semediuted resistance to thind-generation cephalosp or ins[J].CLon Microbiol Infect,1997,3(1):7.
[3] 曾春芳.莫西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36-37.
[4] 李玉光,張愛蘭,仵榮會,等.莫西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1):1430-1432.
[5] Chen R,Ma W,Yu X,et a1.Intravenous moxifloxacin in routine hospital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na:results of a multicenter,nonintervemional study[J].Int J Gen Med,2011, 4:317-323.
中圖分類號:R9;R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