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忠 朱元廷 朱海成(牡丹江市肛腸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手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療效比較分析
趙寶忠 朱元廷 朱海成
(牡丹江市肛腸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傳統手術與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84例中重度痔瘡患者,通過隨機數字雙盲法將其平均分成2組,對照組192例患者進行傳統手術治療;治療組192例患者進行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2.19%(177/1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38%(162/192),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效果更佳,恢復較快,更適用于臨床治療及推廣。
【關鍵詞】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傳統手術;中重度痔瘡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簡稱PPH)是現代臨床治療中重度痔瘡的一種有效手段[1],但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這種術式存在繼發性出血、術后吻合口狹窄等臨床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的缺點,療效并不理想。因此,一些研究對該術式進行了相應的改良,并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現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84例中重度痔瘡患者,對比論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的臨床效果,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84例中重度痔瘡患者,通過隨機數字雙盲法將其平均分成2組。治療組192例患者中,103例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22~74歲,平均年齡(49.27±5.88)歲。其中,Ⅲ期者105例,Ⅳ期者87例。對照組192例患者中,104例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24~71歲,平均年齡(48.77±5.69)歲。其中,Ⅲ期者101例,Ⅳ期者91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仿,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研究存在突出可比性。
1.2 方法。治療組:192例患者進行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常規消毒、鋪巾處理后,應用肛管擴張器進行擴肛,確定齒狀線位置,應用紗布盡可能把外痔推向肛內。利用肛管擴張器置放肛鏡縫扎器,在齒狀線上方1.0~2.0 cm位置確定縫針位,然后從3點鐘方位開始,通過3/0可吸收長線以順時針方向順著黏膜下層縫合一周[2]。同時,在9點鐘位置把10號絲線拉出進行牽引,一共縫合2~3針。再最大程度的張開特制的PPH吻合器,把吻合器頭端于荷包縫線的上方插入,妥善縫合且打結。應用帶線器把3點位置的縫線與9點位置牽引線依次通過吻合器對應側孔牽出肛外。應用牽拉結扎線,把被縫合、結扎的黏膜及其組織置于吻合器頭部的套管中,然后收緊吻合器,再打開擊發,完成切除吻合。把吻合器旋松、移出,采用跨越吻合口8字縫合,并妥善固定,在肛管處置留引流管,完成手術。對照組:192例患者進行傳統手術治療。患者體位、麻醉處理以及手術操作等與治療組相同。但是,荷包縫合操作,僅從3點位置開始,通過3/0可吸收腸線以順時針方向順著黏膜下層縫合一周[3],一共縫合5~6針。
1.3 療效評判。治愈:全部病理癥狀及體征徹底消退,臨床效果評分超過95%。顯效:全部病理癥狀及體征獲得顯著緩解,臨床效果評分超過75%。有效:全部病理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臨床效果評分超過30%。無效:全部病理癥狀及體征沒有出現任何好轉,甚至更加嚴重,臨床效果評分低于30%。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于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并使用配對樣本t進行檢驗;對于計數資料,則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說明試驗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1 效果對比: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2.19%(177/1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38%(162/192),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表
2.2 相關指標比較:治療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對比分析表(±s)

表2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對比分析表(±s)
住院時間(d)治療組 192 17.25±5.27 88.26±11.28 2.13±1.15 7.26±2.13對照組 192 15.29±4.64 94.39±12.18 3.34±1.26 9.33±2.26分組 例數 操作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d)
2.3 不良反應對比:治療組中,繼發性出血者4例,肛門墜脹者4例,發生率約為4.17%;對照組中,吻合口狹窄者8例,繼發性出血者12例,肛門墜脹者12例,便不盡者4例,發生率約為18.75%。由此可見,治療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PPH術已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該術式具有恢復迅速、疼痛較輕等優點[4],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但是,傳統PPH術的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例如遠期臨床效果不理想、術后復發率很高、疼痛明顯、繼發性出血率、吻合口狹窄率等,均是影響手術預后效果的主要因素。改良PPH術在單荷包縫合的基礎上,結合9點位置牽引線,雙側均具有牽引線可均勻牽引的力量,以便均勻完整的切除黏膜,從而降低了對正常組織周圍的壓迫,避免患者術后出現吻合口狹窄、繼發性出血等癥狀。改良PPH術因為采取短距離縫合,在非常嚴重的痔瘡根部完成縫線牽引,避開不容易切除的痔核周圍的血供,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了術后痔瘡的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本次試驗結果得知,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2.1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38%;同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1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75%,與陳錦珍等研究者獲得的結論基本一致[5]。由此進一步表明,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效果更佳,恢復較快,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更適用于臨床治療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冬惠,俞金龍,顧伏平,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痔切除術治療混合痔的效果對比[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2,14(26): 266-267.
[2] 楊曉東,潘凱,王東,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與外剝內扎術的對比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7(5):386-388.
[3] 邵凌,孫德好,劉勝.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手術治療重度痔療效對比分析[J].海軍醫學雜志,2013,34(4):234-235.
[4] 孫鋒,陳輝,胡豐良.經肛門鏡下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痔切除術治療重度內痔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 26-28.
[5] 陳錦珍,向德志,耿興琳,等.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與傳統手術治療中重度痔瘡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 22(16): 1759-1760.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