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允(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
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應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的臨床效果對比
宋 允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應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的臨床效果。方法 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 年8月行全麻術的老年骨科患者12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麻醉前予以氯胺酮,觀察組64例加以右美托咪定,比較兩組譫妄發生率、不同時間段(IL-6)水平及清醒時間。結果 觀察組譫妄發生率3.13%比對照組18.75%低(P<0.05);兩組不同時間段IL-6水平比較(P>0.05);兩組T1、T3比較(P>0.05),而觀察組T2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 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聯合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可有效降低術后譫妄發生率,但是和炎癥發生機制無關聯。
【關鍵詞】老年骨科全麻;亞麻醉劑量;氯胺酮;右美托咪定
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術后極易發生譫妄,致使其出現認知功能障礙(POCD),從而延長住院時間,并影響術后的恢復,嚴重時可導致死亡[1]。術前使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均能夠降低患者譫妄的發生率,但其對骨科患者譫妄的影響,尚未得出結論[2]。為此,本研究通過觀察上述兩種藥物對老年骨科患者的治療效果,探討譫妄和炎性反應間的關系,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行全麻術的老年骨科患者128例,排除酗酒、精神病史、老年癡呆、視覺及聽覺障礙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8∶26,年齡64~85歲,平均(74.75±6.12)歲,體質量60~71 kg,平均(66.23±13.56)kg。觀察組男女比例36∶38,年齡65~85歲,平均(75.14±5.42)歲,體質量60~72 kg,平均(67.18±14.25)kg。兩組年齡、性別、體質量等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全麻,但術前未使用相關麻醉藥物,對照組患者予以0.5 mg/kg氯胺酮(生產于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H50021105),使用靜脈注射;觀察組于對照組的基礎上,在手術中加以1 μg/kg右美托咪啶(生產于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20110097),使用靜脈注射,速率控制在0.5 μg/(kg?h)。兩組均得以麻醉誘導,0.1 mg/kg順式阿曲庫,0.2 μg/(kg?min)瑞芬,2 mg咪達唑,5 mg/kg異丙酚,3 μg/kg芬太尼,同時對兩組實施機械通氣,氣道壓:<35 cm H2O,頻率:10次/分鐘,潮氣量:5 mL/kg。術后2 d內予以15 mg/kg舒芬太尼,100 mg氟比洛芬酯,格拉司瓊6 mg,并使用生理鹽水將其稀釋為100 mL,泵入速率為2 mL/h。
1.3 觀察評定標準:參照譫妄評定(CAM)標準判定譫妄發生情況。①注意力不夠集中;②病情波動,且急性起病;③意識水平發生變化;④思維混亂;當患者符合③或④其中的一個,且具備①和②,則判定為術后譫妄[3]。血清檢測:患者分別于術前、術后、術后24 h時間段抽取靜脈血,并使用ELISA法測定血清IL-6水平。觀察患者麻醉結束至睜眼時間(T1)、睜眼至拔管時間(T2)、拔管至出室時間(T3)。
1.4 統計學處理:將文中統計及檢測所得數據采用SPSS17.5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差異進行u檢驗,計數資料用例(n)、率(%)表示,組間差異進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譫妄發生情況:本研究共14例發生術后譫妄,且均發生于術后1 h,術后1 d后均恢復至正常;其中觀察組2例發生術后譫妄,發生率為3.13%,對照組12例,發生率為18.75%,兩組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同時段IL-6水平對比:觀察組麻醉前IL-6水平為(29.87 ±2.25)ng/L,對照組為(30.52±3.44)ng/L;觀察組患者手術結束IL-6水平為(32.63±4.06)ng/L,對照組為(33.64±5.02)ng/L;觀察組術后1 d IL-6水平為(29.86±1.34)ng/L,對照組為(29.96± 1.93)ng/L。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血清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清醒時間對比:兩組T1、T3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T2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清醒時間對比[(±s),min]

表1 兩組患者清醒時間對比[(±s),min]
組別 T1 T2 T3觀察組(n=64) 18.12±4.25 1.41±0.32 20.93±3.34*對照組(n=64) 18.03±4.36 3.58±1.47 19.87±4.65 u值 0.05 2.39 0.56 P值 P>0.05 P<0.05 P>0.05
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術后極易發生譫妄,主要表現在注意力不夠集中,缺乏指向性等,致使其出現認知功能障礙(POCD),不僅延長住院時間,加重患者的心理及經濟負擔,而且嚴重影響術后恢復情況[4]。相關研究表明,術前使用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能夠降低患者譫妄的發生率,但其對骨科患者譫妄的影響,尚未得出結論,且右美托咪定也能降低與預防患者譫妄發病率,但其對POCD影響缺少相關報道[5-6]。為此,本研究通過觀察上述兩種藥物對選定的12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以進一步探討譫妄和炎性反應間的關系。
相關報道顯示,譫妄的發生和麻醉藥物的使用密切相關,以往的麻醉藥物雖然效果良好,但術后譫妄的發生率較大,加之其不良反應大,因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右美托咪啶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而亞麻醉劑量氯胺酮的不良反應比較小,兩藥合用能夠充分發揮出協同鎮靜的良好效果[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譫妄發生率3.13%比對照組18.75%低,這說明右美托咪啶亞和麻醉劑量氯胺酮合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譫妄發生,該結果與上述報道相符。通過相關動物實驗證實,麻醉劑量的氯胺酮經非競爭型的拮抗NMDA受體,致使損傷神經傳導通路,造成老年鼠的認知功能下降,進而導致發生譫妄。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不同時間段的血清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該結果與馬盼盼等人研究結果類似,進一步驗證術后譫妄的發病機制和炎性反應無關聯[8]。另外,分析兩組清醒時間可知,兩組觀察組T2顯著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右美托咪啶隸屬新型α2受體高選擇性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其中藍斑核為α2受體上的密度區域,其主要負責焦慮、覺醒等腦功能。藍斑核作用于右美托咪定后,經α2受體引發鎮靜催眠等一系列反應,此反應可增加患者對氣管插管的耐受性,從而有效平衡中樞神經因氯胺酮而產生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未對術后譫妄的發生和炎性反應的機制做出解釋,還有待于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聯合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可減輕氯胺酮產生的影響,且有效降低譫妄發生率,但是和炎癥發生機制無關聯。
參考文獻
[1] 鄧輝鈴,劉炯峰.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啶對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術后譫妄發生率的影響[J].右江醫學,2014,42(5):582-584.
[2] 王飛.右美托咪定預防骨科脊柱手術患者全麻后寒戰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醫學雜志,2012,28(1):34-36.
[3] 王愛桃.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對全麻手術患者鎮痛鎮靜效果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11):1290-1291.
[4] 何漢良.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骨科手術全麻4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0(4):427-429.
[5] 祝雪芬.右美托咪定聯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脊柱手術術后鎮痛效果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7):567-569.
[6] 陳漢文.右美托咪定對骨科老年患者術后譫妄的影響[J].熱帶醫學雜志,2014,14(2):217-219.
[7] 張曉棟,樸美花,王艷姝,等.馮春生亞麻醉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對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9(1):133-137.
[8] 馬盼盼.右美托咪啶和亞麻醉劑量氯胺酮對老年骨科全麻患者術后譫妄發生率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9(1): 128-132.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