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新 朱風雷 譚玉娟(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山東 青島 266300)
?
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并發鼻咽腔潰瘍的護理方法分析
周 新 朱風雷 譚玉娟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山東 青島 266300)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的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治療的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給予鼻咽鏡下清創術實施治療,并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結果 經過臨床治療后與護理后,其中獲得顯效的患者為35例(51.5%),獲得有效的患者為29例(42.6%),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4.1%,而獲得無效的患者為4例(5.9%)。結論 就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并發鼻咽腔潰瘍患者來說,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則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得到提升,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晚期鼻咽癌;放療;鼻咽腔潰瘍;護理
本研究中選擇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治療的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探討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的臨床護理方法以及臨床護理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治療的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為36例,其年齡為21~80歲,平均為(56.9±2.9)歲;而女性患者為32例,其年齡為22~81歲,平均為(57.8±3.1)歲。全部患者的性別與年齡等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分析,都沒有明顯的差異,其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患者保持仰臥位,將1 mL 2%的地卡因噴到患側鼻腔,待2 min以后局部痛覺逐漸消失,選擇電子鼻咽鏡經中鼻道或者是下鼻道進鏡,使用活檢鉗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每周1次,堅持2周。
1.2.2 護理方法:第一,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積極的為患者服務,且耐心的為患者答惑解疑,從患者的行為反應與心理活動著手,且確保一視同仁,善待所有患者。同時,相關的護理人員應該仔細的對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情況進行觀察,選擇微笑服務的理念,使患者的焦慮與緊張的心理狀態得到有效的緩解,積極主動的鼓勵患者,使患者增強治療的自信心,以此確保患者可以積極的配合治療,從而使患者臨床癥狀有效的得到緩解,并盡早得到康復[1]。第二,體位護理。患者保持平臥位,頭向后仰,取軟枕墊在患者頸部,使患者鼻腔得到充分暴露,便于局麻藥物可以充分的滲入到鼻腔[2]。護理人員應耐心的指導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應盡可能保持固定體位,以便實施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統計學SPSS17.0對全部患者的基本臨床數據進行了分析、統計與處理,采取卡方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采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經過臨床治療與護理后,其中獲得顯效的患者為35例(51.5%),獲得有效的患者為29例(42.6%),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4.1%,而獲得無效的患者為4例,其無效率為5.9%。見表1。

例數與比率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例數(n=68) 35 29 4 64比例(%) 51.5 42.6 5.9 94.1
鼻咽癌是一種臨床中常見與多發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其臨床表現一般為鼻部異味、惡臭,且伴隨著持續性發熱與頭痛,偶有涕血等,其臨床首選治療方式主要是放射治療[3]。相關報道顯示,采用放療聯合化療藥物的方式對鼻咽癌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得到治愈的概率可以達到60%。如果采取單純放療方法對早期鼻咽癌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4]。而采取單純放療方法對晚期鼻咽癌患者進行治療,其療效欠佳,主要是由于遠處轉移與局部復發等因素。此外,放療引發的并發癥可以使患者痛苦加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威脅[5]。其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則是一直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往往會導致出現大出血與感染等,因此臨床中在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還應該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
本研究中選擇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治療的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顯示:68例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合并鼻咽腔潰瘍患者經過臨床治療與護理后,其中獲得顯效的患者為35例(51.5%),獲得有效的患者為29例(42.6%),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4.1%,而獲得無效的患者為4例,其無效率為5.9%。
綜上所述,就晚期鼻咽癌放療后并發鼻咽腔潰瘍患者來說,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治療的同時,為患者提供嚴格的局部上藥護理心理護理以及藥物鼻咽沖洗護理等綜合護理,則可以有效的使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得到提升,在臨床中值得廣泛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莉.鼻咽癌患者調強放療過程中的護理干預[C].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療專業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10(22):32-35.
[2] 易斌,周歡群,姚潤,等.4種鼻咽癌患者血清自身抗體診斷價值的研究[C].中華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2014,21(10):41-42.
[3] 何英,周鋼橋,李欣,等.谷胱甘肽硫轉移酶M1基因編碼區多態性與中國南方人群鼻咽癌易感性的關系(英文)[J].癌癥,2009, 15(4):125-126.
[4] 華貽軍,陳明遠,洪明晃,等.內鏡下鼻咽清創術治療鼻咽癌放療后鼻咽壞死20例近期療效[J].癌癥,2014,25(16):121-125.
[5] 徐棟,錢超文,邊曄萍,等.鼻咽癌頸部轉移性淋巴結的超聲造影特征及時間強度曲線分析[C].第二屆長三角超聲醫學論壇暨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12,17(26):83-86.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