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龍
(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 外科 廣東 廣州 510260)
?
糖化血紅蛋白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及預后的影響
李文龍
(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 外科廣東 廣州510260)
【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紅蛋白對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及預后的影響。方法選擇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收治的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A組(糖化血紅蛋白≥6.4%)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6.4%),各80例。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拆線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結果B組術前準備時間較A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前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拆線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會延長術前準備時間,術后并發癥會增多,應將糖化血紅蛋白≥6.4%作為高危指標,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糖化血紅蛋白;髖部骨折;老年;糖尿病;預后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髖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逐步升高。臨床研究報道,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預后與其基礎疾病及并發癥相關。糖尿病是慢性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髖部骨折患者常見的基礎疾病[1]。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對患者既往6~8周的血糖控制水平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許多大型的醫療機構通過臨床試驗認為糖化血紅蛋白能夠作為血糖濃度變化的監測金標準。本文通過對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探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患者術后并發癥及預后的關系,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2月至2014年10月廣東省第一榮軍醫院收治的160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均經X線或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髖部骨折,均有2型糖尿病病史。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A組(糖化血紅蛋白≥6.4%)和B組(糖化血紅蛋白<6.4%),各80例。A組中男35例,女45例;年齡為46~75歲;粗隆間骨折23例,股骨頸骨折57例;骨折到手術時間為2~36 d;復位內固定治療31例,關節置換治療49例;26例合并高血壓,35例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呼吸系統疾病。B組中男31例,女49例;年齡為43~76歲;粗隆間骨折25例,股骨頸骨折55例;骨折到手術時間為2~33 d;復位內固定治療30例,關節置換治療50例;25例合并高血壓,33例合并冠心病,20例合并呼吸系統疾病。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手術方式、合并疾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資料收集測量并記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并確定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將臨床資料收集完整并建立數據庫。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 a的隨訪,觀察并記錄上述患者的住院時間、拆線時間、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并進行對比分析。

2結果
2.1各項指標B組術前準備時間較A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前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拆線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s)
2.2預后情況A組共有4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尿路感染11例,胃腸綜合征8例,肺部感染9例,電解質紊亂7例,心腦血管事件5例,褥瘡3例),發生率為53.75%,B組共有27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尿路感染7例,胃腸綜合征5例,肺部感染6例,電解質紊亂4例,心腦血管事件2例,褥瘡3例),發生率為33.75%。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兩組患者進行1 a的隨訪,A組患者病死率為6.25%(5/80),B組為5.00%(4/80),兩組患者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是髖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引起全身多器官受損,導致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差,術前血糖一直是術者關心的問題。糖尿病會引起機體代謝紊亂,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術后切口愈合差,患者抵抗力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升高[2]。高艷虹等[3]報道,糖尿病患者蛋白質合成減少,膠原合成減少,機體對鈣的吸收降低,影響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因而,合理控制血糖對促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有著重要作用。
在血糖控制的具體標準上尚存在一定的爭議。多數學者支持應將手術前的血糖水平保持在8.9 mmol/L以下,然而在創傷刺激、應激反應、藥物及患者的飲食等要素的干擾下,患者的瞬時血糖水平會有較大的波動,影響患者真實的血糖情況。而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對患者既往6~8周的血糖控制水平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許多大型的醫療機構通過臨床試驗認為糖化血紅蛋白能夠作為血糖濃度變化監測的金標準[4]。糖化血紅蛋白不受患者血糖水平漂移頻率及幅度的干擾,穩定性較好,將其作為預測患者預后的指標具有較好的臨床指導意義[5]。本研究中兩組患者B組術前準備時間較A組短(P<0.05);兩組術前血糖水平、住院時間及拆線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病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糖化血紅蛋白≥6.4%的患者預后較差,應給予相應的處理。
綜上所述,在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高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會延長術前準備時間,術后并發癥會增多,應將糖化血紅蛋白≥6.4%作為高危指標,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李洪飛,李二虎,嚴鋒合,等.金屬植入物髓內外固定修復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 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8):7780-7785.
[2]李莉,陳念,柯柳,等.老年髖部骨折圍術期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0(35):5736-5740.
[3]高艷虹,徐錦霞,張江蓉,等.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甲狀旁腺素、維生素D與骨密度的關系[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2):143-145.
[4]吳學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lerositn和Dkk1水平與骨密度相關性研究[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4.
[5]程燕子,鐘吉文,趙靈,等.危重癥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預后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14):2184-2186.
【中圖分類號】R 683.3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6.040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