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作為當代中國文人之典范,徐建融教授閱盡天下書卷與畫卷,以“寬容”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士氣”貫穿詩文書畫,堅持“雅正”的氣息與立場,借助治史、為文、從藝之“技”,而最終通達于人生之“道”。
在華彩紛紜的海上畫壇,徐建融先生是一位踽踽獨行的學者型書畫家。他著作等身,詩書畫兼能,山水、人物、花鳥皆長。他以謝稚柳、陳佩秋兩位先生為淵源,上溯晉唐,兼參南北宋,致敬元四家,孜孜矻矻,恭謹恪勤,既以畫為樂,又以畫為役,以積劫方成的努力,一超直入如來地。晉唐宋元傳統為其大雅正聲,所以筆下氣度雍容,一派天機。“畫則以唐宋眾工之制為法,詩則以唐宋騷客之格為宗,雖不能佳,而能存詩畫之本法。” 這是徐建融先生的堅持,傳統文人詩、書、畫、印的“三絕”“四全”,在他的花鳥畫中得到延續。他服膺風華絕代的宋人花鳥,其寫生精神和周密不茍的描繪技法、清新雅致的詩意情境令他心有戚戚,從而心摹手追。他不僅臨摹了大量的宋畫名作,還親自栽植了各種花卉供作畫資,乘之愈往,識之愈真。他筆下的花鳥或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內涵郁勃磊落之氣;或用筆工細,明麗簡潔,天趣盎然而不失雅逸之氣。他特別提出“工筆意寫”和“意筆工寫”兩個論點,便是試圖通過借鑒明清傳統的率意來糾正工整畫風的刻板之失,通過借鑒唐宋傳統的嚴謹而力挽粗放畫風泛濫之弊,既追求工筆畫的形態逼真,更尋求寫意畫的象外傳神,物情兼備,率能奪造化而移精神。而其畫面之精彩,也在于其詩文題跋,往往神思突來,倚馬可得,卻運筆紆徐,寄興在從容不迫處。其畫外之意,天人之想,洋洋灑灑,都在其空明駘蕩、汪洋曼衍的筆意之中了。
近日,“海上長風”——徐建融翰墨萃真展覽會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隆重開幕。展品涵蓋了山水、人物、花鳥、書法、雅物等130余件精品、100部著作、30件名家書徐建融詩抄。此次規模展品具有極高的系統性和代表性,觀眾可以從中了解大家的風格特色與藝術成就。

《松壑飛泉》。
徐建融教授詩、書、畫、學、著俱佳,對中國藝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最為突出的是其在美術史上的成就。主辦方在展示時重點考慮展廳集中展示徐教授百部著作,成為本次觀展中的最大亮點。這是徐教授幾十年的美術史論研究而積累的百余部著作,真正稱得上是著作等身的學者。他用獨特的方法進行美術史論研究,也用他同樣精深的認識,實踐自己的中國書畫創作。1990年代初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創辦的第一個美術史專業,即在徐建融先生的主持下正式開張招生。這個專業的成立既填補了上海高等教育的空白,也使他的學術主張和理想通過教學得以實現。徐教授親訂教程,授課解惑,始終強調在多元化的一元中,晉唐宋元正規畫代表中國畫的先進方向,足見其藝術大家之風范和膽識,并影響了一大批中青年學子。
展廳另一吸引觀眾駐足的是,有三十位滬浙著名書法、篆刻家以書、刻徐建融教授的詩文這種傳統的方式來向他表達祝賀,徐教授的詩詞亦稱滬上一絕,是他國學素養和情懷的一個側面。這個創舉是韓天衡美術館朱曉東館長策劃的,也是朱館長與另外二十九位名家、同道共同對徐建融教授個展敬意的人文表達!
作為當代中國文人之典范,徐建融教授閱盡天下書卷與畫卷,以“寬容”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士氣”貫穿詩文書畫,堅持“雅正”的氣息與立場,借助治史、為文、從藝之“技”,而最終通達于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