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 陳崢博士的專著《民間借貸與鄉村經濟社會研究——以近代廣西民族地區為中心》,是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民間借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該書的學術價值與貢獻體現了近代鄉村經濟史和鄉村金融史研究的新發展。
關鍵詞: 近代 鄉村經濟 鄉村金融
2016年1月,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陳崢博士的專著《民間借貸與鄉村經濟社會研究——以近代廣西民族地區為中心》,全書40多萬字,是一本頗具新意的學術著作,是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民間借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作者以其獨具的眼光、寬闊的視野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近代廣西民族地區民間借貸的史實,論述了民間借貸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影響,體現了近代鄉村經濟史和鄉村金融史研究的新發展,其成就頗值肯定與贊賞。綜覽全書,筆者認為,該書的學術價值與貢獻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書結構合理,詳略論述得當
全書分為八章,外加導言、結語,共十部分。該書在論述了研究緣起和近代廣西的少數民族及分布地域的基礎上,對廣西民族地區鄉村民間借貸總體狀況、主要形式、盛行的原因、民間借貸與民族地區鄉村經濟、民間借貸與民族地區鄉村階層、民間借貸與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社會功能等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全方位研究,最后在綜合比較的基礎上總結了廣西民族地區民間借貸的特點。
在研究中,作者在第二章對近代廣西民族地區民族的負債情況、借貸的期限、利率與利息、債主與債戶等略加論述,該書的第三章民間借貸的主要形式,作者將其分為一般私人借貸和非政府借貸兩方面,所占篇幅不多。而在第五、六、七章則潑墨如雨,用較大的篇幅深入剖析了民間借貸與民族地區鄉村經濟、階層、社會之間的邏輯關系,重點論述了民間借貸與近代廣西少數民族民眾日常消費、小農生產、鄉村商業、社會階層變動、借貸中的其他人群、社會問題、社會關系、民教沖突等問題。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內容安排有條有理,中心突出,詳略處理得當,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二、滿足現實需要,彌補已有研究不足
鄉村民間借貸是中國近代金融史和鄉村經濟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長期以來不僅受到史學界的高度重視,而且引起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學家的密切關注。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社會經濟史研究的興起和成為一門顯學,學術界研究重心的下移和眼光向下,為學術研究的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學人對鄉村民間借貸的研究取得一批成果。如李金錚的《借貸關系與鄉村變動——民國時期華北鄉村借貸之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民國鄉村借貸關系研究——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對民國時期華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借貸問題進行較深入的研究。但從研究時段說,學人選題的時間段大多是民國時期;從研究對象的地域看,學者主要以華北和長江流域為研究范圍,而長時段連續地研究全國范圍鄉村民間借貸的著作較少,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鄉村借貸更是幾近空白;從研究內容說,學者對鄉村與鄉村市場發展問題、民族之間的借貸問題、外國進入中國城鄉資金放貸問題、民間借貸與鄉村人口的流動問題、民間借貸與鄉村陋習、民間借貸與鄉村道德文化、民間借貸與鄉村民眾社會心理等研究不夠,這不能不說是十分遺憾的。
三、思考未來研究方向,提出獨到見解
該書在考察近代廣西民族地區民間借貸問題的同時,還對民間借貸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看法。如從研究視角與理論方法而言,該書指出,有關鄉村民間借貸的研究,應從新的視角出發,如民俗、民間信仰、宗法制度等。研究者還應在發揚過去長處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如何結合中國鄉村社會實際,既借鑒西方理論,又超越西方理論,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適合中國特色的鄉村民間借貸的研究理論框架和話語系統,這是研究能否取得突破的關鍵。作者指出,研究鄉村民間借貸時,應面向整體史,立足專史,把鄉村民間借貸放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面聯系之中進行考察,既要從經濟史、社會史等角度進行研究,又要從生活史、民族史、文化史、政治史等角度切入,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研究;既要從宏觀上把握,又要從政治、社會經濟、民族關系、思想文化等微觀方面研究,進而了解民間借貸在社會變遷中扮演的角色及民間借貸與鄉村社會生活的關系。實際運用時,應注意運用聯系的、整體的眼光審視民間借貸與其他經濟領域的聯系與互動,關注外部因素對民間借貸的作用與影響。應超越時段分割而從近代延伸到現當代的“長時段”,使民間借貸變遷的過程不再被人為斬斷,從而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建立起延續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見微知著”,真正體現整體史范式的研究宗旨和精髓,從而使研究更具現實價值。
三十多年來,盡管學術界對鄉村民間借貸研究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創新無極限,前沿無窮盡,學術研究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挖掘新資料,利用新理論,采用新手段,革新研究方法,從新的視角繼續拓展和深入對鄉村民間借貸的研究,仍然是擺在學人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