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青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聽,欣賞音樂是提高學生感受理解、鑒賞音樂的能力,發展學生想象力,以及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是整個音樂教育的核心。單純依靠聽覺,或過多的講述就顯得單調枯燥、平淡乏味,學生不能在聽音樂的同時全身心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久而久之,對音樂欣賞失去興趣,音樂欣賞也失去原有的意義和作用。從教以來,我著重抓住以下幾點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樂曲的含義
學習情境指任何影響學習者或學習過程的條件,為了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更能集中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活潑好動,更易于接受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的特點,我運用故事、圖畫頭飾等一系列教學媒體,創設與樂曲情緒及表現內容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些具體形象的情境感染下,調動學習主動性。如《春天來了》是一首旋律流暢、歌詞優美的歌曲。本課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體會春天帶來的快樂,備課時我意識到,這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最好的一課。上課時,我先用多媒體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圖片:有青翠的草地,多彩的花朵、成片嫩綠的樹林、即將融化的殘雪、出洞的小動物,等等。然后問:“畫中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讓學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話描述圖中的景色,表達對這幅圖的情感,朗誦歌詞時,帶著對春天無比喜愛的情緒。我感覺到孩子們對春天有了直觀、親切的感受,剛要引入歌曲教唱時,有一名學生突然舉手,提出了疑問:“戴老師,歌詞中‘春姑娘躲在那朵花苞里的‘春姑娘是誰啊?”說完,學生都看著我,我一下子被問住了,心想:是啊!春姑娘……怎么解釋呢?沒想到他們的心會這么細膩……我靈機一動,先讓孩子們想一想,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思緒。學生在座位上紛紛交流起來,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這時,只見又有一個學生將小手高高舉起,說道:“戴老師,我知道!”全班立刻安靜下來。“春姑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當小樹綠了,小花開了,那就是她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我高興地點了點頭,笑了笑。他話音剛落,接著,許多學生站起來說了說看法:“春姑娘一定是熱愛地球的仙女,她一來世界就變美了……”“畫上面樹枝飄動著,一定是春姑娘吹動的,還有小動物也出來了,一定是春姑娘用手輕輕拍拍他們,告訴他們春天來了……”
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直觀美感,不僅置身于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還對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真和對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在孩子們的心里嗎?
下課后,我再回頭想想這節課,真正感覺到新課程實施后給音樂課帶來的變化,把感受音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把可持續發展教育注入了課堂,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孩子們的心是那么純潔、天真,但愿世界少一些不和諧,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美麗。
音樂課教學往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總以為就是哼哼歌曲,其實通過聽聽、唱唱、跳跳等活動形式,師生多溝通、互動,不僅可以帶來樂趣,而且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寓樂于教,讓人受到思想熏陶,從中受益。對于這點,我在音樂教學中有所感觸。
二、發展想象,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在欣賞音樂過程中引導兒童通過生活聯想,發展想象,使他們完成從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之間的過渡,使音樂形象描繪的情景出現在兒童的聯想和想象中,從而正確領會內容。由于兒童的聯想適合與音樂、生命運動同時進行,因此音樂形象的展現過程是兒童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的過程。如《丹頂鶴的故事》,這是一首動人心弦的敘事歌曲,抒情婉轉地向人們訴說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故事。全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暢,運用同音反復、級進的手法和口語式的音樂語言表達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部分曲調的色彩變得明亮開闊,歌曲以擬人的手法、反問的語氣譜寫了一曲天地之間的歌:“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輕訴說。”歌曲的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在這里表達了丹頂鶴為女孩傷心哭泣的悲痛心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聯系性、互根性,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整首歌曲充滿了人性美,把無生命的自然景觀視為有生命的整體,音樂在流動的音符中震撼人們的心靈,拓展學生的想象。
三、啟發創造,鞏固對樂曲的理解
學生聽懂了樂曲不等于欣賞教學就可以畫上一個句號。應適時啟發學生進行創造,因為創造是欣賞教學的高級階段,只能欣賞美怕不能創造美,那么這種欣賞肯定是膚淺的。
欣賞活動中我啟發學生用表情和動作表現聽到的音樂。如欣賞教學《歌唱美麗的家鄉》,課前做好課程引導,把學生引到合唱教學中。在課中注重聽,聽中分析音樂要素,如情緒、速度、音樂結構等,要突出音樂的本體。突出學生的自學,尤其是齊唱部分,基本是學生通過聽學會的。難點解決通過辨聽、教師范唱、分組唱、錄音學生評價等方式進行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當然,這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要多錘煉,普通話要規范,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對高聲部的訓練力度應加大,突出學生的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通過幾年工作實踐,我認為創設情境,發展想象,啟發創造,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