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芳
摘 要: 社區志愿者是社區工作人員的重要力量,他們對社區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社區志愿者的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因此,應該從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加強對社區志愿者的培訓、建立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等方面予以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 社區志愿者 穩定性 影響因素 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需求不斷增加,社區專業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越來越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多種需求,社區志愿者應運而生,并且逐漸成為滿足社區居民多種需求的重要力量。所謂社區志愿者通常指自愿利用自身的時間、技能等資源,在社區為居民和社區慈善事業、公益事業提供幫助或服務行為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社區志愿者服務的概念體現出了社區志愿者工作的無償性、服務性、隊伍構成的多樣性等特征。當今社會,社區志愿者隊伍的發展趨勢逐漸轉為專業性,他們通常擁有較為專業的技能知識,能利用專業技能知識為社區居民和社區管理機構提供幫助,因此,社區志愿者在社區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社區志愿者在社區發展、建設中的意義
社區志愿者在社區發展、建設過程中有獨特優勢,社區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能較快融入社區居民中,及時幫助社區居民解決一些問題,同時為社區居委會等基層組織提供服務。
(一)有利于提升社區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社區作為我國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共同體,最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為社區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便利和服務,構建和諧社區,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然而由于社區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的有限性,很多社區并不能充分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需求,因此,社區志愿者作為社區引進的具有專業技能的相關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社區的服務能力,促進社區管理機構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社區志愿者的組成是多樣性的,它的成員包括大學生(包括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公司職員、教師、個體戶等,社區志愿者整體素質較高,每一位志愿者都具有自身特長和優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或資源優勢為社區提供幫助和服務,針對社區居民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幫助,有助于社區服務能力提升。
(二)社區志愿者是增進基層社區管理機構與居民感情的中介和橋梁,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城市的發展呈現出問題的多樣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與新問題,社區居民的需求也呈多樣化。針對社區居民存在的不同需求和問題,社區管理機構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增加不穩定因素,影響社會和諧。社區志愿者直接面對社區居民,通過對居民問題的幫助和解決可以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可以將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社區居委會,同時可以將國家和黨的有關政策傳達給群眾,可以有效地減少社區管理機構工作開展的阻力。這樣,志愿者充當基層社區管理機構與社區群眾之間的中介和橋梁,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和理解,及時化解矛盾,及時解決問題,有利于社區穩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三)通過社區服務有利于提升志愿者的綜合能力。
社區志愿者的工作不僅有利于提升社區的服務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由于社區志愿者更多的是直接面對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各種活動,這對志愿者的各種素質都有較高要求,因此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社區志愿者要面對不同的幫助對象,面對不同的對象首先要取得幫助對象的信任,要了解其基本情況和具體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志愿者的交流溝通能力會得到提升,在幫助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尤其對于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更可以將所學如社區工作、小組工作、個案工作等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不斷使自身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再如社區舉行各種活動過程中,社區志愿者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也能得到提升。總之,社區服務、社區活動是社區志愿者綜合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有利于高校拓展實習基地,為社區提供更為專業的人才。
社區志愿者的工作要求對志愿者提出了較高要求,不僅要求志愿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還要求志愿者具備較強的業務技能和工作能力。在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中,不可忽視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專業大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社區成為地方高校學生的實習基地,對地方高校和社區是“雙贏”局面。一方面,對地方高校而言,和社區建立實習基地,不僅拓展了實習基地,而且有利于在學生實習期間更好地管理學生,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再局限于紙上談兵。另一方面,對社區而言,通過和高校建立實習基地,不僅充實了志愿者隊伍,而且提升了社區志愿者服務的整體質量,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服務。
二、影響社區志愿者穩定性的因素
上文分析了社區志愿者服務不管對于社區還是志愿者本身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志愿者服務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隨意性,如地方高校的大學生通常是他們的畢業實習作為志愿者角色參與社區服務,等實習期滿,就不再繼續從事社區志愿服務,再如很多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并不能嚴格按照時間來社區服務,有的志愿者剛和社區幫扶對象建立關系,由于工作調動等原因中斷了服務,還有的志愿者剛開始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但后來對志愿者工作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憑興趣參與社區活動。因此,社區志愿者的穩定性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影響社區志愿者穩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工作時間的隨意性。
社區志愿者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志愿者的工作基本是無償的,不以報酬為目的。因此志愿者的工作時間和正規的工作制度相比,彈性很強,通常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到社區進行服務,由于工作時間沒有強制要求,因此,周末工作單位加班、有親戚朋友串門等因素都可以讓志愿者的社區服務中斷,如果周末上午沒時間,那么下午也可以;另外,就是社區和地方高校進行合作,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生的志愿服務通常限于畢業實習期,一旦實習結束,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將會中斷。所以工作時間較為隨意成為影響志愿者工作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社區服務意愿的積極性不能持久化。
不可否認,很多社區志愿者剛開始從事社區志愿工作是投入了很大熱情和精力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志愿者服務的積極性明顯下降,有的來參加社區志愿者的初衷并不是十分明確,后來發現自己對社區志愿服務和預想的有一定差距,再加之在服務中不可避免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甚至被人誤解,所以打起了退堂鼓;還有的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加之志愿者工作性質又是無報酬的,沒有任何激勵措施,還要花費自己大量時間、精力,所以服務意愿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退。
(三)社區志愿者專業技能不足。
一名合格的社區志愿者不僅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有奉獻精神,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如組織協調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處理公共事務甚至突發事件的能力等。但是在實際社區志愿者服務過程中,大多數志愿者從事的是一些常見的、經常性的服務,如幫助社區打掃衛生、陪同社區老人聊天、協助社區委員會進行一些入戶調查、基本的文字工作等,對于一些需要專業技能和要求較高的工作就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老人突發疾病、遇到具體的家庭問題如何運用較為專業的技能進行調節和解決、處理糾紛矛盾等,因此社區志愿專業技能不足是影響其服務長久、持續、穩定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社區志愿者服務穩定性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
我國東部志愿者服務發展早、速度快,志愿者管理機構、管理體制都較為健全。但在西南地區,尤其是一些經濟發展較慢的地方城市,社區志愿者服務發展較為滯后,管理體系不健全,甚至缺乏規范的社區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管理等程序,更多的是依賴于民間自愿組織和大學生志愿者。因此,要想提升社區志愿者服務穩定性,從政府層面、社區層面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機構和管理體制是必須做的首要工作。
(二)加強對社區志愿者的培訓。
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是提升志愿者工作意愿、效率、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對志愿者的培訓應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培訓增強志愿者對社區志愿者工作的認同感;二是使志愿者熟知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和專業技能提升。要想增強對志愿者服務的認同,可以通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志愿者精神的內涵、實質相結合進行講授志愿服務精神,使志愿者從內心認可志愿者工作;對于志愿者技能的提升可以通過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培訓,如可邀請醫務人員對志愿者進行較為基礎的醫務護理知識和急救常識的傳授;還可邀請資深的社區工作者進行經驗交流、社會工作專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等。
(三)建立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
雖然社區志愿者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其工作主要是無償性質,但不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絕對無償性,因此,為了增加社區志愿者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必須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激勵機制。如組織志愿者開展活動、進行志愿服務時,社區基層管理機構應該提供相應經費支持;尊重志愿者的工作、人格,維護志愿者的合法權益,在志愿者遇到困難時給予積極幫助;認可志愿者的工作,可根據志愿者的工作表現進行適當獎勵,如頒發榮譽證書、加強社會對社區志愿者工作的認可。
(四)社區應為志愿者的工作盡可能提供便利。
社區志愿者從事志愿服務通常是在社區管理機構的指導下進行的,因此,從社區層面而言,應加強與志愿者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志愿者的工作盡可能提供便利。如社區居委會應根據社區志愿者具體的情況和能力安排工作,而不能強迫志愿者從事不愿意或能力有所不及的事情;再如社區應建立一個志愿者辦公室或休息交流室,讓志愿者在工作之余有一個可休息的地方,社區居委會還可以定期舉行社區、居民和社區志愿者的溝通、交流會,及時了解社區志愿者的情況變化,幫助志愿者解決困難,真正做到感情留人。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區居民的需求將逐漸多樣化和具體化,社區志愿者作為參與社區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對促進社區工作和社會和諧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各界要為不斷推進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努力,政府相關機構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社區基層應以人為本,為社區志愿者工作盡可能提供幫助;社會應尊重、理解、認可社區志愿者工作。這樣才能使社區志愿者工作持續化和穩定化。
參考文獻:
[1]謝文靜.建立上海市社區志愿者服務的長效機制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1(8).
[2]黎付林,覃青作.我國城市社區志愿服務發展研究綜述[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2(2).
[3]倪晨潔.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困境與對策[C].復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