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廣東廣州 510642
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的形成、影響與對策研究
陳思思
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廣東廣州510642
群體極化在網絡輿情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于特定時代誕生的一把雙刃劍,需要我們理性地認識和處理。文章通過對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理論的梳理,闡明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的本質內涵、特點與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帶來的社會影響與解決對策。
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群體極化效應;網絡事件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高達46.9%,網民規模已超過6億,微信、微博、QQ、MSN和Facebook等越來越成為公民輿論的主要陣地[1]。近幾年來,網絡輿情群體極化事件并不少見,如搶鹽事件、天津大爆炸的網絡謠言等,群體極化問題及其研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本文主要從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的研究概況、形成過程、動因、影響以及應對策略展開論述,為正確認識群體極化效應并對其實施良好的控制與引導措施提供可行性參考。
“群體極化”的假設認為,合群討論可以使群體中多數人同意的觀點或意見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原來持有這一觀點或意見的人更相信該觀點或意見的正確性。這樣,原先群體堅持的觀點和意見,在群體討論后會變得更為人所堅持;而原先群體反對的觀點和意見,討論后反對的程度也會更加強烈,并最終使群體意見出現兩極分化的傾向[2]。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網絡事件中的群體極化效應是一種極端的網絡輿論,它通過網民對某個社會事件或現象進行充分地討論和交流后,在互聯網上形成具有極端性和對立性的觀點和意見;其次,在網絡事件群體極化效應中,網絡群體的心理與個體由于處在不同的輿論環境下而使得二者的心理狀態存在質的差別,個體的理性和智慧由于受到群體思維和意識的制約而被群體輿論所感染,從而產生從眾的心理;最后,由于網絡媒體自身的特點而使網絡互動具有方便、快捷和打破時空限制的優勢,使我們在每一次的輿情醞釀后都有可能在不同地點、不同時段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和互動,從而使網絡傳播呈現出復雜性的特點[3]。
2.1不利于網民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
因為存在人為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網絡事件當事人都應該遭到批判和強烈的譴責。就算如此,網民在發表個人評論時也應保持做人最基本的素質,學會尊重、理解和寬容一切合情理的人和事,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羞辱,盲目跟風,毫無思考和非理性地發表負面的主觀評論,這不僅不利于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2.2引發對事件當事人的網絡暴力
在新聞媒體網絡事件中,由于受到群體極化效應的影響,群體的社會不良情緒被再度激發,不再受到社會道德規范以及法律法規的約束,對事件當事人進行強烈地譴責和謾罵,嚴重的還可能產生網絡暴力。如網民個體因不滿事件當事人的所言所行而進行的人肉搜索,并將他們的個人隱私公布于互聯網上;或對當事人進行強烈的言語譴責和人身攻擊。這些網絡暴力不僅侵犯了當事人及其家庭的個人隱私,還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的人身和精神損害,并為社會帶來眾多負面的影響。
2.3加大政府對相關問題的治理難度
在網絡事件中,由于群體極化效應的作用而形成巨大的群體輿論場,加上許多的輿論都是負面的、消極的評論,政府等相關部門不得不重視和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從而倒逼政府對相關網絡事件及其衍生事件進行治理,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治理社會問題的難度。如在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有網民肆意散播政府災區救援的混亂局面,宣揚政府災區治理的無能,造成社會對政府救援工作的強烈質疑和不滿,進一步加大了政府開展相關救援的難度。
作者簡介:陳思思,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學生。
3.1培養網民的道德素質與網絡素養
網民是網絡輿論參與的重要主體,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網絡文明的發展程度。因此,為防范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加強網民群體道德素質的培養極為重要。要樹立公民良好的道德觀念,規范和約束網民的行為,引導網民正確合理地使用互聯網。同時提高網民對網絡媒介的利用能力,包括對網絡信息的篩選、理解、評估和質疑的能力,以及媒介信息的生產、制作與傳播能力,從網民自身查找原因,進一步降低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的發生概率。
3.2加強網絡監管,完善網絡輿情群體極化危機的預警機制
政府要加強網絡監管,嚴厲打擊惡意網站和有意誹謗他人的行為,建立和完善公共輿論極化危機的預警和防控機制,對所收集到的網絡輿情的真偽性與傳播速度進行詳細分析,對惡意言論和不實信息要及時制止和終斷傳播,必要時可采取技術手段,以及時過濾和阻斷可能造成網絡事件和群體極化危害的信息,強制阻止含有惡意信息的頁面到達用戶客戶端。
3.3加強信息公開和透明,拓寬意見表達渠道,提高政府公信力
由于網民的信息認知會受到首因效應的影響,一旦網民的認知受到來自諸多媒體負面信息的影響,網民對該事件的初始認識便會持續很長時間,并進一步左右同質圈層群體的認知。為此政府必須加強信息公開和透明,及時呈現最真實的信息給公眾,馬上組織與事件相關的信息公布在互聯網上,減少網民不必要的猜測和對信息的曲解,不給小道消息和謠言傳播的空間,掌握和控制輿論的主導權,同時拓寬公眾的意見表達渠道,不斷發揮各大媒體的傳播優勢,合理利用現代媒體的監測功能,不斷暢通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的疏解渠道,從而降低群體極化現象發生概率,讓不良信息無隙可乘。
3.4培養意見領袖的專業素質,打擊惡意非法的網絡公關
意見領袖對網絡輿論的影響至關重要,為此政府必須組織相關的輿論專家和意見領袖,培養他們的專業素質,使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意識,引導他們理性討論和參與公共事件,塑造正面的網絡輿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網絡輿論的群體極化。對于惡意炒作網絡輿論話題,肆意散播虛假信息,歪曲事件事實的惡意網站要加強監管,嚴格處置,從而有效維護互聯網公共領域中的良好環境,切實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總而言之,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等新興自助媒體在社會互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群體極化效應在網絡輿情中的表現也將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一普遍存在的效應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分析和處理,以便能夠進一步提高人們對網絡輿情群體極化效應的防控和應變能力。
[1]吳詩賢,張必蘭.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相關研究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5,32(3):85-88.
[2]焦德武.試論網絡傳播中的群體極化現象[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105-108.
[3]王根生.面向群體極化的網絡輿情演化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1.
2096-0360(2016)14-0003-02
G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