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喬慶宇
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促進遼寧經濟可持續發展①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喬慶宇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了遼寧省上市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提升遼寧省上市公司競爭力對于推動遼寧省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上市公司 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
在遼寧省眾多企業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直接反映著遼寧省經濟的運行狀況、發展水平。為此,提升企業競爭力,提高上市公司經濟效益,對于推動遼寧產業升級、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其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著力點,也是政府實施社會管理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關注的重點。
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衰退,我國經濟發展在長期積累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集中爆發后,開始步入“三期疊加”艱難階段。遼寧省作為全國重化工業與裝備制造業基地,現有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所面對的發展矛盾與困局、經濟轉型陣痛更為嚴重。在這樣的狀況下,遼寧省上市公司必將肩負突破經濟發展桎梏、率先進行結構轉型、升級,發展、塑造區域經濟的重任。這是因為,在上市公司中集聚了各個行業的眾多優質公司,在當前遼寧省經濟增速放緩,有進一步走向衰退的情況下,抓好上市公司經營,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就會挽回遼寧省經濟衰退的局面,讓遼寧省經濟重新走上牛途。
1.1 上市公司競爭力整體水平較低
區域內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實證分析顯示,遼寧省多數上市公司處于競爭力“較弱”和“弱”的等級,且比例有逐步上升的趨勢,2014年競爭力處在“較弱”和“弱”兩個等級的上市公司達59家,在70家上市公司的比例高達84.29%,上市公司整體呈現競爭力下降的動態變化跡象。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經營狀態持續惡化,2013年、2014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速明顯落后于遼寧省GDP增速,分別為-5.21%、2.94%;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的指標數據多數為負值;上市公司在財務管理水平較低,企業規模整體上還遠未達到規模經濟。
1.2 上市公司結構不夠合理,傳統產業的上市公司比重較大
首先,遼寧省經濟發展背景決定了在傳統產業中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冶金、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和電力熱力等行業上市公司的比重較大,達到上市公司總數的30%以上,而在信息技術、金融保險、文化傳媒、社會服務以及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比重較低,目前僅占5.7%。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處在經濟轉型的陣痛中,也決定目前上市公司整體的經營局面。其次,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近年來在股權分置改革后出現一股獨大的問題又說改善但問題依然存在。
1.3 遼寧省上市公司總量較少,與遼寧省在全國的經濟位勢不匹配
截至2014年底,遼寧在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累計達到83家,剔除被終止上市的7家上市公司和被外省公司并購的6家公司,目前在滬深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共有70家,占全國境內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64%,全國排名居第十二位。2014年上市公司年報數據顯示,遼寧省上市公司總市值8119.77元,營業總收入3507.74億元,占遼寧省GDP的12.25%,比照其他省份,上市公司對遼寧省GDP貢獻偏低。
①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一般項目立項課題(W2012273)《遼寧省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實證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喬慶宇(1968-),男,遼寧遼陽人,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
1.4 遼寧省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利用效率低
分析遼寧省上市公司2006年~2012年歷史數據發現,在實施股權融資的上市公司中,即使有16家上市公司在營業總收入方面實現了較高增長,但包括上述16家公司在內的大多數上市公司在基本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股權融資后的資金投入與上市公司經營規模呈正相關,而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的提升影響較小,甚至呈現一定的負相關;在對每股經營現金流、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的考察中未發現股權融資帶來明顯的改善;整體上融資后的上市公司經營運行呈現改進、惡化以及影響不顯著等的分化現象。對70家上市公司的年均派現融資比(投資回報率)進行考察,53家上市公司跑輸了同期的無風險收益率,并未給股東帶來與融資市場風險對等的投資回報。對股東回報過低這一狀況與股權融資熱潮相比,是各方都不能回避的問題。
2.1 深刻理解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利用自身特點與優勢,抓住機會,乘勢而上
近年來,上市公司出現的整體營業收入、盈利水平快速回落以及競爭力水平較低等問題,既有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也與遼寧省經濟面臨的困局有關。在我國前期經濟發展中“三期疊加”消極影響還在持續發酵,世界經濟整體衰退的背景下,遼寧省適逢“中國制造2025”、“新型城鎮化”、“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實施的機遇期,對遼寧省經濟而言,要想抓住這一次重要機遇,唯有加快解決經濟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此。為此,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應深刻理解并用好國家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利用自身的特點與優勢,抓住機會,乘勢而上。
2.2 促進規模擴張與資本積累,推動區域內產業協同,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在行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中,遼寧省通用裝備制造上市公司在全國的競爭力排名中逐步整體前移,競爭力水平整體提升,開始出現在各自領域具有競爭優勢和領先能力的上市公司,如機器人、大連重工、博林特、沈陽機床等,產業集聚的集群效應開始逐步顯現;但有一個問題不能忽視,即以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裝備制造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中規模因子的權重最大,而遼寧省6家上市公司在規模評價中整體排名靠后,為此快速實現規模擴張與資本積累,實現規模經濟是提升遼寧省裝備制造上市公司競爭力的關鍵。在區域競爭力的實證分析中,遼寧省上市公司競爭力處于“強”、“較強”兩個等級的上市公司共有13家(三年數據),分屬專用裝備制造、電力熱力、零售業、冶金、房地產、網游和農牧業等7個行業;鞍鋼股份、國電電力、大商股份3家公司連續三年出現在“強”、“較強”的競爭力等級中,另有大連三壘、大金重工、合金股份3家公司三年中兩次出現在“強”、“較強”的競爭力等級中,體現了上述公司具有相對穩定、持續的競爭力優勢,發揮上述公司的競爭力優勢和引領作用,推動區域內產業協同,也是解決當前遼寧省經濟困局的一個有效途徑。
2.3 內外發力,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
首先,努力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上市公司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政府實施社會管理的重點。對上市公司來說,更新觀念,創新技術,提升內部管理,提供市場需要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是提升競爭力的直接表現與必要過程。為此,上市公司首先需要解決企業自身發展所必需的人力資源、基礎資源、企業能力與知識問題,在公司治理、經營管理者素質、科研創新、生產運營、市場開拓與銷售、財務管理、資本投入與運作等方面做出綜合的應對。其次,需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環境與資源,為解決上述問題創造機會,上市公司可以借力資本市場平臺,利用其融資渠道籌集資金;可以通過并購重組,整合優質資產和資源,實現經營規模和水平的跨越式發展。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運營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財務杠桿管理能力和經營規模,進而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對地方政府來說,首先要積極發揮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政策引領作用,強化政策支持;堅定推進區域性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與應用轉化體系,為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提升、技術成果的轉化、產業轉型的升級提供支撐。再次,需要積極發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撐。政府應擔負起金融市場體系設計的責任,通過市場化改革措施與手段,推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的建立與發展。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行業骨干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等多種方式,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最后,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創建良好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是政府當前實施社會管理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李衛東.企業競爭力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9.
[2]喬慶宇,倪寶童.基于財務數據的遼寧上市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J].中國商貿,2016(05).
[3]喬慶宇.遼寧省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狀況及影響因素探析[J].中國商貿,2016(06).
[4]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報.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 yingkou.gov.cn/szfxx/sf_zfwj/201508/t20150818_ 921456.html,2015-08-18.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b)-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