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從2006年退休后開始學拍鳥。剛開始拍鳥只是覺得好玩,拍攝中專注于那些小精靈的可愛,欣賞那些美麗的羽色。幾位老哥們也經常教我怎樣構圖,怎樣在不影響鳥兒正常生活的情況下拍好鳥,等等。
在拍鳥的過程中,我不僅認識鳥,更重要的是為保護好野生鳥類和其他的野生動物作出行動和表率。我2011年1月加入鳥網,來到鳥網后大開眼界,看到各版塊老師們的照片后就認定那是我學習的榜樣。從此我一發不可收,天天都想岀去找鳥拍,常到成都各公園和郊外去拍。在拍攝中,我結識了很多鳥友,拍鳥的勁頭更足了。
在鳥網我通過發帖、回帖也結識了更多來自天南地北的老師們,他們教會我很多拍鳥的技術和技巧,使我的拍鳥之路一步步踏實地走到了今天。在鳥網,我的拍鳥技術得以提高,鳥友之間的友誼也日漸深厚。
漫漫拍鳥路,從零開始。一路走來,我確實感覺到拍鳥不但能健身強體,而且可以結交更多的鳥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人類與鳥相互依存、息息相關。
雖然年紀大,但是我還是不辭辛苦到大自然中去尋鳥拍鳥。拍鳥人的幸福,不只是拍到滿意的鳥片,還有一次次在大自然里與鳥兒不期而遇的邂逅……
火尾希鹛
一種小型鳥類,體長12-15厘米。頭黑色,具有長而寬闊的白色眉紋,在黑色的頭部極為醒目。它主要棲息于四川、云南、西藏、廣西、湖南海拔1500-2500米的常綠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活動于次生林、竹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通常營巢于常綠闊葉林中,巢呈杯狀,主要由綠色苔蘚構成,內墊有毛、發和細的植物纖維。
拍攝時間:2015年12月22日
拍攝地點:云南百花嶺
拍攝鳥名:火尾希鹛
金色林鴝(雄)
罕見的林鳥,全長約15厘米。雄鳥上體橄欖綠色,眼先至耳羽黑色,眉紋、肩部、腰部和尾上覆羽橙黃色,翼黑色,羽緣黃色,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橙黃色,端部黑色,下體均橙黃色。
指名亞種繁殖于西藏南部及東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甘肅南部、陜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夏季見于海拔3000-4000米近林線的針葉林及杜鵑灌叢,冬季下至低地灌叢。
拍攝時間:2015年12月19日
拍攝地點:云南百花嶺
拍攝鳥名:金色林鴝
劍嘴鹛
中型鳥類,體長21-22厘米。嘴特別細長而向下彎曲,頭頂和頭側煙灰色,具有長而窄的白色眉紋,在暗色的頭上極為醒目,其余上體棕褐色或褐色。頦、喉白色雜有灰色條紋,其余下體銹紅色。它特別細長而彎曲的嘴,使它很容易與各種鉤嘴鹛相區別。在中國,主要見于云南西部騰沖、高黎貢山、怒江與龍川江間山脈、瀾淪江與怒江間山脈。
拍攝時間:2015年12月21日
拍攝地點:云南百花嶺
白眉扇尾鹟
中國的一種罕見留鳥,見于云南西部,棲息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無樹草地。分布地域還有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東南亞國家。它的虹膜褐色,嘴褐黑,腳褐黑。叫聲帶間隔的悅耳笛音,4個上升音及2-3個下降音。
拍攝時間:2015年12月22日
拍攝地點:云南百花嶺
黃頸鳳鹛
一種中等體型而具有濃密冠羽的鳳鹛。眼圈白,領環皮黃褐色。黑色的髭紋將灰色的頭后與白色的喉隔開。上體全褐,胸側及兩脅淡黃褐,臉側具特征性的白色縱紋。它棲息于海拔1500-2285米的常綠林,能發出金屬般清脆的鳴聲。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西南,緬甸西部、北部、東部,印度北部。
拍攝時間:2015年12月19日
拍攝地點:云南百花嶺
拍攝鳥名:橙頭地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