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慧
摘 要 本文對實際的應急廣播案例進行分析,就如何在應急廣播現場中組建編輯能力展開談論。
關鍵詞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022-02
應急廣播是指當出現突發事件時,以公共廣播的形式,向公眾提供動員指揮、信息分享、災害預警以及協調救援等應急手段的宣傳。應急廣播以特定的頻率,對事發現場進行定向播報,并盡最大可能為事發現場的當事人提供最為準確且安全的信息,在這環節中,應急廣播現場工作人員的編輯能力是廣播中的關鍵,為此,本文將對應急廣播現場的編輯能力組建進行分析。
1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與普通編輯工作的差別
1.1 場景不同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工作人員所處的環境大部分是事故現象,環境與傳統的辦公室內進行編輯相比,不僅臟亂差,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在地震、火災以及爆炸現場的編輯報道等。而在這些緊急的現場進行報道時,一般都需要很多天的撰稿,需要真實感受事故現場情況。由于條件有限,很多現場編輯大部分都是身兼多職,才能夠實現現場編輯工作。應急現場編輯工作對編輯人員的身體以及心理素質要求比較高。
1.2 傳播對象不同
演播室中的編輯信息傳播與接受對象之間存在這一定的距離,但是在應急現場中,編輯人員所傳播的信息與現場對象零距離,能夠一邊報道,一邊接受到信息對象的反饋信息。能夠從信息反饋環節中,信息傳播進行精確的把握,在這樣的前提下,信息傳播的對象更加具備針對性[1]。
1.3 傳播內容不同
與普通的編輯工作相比,應急廣播現場中所報道的內容比較直接、簡單,同時針對性極強。一般情況下,應急廣播現場編輯工作的內容有以下5個方面:權威警告、行動指導、心靈安慰、知識普及以及人際溝通等。
2 應急廣播編輯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信息發布的及時性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中最需要重視的問題就是“應急”,如果現場編輯所播報的事件不及時,那么將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根據突發事件的時間以及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信息的及時發布。例如,在2013年4月份的蘆山地震現場應急編輯中,應急電臺在進行現場情況的應急報道,但是廬山氣象局預測出該地區三天后將會發生大降雨,此時,應急現場編輯立即停止當前的播報工作,向當地居民報道暴雨事件。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夠提醒災區百姓防范泥石流。這樣的應急處理模式,一方面實現了信息的有效傳播,同時也體現了應急廣播的應急功能。
2.2 信息編輯的權威性
當有危險事件發生時,人們的內心往往比較焦慮,同時對環境比較恐懼,此時應急廣播現場編輯需要以災區人們的內心安慰出發,向人們報道具有公信力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出現,能夠對災區人的內心進行撫慰,并對其行動進行指引,避免其出現危險行動。因此,應急現場編輯人員需要向人們發出具有權威性的信息,糾正謠言等。在蘆山地震中,應急電臺實時對現場災區百姓溝通,在與百姓互動的同時,向他們指導如何保護自己等,并安排飲用水、食品發放以及疾病防治。在這樣的形式中,一方面提升了應急電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緩解了災區災情[2]。
2.3 信息編輯的貼近性
應急廣播走進災區,是新聞的價值體現,那么應急廣播現場編輯所發出的信息需要具有一定的貼近性,所謂貼近性就是指,編輯所發出的信息能夠與人們的現狀相符合,并對其以后的工作有促進作用。在對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的應急廣播中,在對現場人們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希望在應急現場編輯所發出的信息中得到政府部門的公告、救災信息、災害提示以及天氣預報等,因此在實際的應急現場編輯中,需要現場編輯對這些內容進行著重報道。
3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能力標準
3.1 具有良好的信息把握能力
應急廣播現場編輯能力是決定信息播報成功與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播報環節中,需要編輯人員具有超強的信息把握能力。在事故現場中,信息種類比較多,那么現場編輯人員應該如何提取出關鍵的信息并將信息傳播出去,是實際應急現場編輯中的關鍵。在應急現場中,哪些信息必須播報,哪些不能播報以及哪些信息需要進行轉換角度才能夠播報,都是需要應急廣播現場編輯對信息進行綜合把握。例如,當發生地震時,蘆山由于情況緊急,一個養老院內物資出現緊缺,并且老人們的情緒比較波動,老人們攙扶著來到蘆山應急廣播中心表示對救災的不滿,希望將該信息發布出去??吹竭@樣的問題,應急廣播現場編輯人員馬上對老人進行安撫,并向他們解釋救災的情況,并與物資運輸部門取得聯系,希望他們盡快為老人們輸送物資等,在這樣一番處理下,將老人的情緒穩定下來。由此可見在實際的應急廣播中,有很多信息是不能播報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很多信息需要在轉換角度之下才能夠進行播報,如發生地震后,許多居民都撤離了居住地,居住地發生被盜事件。在對此事進行播報時,一方面不能引起騷動;另一方面需要積極轉換角度,為聽眾帶來希望。例如,在現場編輯人員與公安人員取得聯系之后,將公安干警請到直播間,對地震后居民家中發生被盜事件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在實際播報中提醒居民保護好物品,并告知百姓公安部門正在進行調查等。以這樣的轉換思路模式,能夠穩定人心,警示犯罪分子。
3.2 對緊急信息進行甄別
信息的甄別對于應急廣播現場編輯人員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信息有誤,將在緊急事件播報中擾亂人心。因此,在實際信息篩選中,需要關注信息的真實可信度,例如,如果有不法分子在事件慌亂中向人們散布虛假信息以制造恐慌,需要應急廣播現場編輯對虛假信息進行識別。在蘆山地震中,有一對退休的教師夫婦,向應急廣播中心發出申請,他們愿意免費為災區孩子進行教學,該申請發出后,應急廣播現場編輯人員并沒有向災區百姓廣播,而是向公安機關提出請求,對該夫婦的真實身份進行核實,當審核通過之后,才將此信息發布出去,為災區孩子提供教學。
3.3 信息播報的情感共鳴
在對應急廣播現場進行采訪時,如何實現在采訪中引起被采訪者與觀眾的共鳴,就需要實現采訪從故事的捕捉上,轉化為情感的交融。主要的實現方式有2點:第一,轉變初始訪談氣氛,從與被采訪者處于一種陌生的關系中轉變為知己;第二,在實際采訪中,注意引起被采訪者的共鳴,實現故事性的溝通。例如,能夠引起被采訪者共鳴,有可能是主持人一句感同身受的話,或者是一件相似的人生經歷等,這些都是聯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重要因素。
4 結論
綜上所述,應急廣播現場編輯工作與傳統的編輯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別,為了對應急廣播現場編輯的能力建設進行研究,在本文中,首先對應急廣播現場編輯與普通編輯工作的差別進行分析,二者主要在編輯的內容、場地以及對象距離上存在著不同。在實際的現場編輯中,需要注意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權威性以及貼合性。優秀的現場編輯需要具有較好的信息把握能力、對緊急信息進行甄別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廣播》2014年總目錄[J].中國廣播,2014(12):91-96.
[2]張立強.基于自然災害的應急廣播電視系統的建立與完善[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