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飛+韓亞杰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高校對科技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能力已成為評價高校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信息化的科技管理系統是當前發展的主要目標。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需要將科技和管理融為一體,既不能脫離了科學的軌道,又要將管理這一理念適時地融入進去。本文首先介紹了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然后著重剖析了目前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別從技術與管理2個角度進行闡述。最后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高校;科技;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TP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23-02
目前,許多高校的科技工作以及統計記錄工作大多還要依靠人力來完成,但是面對愈來愈多的信息,科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與負擔也在不斷地增加。隨著我國踏上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火車,信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信息技術已經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使整個社會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高校也需要通過互聯網計算機技術,逐步實現科技管理信息化,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快速有效地完成龐大的數據的整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逐步向一個先進的、信息化的目標邁進。
人們收集、存儲、傳輸、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顯著提高。
1 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1)規范的數據需要信息化。數據的規范化本就是信息技術的本質要求,計算機作業的實現必須要求有規范的數據,信息化的科技管理,可以完成數據規范化這一工作,保證所提交的數據符合設計標準。與此同時,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加強了高校之間的聯系,也使得高校越來越向國際化邁進,管理水平更加趨近國際化和現代化。采納國際上有效的的管理方式,改善現有的管理制度與理念,實現高校管理部門的網絡化,是高校科技管理革新的必然要求。
2)實現信息的動態管理,減少決策周期。高校中科研人員有的增多,知識高度密集,交叉學科層出不窮,以及高校的擴招,科技項目隨之增多。完成課題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信息,尤其一些最新的科研信息。人工管理難以實現信息的及時更新,秩序化程度也較低,因此會影響科研的進度。
另外,所提供的信息能夠被科技管理部門及時地收到,隨時把握最新動態,掌握最新信息,加快對信息資源的分析速度。信息化管理是提高高校科技政策制定水平和強化科技管理決策的一個重要指標,信息化程度代表了管理的先進化水平。這種方式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使管理者在很短之間內掌握大量信息,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整合與處理,節約了時間與人力成本,資源得到最優化處理,為高校的管理性決議與制度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3)信息化實現研究成果向高校科技轉化。科研是為人類服務的,最終的目的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能為人類所用的東西。這是經濟、科學與教育的相結合,是當今各國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通過互聯網媒體可以將科技成果生動的展現在世人面前,讓投資商清晰地看到成果的光明前景,并將科研成果投入生產轉化為商業產品。信息是架起合作的重要橋梁與紐帶,是科研實現其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從另一個方面也激發了科研從事著的研究熱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2 高校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管理方式落后,工作量大,負擔重。當前大多高校的科技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基本靠人工來完成數據的采集、收錄、整理與查詢,所用的工具大都是一些基本的日常辦公軟件。這種工作方式對于人力和時間的消耗是很大的,而且不能保證數據的精確性、及時性。人工的誤差總要比計算機大很多。
2)由于科技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使得科技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共享。科研工作者與科技管理工作者之間沒有達到及時有效地溝通。科技管理人員對科技方面的資源了解不夠深刻與及時,對科研文獻資源等信息的收集在時間上較為落后。導致科研人員不能充分的利用學校的科技資源,工作效率低下也是在所難免的。
3)想要充分調動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積極性和對工作的熱情,必須實現參與廣泛。也就是說對科技管理這一工作,科技管理人員和廣大科技人員同時參與進來。遺憾的的是由于觀念的落后和信息化程度低,大多高校還處于科技管理人員孤軍戰斗的階段。
4)塑成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定位有偏差。目前許多高校對科技管理信息化一味地追求信息化建設快速高效一步完成,認識淺薄,好高騖遠是高校實現科技管理信息化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作出系統的整體規劃,分階段實施,不可一蹴而就。把管理的先進性,科學性,有效性放在首位考慮。
5)信息化的科技管理需要管理人員不僅具有先進的管理思想與先進的理念,還要精通當今熱門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科技知識,還要對高校的研究方向與課題有一個宏觀的了解。這樣的復合型人才還需進行崗前培訓,提升其落后的知識化結構,加強其信息化意識與能力。
3 對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建設強大的基礎數據庫。要實現信息利用效率的提升、優化科技管理業務機制,實全面實現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必須強化基礎數據庫的建立與建設。混亂無章的數據庫、基礎薄弱的管理基礎是無法實現科技管理的信息化的。有人認為,只要建立其完善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科技管理水平自然而然會得到提升,管理基礎并沒有那么重要,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另一方面,需要管理者去詳細的把握已有的信息并對其做出整理,更新,發布,將其有效的利用起來,才能體現和發揮出信息基礎的作用。
2)高校自主開發軟件實現科技管理信息化。目前已經有一些一高校以項目支撐管理、成果整理為主要目的,基本實現依靠高校的本身力量,與本校科技管理的特點相結合,自主研發設計管理軟件。基本實現了外部查詢、分析統計、內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但是畢竟高校自身的力量有限,技術支持不充分,設計周期較長,開發方案需要不斷的進行整修,轉變,管理模式也不太成熟,應用起來受限制較多。
3)需求必然會帶來市場,國內許多軟件公司看到了這一商機,已經開始為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這一蛋糕發力,先后都推廣出了一些商品化的高校科技管理軟件。一定程度上確實為高校解決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但由于企業對高校的科技館了流程與特點不熟悉,所研發的科技管理軟件存在一定的不足,無法完全滿足高校對科技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4)引進國內外同類高校的科技管理軟件同樣能完成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如今,已有許多國內外的高校開始采用一些成熟的科技管理軟件,借鑒同類高校的科技管理軟件可以快速的實現本校的科技管理信息化。有了前人的經驗和基礎,高校更容易加入到信息化科技管理的大隊伍當中。但是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也有不同,所采納的軟件還需根據自己學校的管理特點進行修改。
4 結論
高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搖籃,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思想先進文化底蘊,有利于塑造現代化的科技管理念。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效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人員需要在管理中善于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技術的使用上又要融入管理的思想,將二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綜上所述,高效科技管理的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實踐過程中要量體裁衣,切合實際,在充分分析現實情況的前提下,建設有效的、合理的科技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羅林波,王存軍,田永常,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路與實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21):260-262.
[2]孟翠楊.關于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建設[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3,30(S1):367-369.
[3]游建華,羅金輝.高校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J].現代商業,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