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冉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3-0025-01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類社交網站也在不斷發展。從社交媒體出發,以人人網為例,從幾個角度綜合分析了其發展歷程,并比較其與同時期、同類型的SNS網絡,分析它們的共性和特性,以推動社交媒體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社交網絡;新媒體;用戶;人人網
中圖分類號:F49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25
社交媒體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的,它的存在影響了社會方方面面。10年前,人人網的前身校內網率先在清華大學傳播,它的出現引爆了校園市場,從此便紅遍全國高校。比起2011年風光似錦的上市,現如今的人人網正面臨著內外交患的境遇。本文以社交網站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人網為例,結合大數據分析和相關結論分析了社交媒體發展進程中的利與弊。
1 我國主要社交媒體的發展現狀
如今互聯網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社交媒體的崛起,互聯網中的很多網站都有社交功能,可以與網友互動,可以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心得,出現了由用戶產生內容,由用戶消費內容的新局面。這種發展形式是非常好的。
目前,國內主流的社交媒體主要有人人網、微博、微信三大平臺,這三大平臺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人人網作為最早的社交網站,時至今日,它的風頭已被后起之秀微博、微信蓋過。由各項數據可知,人人網的用戶量逐年下降。反觀同時期發展起來的競爭對手——微信和微博,它們在社交網絡中風生水起,更加襯托出了人人網目前的困境。而使之陷入困境的各深層次的原因也是產品開發、軟件交互設計等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應該深思的問題。
2 人人網發展困局的內、外因素剖析
2.1 內部因素
2.1.1 不見創新,持續模仿
人人網曾連續推出2款應用,它們分別針對的是移動的語音市場和照片社交市場。這兩款軟件與市場上已有的同類產品極為相似,而這種模仿已不是第一次被發現。如今,雖然人人網已經改名,卻仍以“校內網”為基礎,其業務核心始終是近年來畢業生的大學生群體。對于始終站在流行前線、極易喜新厭舊的年輕受眾群來說,缺乏創新意識是其致命的短板。
2.1.2 專注不夠,無法做到極致
對于任何一款好的產品,一次又一次打磨是必經之路。它的發展需要一次又一次深入剖析用戶體驗,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用戶的需求,甚至創造用戶的需求,將產品的體驗做到極致。自從更名為人人網之后,這個名字透露出開發商對社交領域的野心可見一斑,之后確定的戰略目標卻又心不在焉地涉足于團購、視頻等不擅長的領域。這注定是在打一場沒有果實的敗仗。
2.1.3 口碑差的產品品質導致用戶黏度不高
對于一款社交產品來說,內容的質量決定了用戶的黏度。微博對新聞話題的把握、名人效應的把握更勝一籌。微信無論是在細節方面,還是在功能方面,都具備可圈可點的亮點。正是基于這些產品功能的特色,其吸引了一些基礎用戶。從微信傳播的載體、內容、方式、創意等方面的內容來看,筆者認為,騰訊公司在市場營銷這方面的宣傳、推廣也直接推動了微信的成長。
2.2 外部因素
2.2.1 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
如同傳統互聯網需要QQ一樣,移動互聯網也需要一款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發展時其他競爭者大多還未成氣候,而騰訊本身以通訊網絡起家,在這方面占據天時、人和。事實上,校內網轉向綜合性社交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為互聯網行業追求集中度和規模效應,大多數單一針對社交的網站和論壇只會風靡一時,很難長久。
2.2.2 網民數量不足
我國的網民數量不足以支撐超大型社交網站,假如人人網不收購那些不太相關的網站,專注于社交領域,能否像Facebook那么成功呢?我國非網民的轉化難度是很大的。
2.2.3 網站特色
社交網站除了擁有社交功能之外,必須具有其他的功能或社會效應,這樣才能長期發展。比如,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Facebook是以自拍和圖片分享作為其一大特色。而微博能夠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他具有社交和咨詢兩大功能,能夠吸引大量的官方機構、企業和各行業名人的入駐,從而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網絡交流平臺。微信則是憑借騰訊廣泛的用戶基礎,主打熟人社交、短信和信息發布等,迅速成為了移動通訊界的翹楚。
2.2.4 用戶體驗
社交網站要想快速發展,用戶體驗是關鍵。社會自我是用戶在社交媒體內進行自我表露的主要形態。微信朋友圈中精神自我的展示則更加明顯。微信比人人網更具用戶黏合度,而頁面設計、內容的有效性則是用戶口碑相傳的重要依據。
3 互聯網時代下的啟示
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人人網的發展,我們得到了很多啟示。作為社交媒體推廣企業,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運用社交媒體,以達到理想的營銷效果。作為一個社交網絡平臺,它并不是單純的熟人社交網站,其發展方向應當是開放、多元化的,從而滿足不同領域用戶的需求和互聯網的發展。
作為設計前端的我們,應當認識到外部因素和發生交互作用主體的人,進而有效改善和組織內部因素。作為主體的人,能動地反饋現狀是內、外因素相互聯系、作用的渠道和動力。不管什么樣的人和事,都可將之抽象為一般結構。從一定角度看,內、外因素和人既是影響因素又是能動的改進因素。因此,相關人員要把握最新的社會資訊和動態,利用已有的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為日后的開發、設計創造便利。
參考文獻
[1]劉軍.社會網絡分析導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李艷娜.關于移動社交網絡的用戶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
[3]西門柳上.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革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李四達.媒體藝術概論[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5]蔣玉石.口碑營銷概念辨析[J].北京:商場現代化(下旬刊),2007(1).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