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業棟
(同濟大學體育教學部,上海 200092)
海派文化視域下的上海市體育社團發展對策研究
徐業棟
(同濟大學體育教學部,上海 200092)
依據上海市體育社團的海派文化特征及存在的現實困境,從政府、市場、體育社團自身及第三方社會機構的角度探討了上海體育社團發展的對策,以期探索出一條體育社團發展的新路徑,為全國范圍內優化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引領。
海派文化;上海;體育社團;對策
上海市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城市,一直走在我國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前沿。自開埠100多年以來,上海市成為中西方文化交匯的中心,在同不同地域文化交匯、融合和碰撞的過程中,上海市也逐漸形成了其趨勢求新、多元包容等特點的海派文化。同海派文化一樣,海派體育的產生也來源于對于本土體育文化的繼承,以及對于外來體育文化的吸收、借鑒、融合,將不同文化背景的體育流派放置在同一領域中和諧共生,使其既不失去自身文化的特點,又能夠擁有融合后多種文化的優秀特質。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社會組織對于我國社會生活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因此,體育社團作為我國現階段的重要社會組織之一,將會在我國今后的體育發展過程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由于我國體育社團起步較晚,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卻遭遇瓶頸。相對于具有海派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上海體育社團來講,則呈現不同于其他地域體育社團的顯著特征。本文對上海市體育社團的突出特征進行歸納與總結,以期探索出一條體育社團發展的新路徑,為全國范圍內優化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引領。
1.1 體育社團的開放性
上海市許多體育社團的活動項目是來源于其他文化,通過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后衍生出新型的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被廣大群眾所接收喜愛,從而發展成為體育社團,如上海棒球協會、上海擊劍協會等就是來源于西方體育文化。通過查閱這些社團登記注冊于上海體育總會的相關內容我們發現,這些協會小部分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有著明顯的西方特點。上海棒球協會是以指導全市群眾性棒球運動,組織全市各類競賽,促進運動水平提高為業務范圍的社會團體,主要在社會群體中自發開展各種棒球、壘球活動,彩虹棒、壘球俱樂部,熊貓棒、壘球俱樂部等活動,并在基層指導青少年訓練,開展各項活動,彩虹網站宣傳棒、壘球運動,擴大棒、壘球運動在社會上的影響。協會自成立后虹口區、閘北區、浦東新區、楊浦區、普陀區、閩行區、寶山區7個區共24所小學開展了青少年棒、壘球運動,1 000多名青少年參加,這些項目已被市民所接收,變成為了上海體育社團的特色之一。這一協會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學習了西方的理事制度,并設有專門的法人代表,為協會的運行和發展提供了靈活的機制保障。
1.2 上海市體育社團的創造性
對于社團的發展來說,上海市體育社團的管理機制也是不斷地向先進的國家和地區學習,吸收了他們的先進管理理念,然后再同上海市的實際相融合,從而創造出一套適應于上海市的體育社團管理機制。從社團項目來說,上海市體育社團吸納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后,并沒有一味地照搬,而是將這些優秀文化進行二次加工和創造,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體育項目, 如海派秧歌就是上海市體育社團創造性的體現之一。秧歌這一運動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被譽為群眾體育文化活動的實驗室和觀察室,在我國的群眾體育運動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相對于傳統秧歌而言,海派秧歌在其表現形式和表演內容上有著很多的創新。傳統的秧歌配樂采用喇叭、嗩吶等傳統音樂形式,而海派秧歌則采用江南名曲為主題和基調;海派秧歌的舞蹈表現形式結合了西方的的體育舞蹈元素,使其動作更適合人體生理結構,增加了其科學健身的效果。
1.3 上海市體育社團的揚棄性
上海市由于歷史條件和地域位置的獨特性,使得上海市體育社團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眾多的選擇。然而,有些項目或者文化并不適合上海市體育社團的發展,有些傳統文化不適用現當代上海體育社團的發展需求。因此,上海市體育社團對于部分項目進行了改進,毅然拋棄掉不適合自身發展的部分。上海市體育社團發展產生于封建社會末期,由于各種傳統武術的普及,大量的武術結社產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這些武術社團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當時國人強健體魄、抵御外敵的作用。后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上海市存在著大量的體育社團,通過對民間體育社團的整頓和清理,逐步確立了體育社團的合法地位,為我國當時的體育事業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現在,發展至今的上海市體育社團則開始注重其對于群眾體育的作用,增添了大量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與娛樂需求。例如,具有海派特點的木蘭拳。木蘭拳是從崆峒派花架拳部分套路中演化創編的,木蘭拳初期具有中國功夫防身、御敵等的典型特征,隨著后來繼承人的改變與發展,使其刪截了不適合的現代文化的部分,又創新地融合了太極拳以及符合現代人群的音樂動作,通過對于木蘭拳文化的揚棄,使得發展至現在的木蘭拳依然深受廣大上海市民喜愛。
1.4 上海市體育社團的多元性
通過查閱上海市所注冊的86家體育社團的服務內容不難發現,上海市體育社團擁有囊括上海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既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質的養生類項目,也擁有極具西方特色的健身類項目;既有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三大球”運動,也有小眾所接納的貴族式娛樂項目。同時,上海市體育社團的參與成員的構成也有所不同,他們來源于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的年齡結構、不同的地域文化,由于對體育運動的共同愛好而匯聚到體育社團中。另一方面,不同的體育社團其社會功能也不盡相同,如上海健身氣功協會是傾向于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上海市風箏協會傾向于群眾性的娛樂活動,上海市農民體育協會針對人群為農村人口,而上海市籃球協會則注重對裁判員、教練員等專業性人員的培養。上述多元性的內容共同構建了上海體育社團,滿足了廣大群眾不同的體育需求,也是海派文化背景下上海市體育社團的重要表現之一。
在海派文化背景的深刻影響下,上海市體育社團同樣具有了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的特征,這些特征幫助了上海市體育社團的蓬勃發展,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激發社會活力、塑造上海城市形象、構筑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如同其他地區的社團一樣,上海市體育社團還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遭遇了瓶頸,上海市體育社團在今后的發展中依然面臨著許多現實困境。
2.1 上海市體育社團獨立性差,官辦色彩較為濃厚
上海市體育社團多為體育單項協會構成,而這些單項協會的發起人多為政府,有著較強的官辦色彩。有關數據表明,上海市體育社團自發成立的僅占22.95%,由社會人士擔任協會負責人的比例僅占10%。一方面,這樣的社團組織模式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團的自主性,過度依賴于政府,無法充分調動社團成員的積極性,而且由于機構設置的模式化,導致各個社團的工作內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雷同;另一方面,官辦社團人員配置結構不合理,存在部分社團管理者缺乏相關的管理知識,因此導致社團不能有效而充分的發揮其自身作用,并且阻礙其今后的發展。
2.2 上海市體育社團影響輻射面窄,社會公眾影響力較小
上海市雖然體育社團眾多,但是由于其組織規模較小,參與人數較少,導致其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度較低,無法在推動體育運動項目或獨立開展體育活動中產生推動力,不能達到理想中體育社團在群眾中的重要作用。體育社團由于自身發展規模的限制,導致了自身內部管理能力和外部綜合實力的欠缺,這些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團的體制改革,并影響社團今后的發展。
2.3 上海市體育社團與市場經濟相脫離,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
有關數據表明,上海市的體育社團中僅有7.27%擁有獨立經營實體,12.73%的社團與其他部門經濟實體攜手聯營,剩下的76.36% 的體育社團沒有經營實體。另外,在僅有的幾家經營實體中,有近50%的經營實體運作情況較差或差。從上述情況來看,上海市體育社團依然面臨著實體化程度低,與市場經濟相背離的現狀。上海市體育社團現階段的運行方式多為政府統一集中管理,多數社團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的統一撥款,管理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相背離,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能力較差,使得體育社團無法行使自身的義務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3.1 對于政府來說,融合海派文化兼容并收的特點,要借鑒先進理念,推動社團管理機制改革。通過結合上海市體育社團發展實際,可以將其應用于體育社團的發展中去。在堅持國家政策為主線下,積極推動體育社團管理機制改革,將原有的政府調控轉變為與市場經濟相適用,讓具有社團管理經驗的人員擔任社團的管理者,將社會責任和其他管理職能盡可能轉移到體育社團中去,充分發揮其社會作用。
3.2 對于市場來說,在海派文化多元化的特性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包容的特質,允許各類合法體育社團充分發展。一方面,市場要承擔其進行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平衡各個社團間的發展,充分運用社團的無形與有形資產,幫助各類社團進行品牌和相關產業的研發與創新,幫助體育社團增加創收渠道,使其在脫離政府資金的扶持下,能夠獨立的生產和發展;另一方面,又要發揮市場的篩選作用,通過其自身強大的流通功能,加大對于體育社團的篩選和淘汰,發揮“看的見的手”的重要作用,幫助政府遴選和甄別體育社團。
3.3 對于體育社團自身來說,結合海派文化這一大文化環境,要繼續繼承和發揚其兼收并蓄,用于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體育社團的社會作用,擴大其社會影響力。上海市體育社團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結構的建設,增強獨立開展體育活動的能力,加強自身的獨立性,不過度依賴政府,尋找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與市場經濟體制向適用。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在擴大社團規模后,有著更加堅實的社團基礎,從而增加體育社團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擴大自身的社會輻射面,發揮其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
3.4 對于第三方其余的社會機構來說,應充分吸納海派文化的精神內涵,不斷吸收發展先進的理念,協同體育社團共同發展。通過逐步設立專門辦公機構,加大對于體育社會組織地位和作用的宣傳力度,增加工作人員鏈接體育社團,逐步適應體育社團工作的特點與需要來設置工作機構,為體育社團今后發揮社會作用進行鋪墊。通過這些手段,體育社團才能逐漸實現政社分離,依托良好的社會與市場環境進行獨立的發展,才能在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推進體育項目發展、促進體育產業繁榮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 1 ]陸遵義. 上海學校海派體育文化繼承與創新的探索[ J ].現代繼承教育研究,2013(3).
[ 2 ]李倫新.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之魂[ J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5).
[ 3 ]邱偉昌.論體育在上海“兩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
[ 4 ]于善安. 海派體育文化闡釋[ 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5).
[ 5 ]李偉聽. 上海體育社團的評估指標[ J ].體育科研,2008(4).
[ 6 ]周信德. 寧波市體育社團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研究[ 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4).
G812.4
A
1674-151X(2016)10-13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69
投稿日期:2016-09-11
徐業棟(1965—),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