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鋒,范春雨,劉 錦
?
鹽酸替羅非班治療非ST段抬高型ACS的系統評價
孟亞鋒,范春雨,劉錦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評價鹽酸替羅非班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計算機檢索至2015年9月Cochrane圖書館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Embase 、Pubmed、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CBM等中英文數據庫,收集鹽酸替羅非班早期藥物保守治療NSTE-ACS的隨機對照試驗。由兩位研究者按照所制定的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數據、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后,應用RevMan 5.0 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1篇文獻,6 483例病人。Meta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鹽酸替羅非班可以降低住院期間(1周內)復合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OR=0.42,95%CI(0.29,0.61),P<0.000 01];并且可以降低治療后30 d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OR=0.46,95%CI(0.31,0.67),P<0.000 01];試驗組出血發生率高于對照組[OR=1.49,95%CI(1.12,1.98),P=0.006]。結論與常規藥物相比,加用替羅非班對治療NSTE-ACS病人效果會更好,但會增加病人的出血風險。
關鍵詞: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羅非班;急性冠脈綜合征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主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該病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占ACS發病總人數的3/4。NSTE-ACS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較高,其發生發展與血小板的聚集密切相關,早期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療具有十分重要意義。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的問世,是抗血小板治療的一個重大突破,替羅非班作為最早應用于臨床的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之一,通過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終共同通路,從而達到最大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氯吡格雷和新型抗血小板治療時代,常規早期應用GPI及其與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聯合能否進一步獲益,尚存爭論。本研究希望通過利用系統評價的方法,對早期藥物保守治療的NSTE-ACS病人應用鹽酸替羅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評估,以期對沒有條件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的醫院早期應用替羅非班提供更可靠的依據[1]。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納入標準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語種限中英文。研究對象:非ST段抬高型ACS病人。干預措施:試驗組在常規治療(雙抗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基礎上早期靜脈內給予替羅非班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結局指標:①主要結局指標,住院期間(1周內)及治療后30 d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包括頑固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事件。②次要結局指標,出血事件發生率。
1.1.2排除標準①重復發表的文獻;②無法提取試驗數據的文獻;③動物實驗;④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2文獻檢索計算機檢索Cochrane圖書館臨床對照試驗資料庫、Embase 、Pubmed、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CBM等中英文數據庫。檢索時限為1995年—2015年。中文檢索詞:替羅非班;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ACS;隨機對照試驗。英文檢索詞包括: tirofiban、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nstable anginapectoris、random allocation。
1.3文獻的篩選、資料提取以及質量評價由2位研究者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獨立篩選文獻、提取數據,并對所納入的研究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如遇分歧,可通過討論解決或由第三方協助裁決。采用自制的表格來提取資料,提取內容包括:題目、作者、期刊、發表時間、研究對象(試驗組和對照組基線資料)、研究類型、干預措施、主要及次要結局指標,并對所納入研究方法學質量進行評價。
1.4統計學處理使用RevMan5.0軟件進行Meta分析:首先用χ2 檢驗對各研究結果進行異質性檢驗,檢驗水準設為α=0.1,并結合I2值判斷異質性的大小。P>0.1 且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P≤0.1和(或)I2≥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I2>75%,不進行合并,僅行描述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文獻檢索結果初步檢出文獻共468篇,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排除404篇,進一步閱讀全文后,最終納入11篇文獻,其中國內文獻6篇,外文文獻5篇,共6 483例病人。
2.2納入研究的基線特征及方法學質量評價(見表1、表2)
表1 納入研究的基線特征
表2 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評價
2.3Meta分析結果
2.3.1住院期間(1周內)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共納入7篇[2-6,10-11]文獻,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I2=0%,P=0.67),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示,試驗組在住院期間(1周內)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0.42,95%CI(0.29,0.61),P<0.000 01]。詳見圖1。
圖1 兩組住院期間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的Meta分析
2.3.230 d后復合終點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共納入10篇[2-3,7-12]文獻,分析顯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I2=67%,P=0.00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試驗組的30 d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0.46,95%CI(0.31,0.67),P<0.000 01]。詳見圖2。
圖2 兩組治療30 d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較的Meta分析
2.3.3其他出血事件共有9篇[3-9,11-12]文獻報道了出血情況,各研究間無統計學異質性(I2=0%,P=0.6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顯示,試驗組的其他出血事件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1.49,95%CI(1.12,1.98),P=0.006]。詳見圖3。
圖3 兩組其他出血事件發生率比較的Meta分析
3討論
NSTE-ACS病理特征為不穩定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糜爛基礎上血小板聚集,并發血栓形成、冠脈痙攣收縮、微血管栓塞導致急性或亞急性心肌缺氧的減少和缺血加重。目前許多發展中國家以及國內許多基層醫院尚不具備開展急診PCI技術,因此對于不能行介入治療的病人(心源性休克、冠脈病變嚴重適合搭橋等)或不愿行介入治療的病人(經濟條件等原因),充分的抗血小板治療成為關鍵,是非ST段抬高型ACS治療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以及肝素抗凝治療在ACS病人中,無論在國內、國外都已作為常規治療。但其抗血小板效果有時較差,另有一些病人對雙聯抗血小板易產生藥物抵抗,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是抗血小板治療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繼環氧化酶抑制劑、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之后進入臨床的新一代抗血小板藥物,其抗血小板作用更大,鹽酸替羅非班就是其中一種特異性的非肽類血小板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13]。本研究通過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的原則,使用Meta分析對鹽酸替羅非班在NSTE-ACS病人中早期應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了評價,總體結果表明,無論在住院期間(1周內)還是治療后30 d,試驗組所致的復合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在早期應用替羅非班對治療NSTE-ACS病人是有效的,但出血發生率相比于對照組有所增加。
但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檢索了公開發表的文獻,未檢索灰色文獻,存在選擇性偏倚的可能;納入的文獻中,只有1篇不清楚是否采用了雙盲,其余10篇均應用了雙盲,但具體的分配隱藏并不清楚,這樣可能會對結果的真實性及可靠性產生影響;納入的11篇文獻中,其中有7篇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基線資料進行了一致性分析,其余4篇數據不全或未提供基線資料;納入的6篇中文文獻中,有4篇樣本量偏小,并且受醫院整體科研水平影響,可能會影響研究實施質量,從而影響結論論證強度。此外,由于替羅非班強效的抗血小板作用,再加上與雙抗聯用,臨床醫生較多擔心的還是其出血問題,共有9篇文獻報道了出血情況,這里的出血主要指口腔出血、皮膚瘀斑、便血、血尿等,由于部分研究納入的數據不夠完善,不能進行亞組分析,對出血事件也不能進一步分析。
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作為國內唯一的血小板GP Ⅱb/Ⅲa受體拮抗劑,與常規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聯用,能夠降低NSTE-ACS病人復合心血管事件(頑固性心絞痛、再發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發生率及死亡率,改善病人預后,療效肯定,但會增加出血風險,因此用藥期間需嚴密監護,觀察。由于本研究所納入的個別文獻質量偏低,結論論證強度有限,尤其是國內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規模、隨機雙盲、前瞻性對照試驗,以獲取最佳證據來指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劉建峰.朱瑩.國產替羅非班對中國人群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有效性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 90-98.
[2]李福濤,王助衡,王晶銳,等.替羅非班對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評價[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20(4):421-424.
[3]李芳,王琳,卜軍.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4,10(2):166-167.
[4]李勝利.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39(3):490-492.
[5]李皓亮.替羅非班治療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24):67-68.
[6]高艷霞,李凌,劉懷霖.替羅非班治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44(2):406-408.
[7]PRISM Investigators.A comparison of aspirin plus tirofiban with aspirin plus heparin for unstable angina[J].N Engl J Med,1998,338:1498-1505.
[8]PRISM-PLUS Investigators.Inhibition of the 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with tirofiban in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wave MI[J].N Engl J Med,1998,338:1488-1497.
[9]Kim JH,Jeong MH.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of plateletglyco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combined with 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patients with ACS[J].Circ J,2005,69:159-164.
[10]Bhattacharya 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role of tirofiban in high-risk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n East Indian perspective[J].Singapore Med J,2010,51(7):558-564.
[11]SONG Yu’e.Evaluation o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27(2):142-144.
[12]陳靜波.鹽酸替羅非班治療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2):174-175.
[13]侯玉清,周忠江,黎建勇.國產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07,15(1):34-36.
(本文編輯郭懷印)
通訊作者:范春雨,E-mail:fcy1964@126.com
中圖分類號:R541.4R256.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11.028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11-1266-04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