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洪妹
?
以“育殘成才”為核心目標的教育體系建構與實踐
●徐洪妹
摘要:上海市盲童學校確立“點亮心燈”的辦學理念,著力打造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德育工作框架,構建共性與個性并存的課程框架,并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達成育殘成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點亮心燈;辦學理念;育人成才;德育工作框架;課程框架
上海市盲童學校是上海市唯一一所招收視力障礙學生的學校,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我們把建設世界先進、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盲校作為辦學目標,著力培養基礎扎實、個性突顯、人格健全、適應社會的學生,實現育殘成才的培養目標。
著名詩人泰戈爾曾說過:“我從小就有個愿望,希望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送給盲童當一雙明亮的眼睛,讓盲童看到這美麗的世界,讓盲童過上沒有黑暗的日子,讓盲童可以看見世界的夢想實現,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給盲童做雙明亮的眼睛。”上海盲校人就是要做實現泰戈爾愿望的忠實使者。
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我們提出了“點亮心燈”的辦學理念。就是通過醫教結合、針對差異的方法,關注盲童的生命的價值,引導他們去感知、理解、珍惜生命;在教育中傳遞知識、培養技能、挖掘潛能,點亮盲童心中自強不息的明燈,讓盲童以自己的獨特方式看到美麗的世界,讓每一個盲童鮮活的生命由“活著”走向“活好”,進而升華為“活出價值”。
為了落實辦學理念,學校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并構建了以“自強不息”為核心的德育工作框架。
(一)制定德育目標和分年級要求
根據“樹自信、增自強、懂感恩、會生活”的內容要求和教育、康復、保健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制訂了德育目標和分年級要求;突出每一個年齡段的特點,不同學段有不同的德育目標和分年級要求,以課程開發的思路,進一步豐富完善其內容,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系列化校本德育課程。
(二)探索“實踐、體驗、感悟”的德育工作策略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殘疾程度和德育目標,我校采取分層遞進式的教育方法,開展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為盲校百年添彩,做盲校陽光少年”“月月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等,形成了我校的德育特色系列活動,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德育校本課程內容。
2.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如在校內建立實踐機制,為學生提供服務崗位。建立上海市路燈管理所、虹橋榮華居委會、紅梅路干休所、少兒圖書館、地鐵十號線水城路站5個教育實踐基地,擴大學生實踐區域。
為了給每一個視障兒童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我們根據“醫教結合、按需施教”的辦學理念,從視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確定了課程改革的基本宗旨——缺陷補償、開發潛能。我們積極構建共性課程和個性課程并存的課程框架。我們的共性課程有:盲校幼兒園課程、多重殘疾課程、九年義務制教育課程、高中課程、中專職業教育課程等。我們的個性課程主要是康復、保健課程。在這三年中,我們以上海市重點課題為抓手,重點開發個性課程。
首先,開展調研工作。課程組成員搜集資料,梳理國外視障教育范疇內多學科、多部門有機結合的服務體系,并且開展大規模調研工作,對視障兒童在教育、康復、保健等方面的現狀與需求進行摸底。
其次,開發個性化課程,完善課程體系。課程組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盲校課程發展歷程和國外盲校課程的設置,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進行新課程的開發與分類,完善我校課程體系。個性化課程具體包括補償類課程、康復類課程、功能類課程、保健類課程、特長類課程。
根據課程體系,課程組制訂編寫計劃,并成立了11個課程小組,在原有學科課程的基礎上,參照美國、臺灣等盲校課程體系,主要開發符合視障兒童需求的視功能康復、定向行走、運動康復、言語語言康復、感知覺康復、認知康復、心理康復、社會適應、職業康復、作業康復及保健等11門特色課程。、
我校是長寧區第一批藝術特色學校,根據學生特長,發揮學生潛能,我們組織了與學生愛好相關的社團,如“合唱隊”“踢踏舞隊”“民樂隊”“工藝組”“朗誦組”“感覺劇社”“靈指手工社”等。體育活動在田徑隊、門球隊基礎上,成立了舞蹈隊、足球隊等。
每周一至每周四的下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文體課外活動,有的學生身兼數個社團成員身份。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活躍了他們的身心,幫助他們樹立了信心,收獲了成功。2015年9月27日,學生合唱隊去美國紐約參加了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慶祝活動,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在場的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教授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人柳淳則女士的贊揚。
立足百年,面向未來。“育殘成才”的培養目標是上海市盲童學校不變的承諾。

小貓種魚作者:王靜雯(上海市盲童學校)
中圖分類號:G761
作者單位:(上海市盲童學校,2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