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濤
?
試論陶藝教學中視障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顏濤
摘要:盲校陶藝教學可發揮陶藝課程特點,調動視障學生動手參與的積極性,激發用心觀察的主動性和培養藝術的創造力,從而強化他們在陶藝課程教學中的主體意識。
關鍵詞:視障學生;陶藝教學;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陶藝教學是盲校美工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陶藝制作中,視障學生可用柔軟的陶泥塑造各種物體造型,用手感知事物的形狀、大小、軟硬、方位等。我們常發現,視障學生在探究事物時,臉上都會伴有不同的表情,說明他們在觸碰物品時引起了聯想,獲得了對事物的認識。視障學生美工教學中的陶藝教學,有幾大優勢:材料易得,上手容易,所想即可做,成果易呈現。在陶藝教學中,要讓視障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培養其動腦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促進其綜合發展。
盲校的陶藝教學,是培養視障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陶藝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視障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的吃、穿、住、行,都可以用陶泥展現。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活之美,體會人是生活在一個美的世界里,生活中的一切都和美有著密切聯系,進一步領悟美源于生活。
大多數視障學生的心理問題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是不夠自信,課堂參與不夠主動積極。教師應走進視障學生的內心世界,從生活和學習上關愛他們,改變他們的不良心態。在陶藝教學時,教師可利用觸覺補償、聽覺補償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想象與實踐結合,體會每個物品具有的獨特形態,每件事物傳遞的不同情感氣氛。陶藝造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雖然視障學生無法很好地利用視知覺觀察,但教師可借助很多方法引導視障學生認識和領悟這些美的內涵與特質,讓學生通過雙手盡情抒發對生活的領悟和情感。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創意,引領其動手實踐,不斷發現他們思想和制作過程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陶藝課程的操作性強,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很快上手。例如小陳同學(男,全盲,13歲),平時缺乏自信,實踐操作能力弱,但希望得到別人關注。于是,他就采用各種搗亂的方法,以引起別人關注。在初學陶藝課程時,他對材料十分好奇,教師便讓他充分體驗,任意動手揉捏,他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正式操作實踐學習時,作品的制作與手腦的配合密不可分,小陳借助教師的范例不斷比對制作自己的作品,制作興趣十分濃厚。教學中,教師積極進行正面引導,鼓勵他多觀察多思考,不斷挖掘他的閃光點,讓其他同學一起欣賞他的作品。小陳覺得大家都在關注他,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在后來的陶藝制作中,小陳經常和教師討論更好的制作方法,在學習制作實際物品時還主動為物品做裝飾。他還加入了手工興趣小組,和同學說要當個陶藝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小陳的學習熱情有了很大提高,行為習慣明顯改善。
陶藝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內容和教學目標上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充分激發學生用心觀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觸摸與講解,把空間想象與實際相結合,在大腦中構建出正確的形象。
培養視障學生用心觀察的主動性,不是簡單的讓學生看看而已,而是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知覺,發揮學生的綜合潛能。視障學生通過聽覺、觸覺加上想象力,低視力學生可以運用殘余視力,從平面到立體地建立理性的邏輯思維,全面觀察事物。陶藝教學中,學習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都是日常常見的物品,教師范品呈現時又具有直觀性特點。在觀察作品時,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從簡單的平面思維轉化為豐富的立體空間邏輯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采用啟發式加實物對比的聯想方法,幫助學生觀察理解。
例如學習《泥塑鵝》一課,大多數學生沒有見過真正的鵝。如何幫助視障學生認識鵝是授課難點。教師可讓學生誦讀耳熟能詳的詩歌《詠鵝》,讓學生初步建立鵝的外形認知。其次讓學生聽鵝的叫聲,說說鵝的生活習性,進一步了解鵝彎曲的脖頸及顏色,激發學生對鵝的認知興趣。然后讓學生再次熟悉鵝的造型,認真觸摸鵝的模型范品。最后借助欣賞名家創作的與鵝相關的作品等,逐步幫視障學生在腦中建立完整的鵝的造型特點。
人的創造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基本驅力,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用起來。例如為朋友制作一件禮物、開展美工競賽、展覽學生作品、保留較好的作品作為學校饋贈來賓的禮品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看到自身價值,利用所學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展示藝術才華,能夠使學生看到所學知識的價值,促進教學。

細心調整 攝影華建英

課堂教學 攝影華建英
在陶藝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探究與實踐的意識很強,教師應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中感受知識與生活、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感受美就在身邊。
要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制作陶藝。在一定的主題或題材范圍下,由學生自己去構思、設計、選材、制作。教師在學生創作練習時,不要直接干涉學生的創作過程。例如一年級學習搓圓。教授過程不是僅僅讓學生學會搓圓的技法,首先要讓學生去想象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的,第二步學習搓圓,第三步利用搓好的圓拼裝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視障學生逐步構思圓的東西,有的學生搓了個大圓球說是西瓜,有的學生搓了好多小圓說是元宵,有個學生把自己搓好的小圓球圍成一個圈,非常開心地說:這是媽媽的項鏈。視障學生的創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每當孩子的創造力有所表現時,教師就應及時鼓勵與表揚,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通過陶藝教學,可以促進視障學生身心發展,幫助塑造視障學生的健全人格。陶藝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觸覺、聽覺代替視覺上的不足,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結合,加入自己的思維構想,增強感知能力。陶藝教學也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培養了視障學生的美感,促進了視障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了視障學生的智力,提高了視障學生手、腦的協調性和手的靈活性。用陶藝激發視障學生的主體意識,用“美”激活他們的創造力,視障學生就能利用他們的心靈和巧手,做出更多富有創造力、生命力的作品。
中圖分類號:G76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盲人學校,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