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江蘇省212戶農村家庭的調研"/>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陳 慧, 周 凱, 劉友兆, 付光輝
(1.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2.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1816)
?
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中農戶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江蘇省212戶農村家庭的調研
陳 慧1, 周 凱2, 劉友兆1, 付光輝2
(1.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0095;2.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南京 211816)
摘要在對江蘇省212戶農村家庭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江蘇省農戶轉入與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意愿和行為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總結了農戶轉入和轉出集體建設用地行為的特征現狀;從區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和政策保障因素對比分析了農戶集體建設用地轉入與轉出意愿影響因素的特征。
關鍵詞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農戶意愿;農戶行為
自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確立“逐步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以來,我國多地已開展了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試點工作。隨著這一市場的建立,農民將成為土地市場的主體之一,將會給農戶帶來其應當享有的土地權益,從而使城鄉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然而農民的集體建設用地財產權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利用公權力分享集體土地流轉收益;另一方面,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過程極易被少數村干部控制,對村民代表也多采取事后通知或補辦簽名的手段,農民作為集體土地的所有者之一,難以分享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1-3]。究其原因,一般認為目前我國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產權制度是引發利益沖突的主要根源。邰志勇等[4]指出集體經濟組織缺乏保護土地產權的行為能力,高麗珂[5]、黨國英[6]認為現行法律對集體組織意志的形成沒有明確規定,使所有權主體處于缺位或虛構狀態,法律對土地產權的權利邊界界定不清,或者界定之后又不能維護這種界定的有效性,給政治力量介入的機會。陳劍波[7]認為農村集體產權管理者同時要對產權的委托人和行政權力的委托人負責,代理人的效用函數發生沖突,而且土地集體產權中的農戶沒有退出機制,導致代理人的權力過大,得不到有效的篩選和懲罰。
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已是大勢所趨,但由于不同階層的農民所從事的職業、財產稟賦等特征不同,對建設用地的依賴程度必然有差異[8],從而表現出對建設用地產權的不同偏好,這些會對農民的轉入與轉出意愿產生直接影響,農戶行為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市場構建,農戶的滿意度是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關鍵。然而,縱觀已有文獻,將農民意愿與行為聯系起來進行制度設計的研究不多,當前的研究對于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流轉的農戶意愿和行為關注不夠,相應的理論研究很少,因此,從農戶角度出發研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流轉尤為重要。筆者通過對江蘇省212戶農戶的問卷調查,從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轉入與轉出2個層面對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農民意愿與行為進行剖析,為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市場構建的制度安排提供決策參考。
1研究方法與研究框架
1.1問卷設計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農戶轉入與轉出集體建設用地行為與意愿進行數據收集,以書面問卷為主,通過調研者與農戶面對面地交流溝通,以不記名的方式收集問卷。具體的轉入與轉出行為題項內容見表1。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對農戶的調查,發現農戶的轉入與轉出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是各因素共同決定的結果。農戶意愿的影響因素分為4大類:區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和政策保障因素,共計11個選項,具體見表2。
1.2問卷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確定的樣本數量為 250戶,選取江蘇省的5個縣區,包括金湖縣、江寧區、大豐市、如皋市、贛榆縣,各隨機抽取 50戶調查對象。在調查實施的過程中,由調查員以個別填答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回收問卷 243份,其中有效問卷212份。選取這5個縣區作為調研地點,既涵蓋了經濟較為發達的蘇南地區,也包括在全國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處于中等水平的蘇北,既不像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那樣發達,更不像西部邊陲城市較為偏僻,所以選取這5個縣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農戶轉入與轉出集體建設用地行為特征分析
2.1轉入行為特征分析
2.1.1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情況。對于調研的212戶農村家庭,67.9%的家庭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而在愿意轉入的144戶家庭中,有71.5%的家庭轉入過集體建設用地,轉入現象相對比較普遍。
2.1.2愿意轉入建設用地卻沒有轉入的原因。由圖1可知,31.71%的農戶覺得轉入的價格過高;26.83%的農戶不知道有誰愿意轉出土地;12.2%的農戶在村集體不允許集體建設用地轉入的情況下選擇放棄;9.76%由于鄉鎮政府不允許而沒有轉入。

表1 農戶轉入與轉出集體建設用地行為的題項內容
表2農戶流轉集體建設用地意愿影響因素題項
Table 2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willingness to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目標Objectives影響因素Influencefactors題項Items農戶流轉集體建區域因素村莊是否位于城鎮郊區設用地意愿村莊規模Farmers'willingnessto家庭因素戶主年齡collectiveconstruction文化程度landtransfer身體健康狀況家庭人數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經濟因素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主要收入來源政策保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障因素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

圖1 調查對象愿意轉入建設用地卻沒有轉入的原因分布Fig.1 Causes for respondents’willingness to transfer construction land but did not
2.1.3集體建設用地轉入價格。由圖2可知,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價格為300~500元/m2的有39.81%;以500~700元/m2轉入的農戶有28.16%;以700~1 000元/m2轉入的有16.5%,其中以300~700元/m2價格轉入的達到了受訪農戶數量的近7成。

圖2 調查對象集體建設用地轉入價格分布Fig.2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prices distribution
2.1.4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用途。在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144戶農戶中,37.5%的農戶轉入用途是自己居住;44.4%的農戶由于家里房屋空置或者只為了增加收入而選擇用于出租;18.1%的農戶則是用于其他用途。
2.1.5轉入時采用的合同方式。農戶在集體建設用地轉入時采用的合同方式以書面為主,占到總數的56.31%,但仍有43.69%的農戶在轉入時只與轉出方達成了口頭協議,若今后發生土地流轉糾紛,將會給流轉雙方帶來麻煩。
2.1.6轉入集體建設用地方式。在轉入過集體建設用地的農戶中,54.37%的農戶是通過別人轉讓的方式獲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31.07%的農戶是通過別人出租房屋,即通過租賃獲得使用權;14.56%的農戶轉入方式為其他,可能有抵押或置換等。
2.1.7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來源。由圖3可知,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來源多為本村,從本村轉入的比例達到42.72%;從本鎮外村轉入的達到32.04%;轉入的方式可能通過轉讓、出租、抵押等進行,因此,也有從本區外鎮、外區和外市獲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

圖3 調查對象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來源分布Fig.3 Sources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2.1.8轉入過程中是否經過村集體同意。農戶在轉入集體建設用地過程中,64.1%的農戶在沒有經過村集體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了集體建設用地的轉入,35.9%的農戶轉入過程中經過了村集體的同意。
2.1.9村集體轉入土地是否經過農戶同意。57.3%的農戶對于村集體轉入土地并不知情或村集體在沒有得到農戶的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了土地轉入,42.7%的受訪農戶表示村集體在轉入土地過程中經過了農戶的允許。
2.2轉出行為特征分析
2.2.1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情況。調研的212戶農戶中,有75%的農戶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而在愿意轉出的家庭中,有61%的家庭轉出過集體建設用地。由此可知,農戶的轉出意愿相對較高,而已經轉出過集體建設用地的家庭也占到半數以上。
2.2.2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卻沒有轉出的原因。由圖4可知,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卻沒有轉出的原因中,覺得轉出價格太低的達到33.87%;22.58%的農戶擔心轉出后收益得不到保障;17.74%的農戶不知道有誰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

圖4 調查對象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卻沒有轉出的原因分布Fig.4 Causes for respondent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but did not
2.2.3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主要原因。由圖5可知,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主要原因中,45.36%的農戶已在城里或鎮上有房,對農村的建設用地需求不大;24.74%的農戶家里還有另外一處宅基地,對多余的宅基地需求不大;15.46%的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只是為了增加收入。

圖5 調查對象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主要原因分布Fig.5 Main reasons for respondents transfer out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2.2.4集體建設用地轉出價格。由圖6可知,41.2%的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價格為500~700元/m2;22.7%的農戶轉出價格為700~1 000元/m2;18.6%的農戶轉出價格為300~500元/m2,價格基本呈正態分布。

圖6 集體建設用地轉出價格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out prices
2.2.5轉出時采用的合同方式。農戶在集體建設用地轉出時采用的合同方式以書面為主,占到總數的58.76%,但仍有41.24%的農戶在轉出時只與轉入方達成了口頭協議,若今后發生土地流轉糾紛,處理起來相對比較麻煩。
2.2.6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方式。在轉出過集體建設用地的農戶中,51.55%的農戶是通過轉讓的方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40.21%的農戶是通過出租的方式;8.25%的農戶轉出方式為其他,可能有抵押或置換等。
2.2.7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去向。由圖7可知,39.2%的農戶是向本村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25.8%的農戶向本鎮外村轉出;向本區外鎮轉出的有20.6%,轉出的方式有轉讓、出租、抵押、置換等。因此,轉出的去向有本區外鎮、外區和外市。

圖7 調查對象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去向分布Fig.7 Places of respondents transfer out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2.2.8轉出過程中是否經過村集體同意。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過程中,37.1%的農戶沒有經過村集體同意,只是雙方私下協商解決;62.9%的農戶經過村集體同意。
2.2.9是否同意村集體賣地。在受訪的97戶農戶中,46.4%的農戶同意村集體賣地,53.6%的農戶不同意村集體的做法;在村集體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過程中,35.1%的農戶是知情的,但64.9%的農戶并不知道村集體的行為。
2.2.10村集體轉出土地后是否進行收益分配。34%的受訪農戶表示村集體在轉出土地后進行了收益分配,但66%的農戶表示村集體轉出土地后并沒有對農戶進行收益分配。
2.2.11傾向于如何進行收益分配。對于村集體在轉出集體建設用地后應如何進行收益分配的問題,38.1%的農戶認為土地收益可以用于村公共設施建設;23.7%的農戶傾向于在村里投資建廠,提高農村經濟,減少農民外出;19.6%的農戶認為土地收益應當歸農戶所有,可以換成貨幣的形式發給農戶;18.6%的農戶認為收益應當集體統一使用。
3農戶轉入與轉出集體建設用地意愿影響因素特征分析
3.1區域因素
3.1.1村莊是否位于城鎮郊區。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57.1%居住的村莊位于城鎮郊區;42.9%來自較為偏遠地區。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對象中,42%居住的村莊位于城鎮郊區;58%居住的村莊位于較為偏遠地區。
3.1.2村莊規模。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 37.3%的農戶居住的村莊規模為100~200戶;25.5%的農戶的村莊規模為200~300戶;村莊規模為100戶以下和300戶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9.3%和17.9%。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37.8%的農戶居住的村莊規模為100~200戶;26.7%的農戶的村莊規模為200~300戶;村莊規模為100戶以下和300戶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7.1%和18.4%。
3.2家庭因素
3.2.1戶主年齡。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1~50歲年齡段的農戶居多為33%;26.4%的農戶年齡段為31~40歲;22.6%的農戶年齡段為50歲以上;30歲以下的農戶占到17.9%。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31~40歲年齡段的農戶居多,為42.9%;26.3%的農戶年齡段為30歲以下;19.8%的農戶年齡段為41~50歲;50歲以上的農戶占到11.1%。
3.2.2文化程度。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戶比例較大,為42.5%;32.5%的農戶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小學和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戶比例分別為15.6%和9.4%。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戶比例較大,為41%;33.2%的農戶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小學和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戶比例分別為18.9%和6.9%。
3.2.3身體健康狀況。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2%的農戶認為自己的身體處于健康狀態;30.2%的農戶覺得身體一般;18.9%的農戶認為身體健康狀況非常好;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差的比例為4.7%、4.2%。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0.6%的農戶認為自己的身體處于健康狀態;32.7%的農戶覺得身體一般;17.1%的農戶認為身體健康狀況非常好;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差的比例為5.1%、4.6%。
3.2.4家庭人數。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56.6%的農戶家庭人數為6人以上,人口較多;家庭人數為3~6人的農戶家庭比例為31.6%;3人以下的農戶家庭較少,占到11.8%。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7.9%的農戶家庭人數為3~6人;家庭人數為6人以上的農戶家庭比例為30.9%;3人以下的農戶家庭相對較少,占到21.2%。
3.2.5家庭建設用地面積。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1%的農戶所擁有的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80~120 m2;33.5%的農戶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12~160 m2;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80 m2以下和160 m2以上的農戶家庭所占比例分別為18.4%和7.1%。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1.5%的農戶所擁有的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80~120 m2;32.3%的農戶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121~160 m2;家庭建設用地面積為80 m2以下和160 m2以上的農戶家庭所占比例分別為17.1%和9.2%。
3.3經濟因素
3.3.1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為8 000~12 000元的農戶家庭比例為31.6%;8 000元以下的農戶家庭比例為21.7%;12 001~14 000元的農戶家庭為16.5%;14 001~16 000元的家庭比例為16%;16 001~18 000元和18 000元以上的農戶家庭比例分別為9.9%和4.2%。對于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為14 001~16 000元的農戶家庭比例為34.1%;16 001~18 000元的農戶家庭比例為19.4%;8 000~12 000元的農戶家庭為17.5%;8 000元以下的家庭比例為11.1%;18 000元以上和12 001~14 000元的農戶家庭比例分別為9.7%和8.3%。
3.3.2主要收入來源。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1%的農戶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以農業為主兼業;23.6%的農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為主;以非農為主兼業和非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比例為18.4%和17%。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33.2%的農戶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非農為主兼業;30%的農戶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為非農業;以農業為主兼業和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比例為23.5%和13.4%。
3.4政策保障因素
3.4.1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47.2%的農戶家庭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家庭人數的1/3;有19.8%的家庭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9%的家庭參保人數為家庭人數的2/3;家庭全部參保的達到15.1%。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35.5%的農戶家庭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家庭人數的2/3;家庭全部參保的達到28.1%;27.2%的家庭參保人數為家庭人數的1/3;有9.2%的家庭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4.2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50.5%的農戶家庭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為家庭人數的1/3;有15.1%的家庭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5%的家庭參保人數為家庭人數的2/3;家庭全部參保的達到17.9%。在對農戶是否愿意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調查中,家庭全部參保的達到39.2%;31.8%的農戶家庭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家庭人數的2/3; 23.5%的家庭參保人數為家庭人數的1/3;有5.5%的家庭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4結論與討論
根據調研樣本數據可知,將近7成的農戶對于轉入集體建設用地持樂觀態度,在愿意轉入的農戶中,有7成的農戶目前已經轉入過集體建設用地,對于愿意轉入卻暫時沒有轉入的農戶來說,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農戶不知道有誰愿意轉出土地,覺得轉入價格過高,又或者是限于村集體或鄉鎮政府不允許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而沒有轉入。對于已轉入過集體建設用地的農戶來說,轉入價格主要集中在300~1 000元/m2,價格相對于城市建設用地的流轉價格較低。6成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用途是出租,部分農戶轉入的用途是居住或其他作用,而農戶在流轉土地合同方式上1/2以上選擇書面合同,仍有將近4成的農戶只是通過口頭協議確定合同,合同方式的合理性上存在問題。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方式主要是轉讓、出租或其他方式。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的來源主要集中在本村、本鎮外村和本區外鎮,以本村為主,而農戶在轉入集體建設用地時6成農戶沒有經過村集體同意,私自進行了轉入;同樣存在問題的是,村集體轉入土地時將近6成農戶表示并不知情,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透明度不夠,存在大量隱形交易。
從轉出情況的調研來看,將近7成的農戶對于轉出集體建設用地持樂觀態度,在愿意轉出的農戶中,有6成的農戶目前已經轉出過集體建設用地。對于愿意轉出卻暫時沒有轉出的農戶來說,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轉出價格太低、擔心轉出后收益得不到保障和不知道有誰愿意轉入集體建設用地而沒有轉出。對于已轉出過集體建設用地的農戶來說,轉出價格主要在300 /m2以上,相對于城市建設用地的流轉價格來說還是比較低的。6成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主要原因是已在城鎮有房,不再需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家里還有另外一處宅基地及只是為了增加收入,而農戶在流轉土地合同方式上將近6成農戶選擇書面合同,仍有近4成的農戶雙方只是通過口頭協議確定合同,合同方式的合理性上存在問題。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轉讓、出租或其他方式。農戶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去向主要集中在本村、本鎮外村和本區外鎮,以本村為主,而農戶在轉出集體建設用地時6成農戶經過村集體的同意后再轉出,4成農戶沒有經過村集體同意進行了轉出,相比農戶轉入集體建設用地,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的農戶更愿意征得村集體同意再做出選擇。對于村集體賣地的行為,同意與不同意的農戶人數各占1/2左右,不同意的稍占多數,村集體轉出土地時6成多農戶表示并不知情,在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透明性上存在問題,大量隱形交易存在,而村集體轉出土地后,只有3成農戶表示村集體進行了土地收益分配,大多數農戶覺得并沒有享受到村集體轉出集體建設用地給自己帶來的收益。對于村集體轉出土地后的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農戶傾向的意愿依次是用于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村里投資建廠、發給農戶和集體統一使用,而贊成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農戶占到了4成,有其他意愿傾向的農戶人數相對比較均勻,說明現在農戶更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而村集體如何做好土地流轉收益分配將會影響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能否健康高效地流轉。
從農戶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特征對比上可以看出,村莊規模、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程度、家庭建設用地面積中,各因素轉入與轉出特征趨勢比較相近,即每個因素變量中選項的人數比例不管是集體建設用地轉入或轉出中都較為接近;而村莊是否位于城鎮郊區、戶主年齡、家庭人數、收入水平、主要收入來源、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人數等變量中,各因素轉入與轉出特征趨勢基本不一致,出現不規則的分布,即每個變量的選項所占人數比例在集體建設用地轉入與轉出中存在較大差別。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王念.自己的利益要靠自己維護: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農民利益的實現[J].中國土地,2009(8):22-24.
[2] 劉雙良,孫鈺,馬安勝.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與農民權益保護[J].甘肅社會科學,2009(4):69-72.
[3] 程世勇,李偉群.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和土地產權制度變遷[J].經濟體制改革,2009(1):71-75.
[4] 邰志勇,董玉哲.打破城鄉建設用地二元結構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J].國土資源,2009(4):37-39.
[5] 高麗珂.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法律制度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09.
[6] 黨國英.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不可久拖不決[J].國土資源,2008(1):4-5.
[7] 陳劍波.農地制度:所有權問題還是委托-代理問題?[J].經濟研究,2006(7):83-91.
[8] 鄒偉,胡禮兵,吳群.南京市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的郊區農民意愿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1(5):44-4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BJY040)。
作者簡介陳慧( 1979- ) ,女,江蘇鹽城人,在讀博士,從事土地利用與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18
中圖分類號S 29;F 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4-235-05
Study on Farmers’Willing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212 Rural Households in Jiangsu Province
CHEN Hui1, ZHOU Kai2, LIU You-zhao1et al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12 rural household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makes 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of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to transfer in and transfer out the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the behavio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featur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including regi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economic factors and policy guarantee factors.
Key words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Farmers' willingness; Farmers'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