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先驅報》7月21日文章,原題:復原之前的撒哈拉,向中國學經驗雖然筆者不想敲警鐘,但真實情況是撒哈拉沙漠正在南擴。全球氣候日益變暖,由此導致的氣候變化效應繼續肆虐地球,是時候采取更多行動對抗撒哈拉沙漠擴張了。非洲可以從中國那里學到很多經驗,這個國家的治沙方法簡單有效。
和非洲一樣,中國的耕地受到多處沙漠的威脅。更恐怖的是,不但耕地受到威脅,城市也是一樣。沙塵暴在中國是令人害怕的東西,北京等大城市都受到影響。但重要的是,中國并未無動于衷。在中國各地,抗擊土壤沙化和沙漠擴張的一場大戰役正在進行。
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來自寧夏。寧夏位于中國西北部,當地政府建立了白芨灘防沙林場(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筆者最近到訪該地,目睹當地人民如何在將毛烏素沙漠擋在居住區之外。當地政府意識到,如果任毛烏素沙漠肆意擴大,它將吞噬耕地和阻礙工業發展。
當地政府防止沙漠擴張的方法十分簡單,屬于勞動密集型。該方法先是扎設草方格,然后在方格中間種樹。方格固定地表,減少風力,與此同時還能留住水分。草方格作用驚人,因為它們可以減少沙丘移動,并將這些沙丘變成能夠固水的綠洲。有數據統計,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了毛烏素沙漠的移動速度。與此同時,當地的土壤有機物含量增加199%,植被覆蓋率增加40.6%。
當地政府組織農場所有者治沙,他們能從治沙中獲得經濟利益。農場所有者再雇用勞力完成治沙任務。重要的是,當地官員對待該項目的態度十分認真,因為沙漠化是脫貧大計的絆腳石。
非洲能從寧夏學到什么經驗?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忽視生態,生活將每況愈下,特別是在氣候變暖效應日益明顯的背景下。另外,政府需要走上對抗撒哈拉沙漠的第一線,為防沙竭盡所能。而且最好的方式不是單個國家單打獨斗,而是群策群力。此外,還要讓農場主、牧場主、土地規劃者和村民等利益相關方都投入到防沙大工程中。▲
(作者洛夫莫爾·奇科瓦,傳文譯)
環球時報2016-07-22